第32章 辞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辞行

 

张王氏在灶房忙碌着准备早饭,灶膛的火光映着她慈祥的脸。

柱子裹着新棉袄,在院子里踩着薄雪玩耍,小脸冻得红扑扑的。

陈禾早己起身,将厢房收拾得一尘不染,被褥叠得整整齐齐。

他抱着自己简单的行李,站在堂屋门口,看着这充满烟火气的温暖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

他深吸一口气,走进堂屋。

张里正正坐在桌旁,就着热茶吃着一块刚蒸好的米糕。

看到陈禾抱着行李,张里正的动作顿住了,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里正公,师娘,”陈禾走到桌前,对着张里正和闻声从灶房出来的张王氏,深深一揖。

“学生……学生叨扰多日,心中万分感激。今日……特来向您二位辞行。”

“辞行?”张王氏擦着手,脸上满是意外和不舍,“这……这年还没过完呢!初五破五,还要吃饺子呢!你这孩子,急什么?”

张里正放下手中的米糕,看着陈禾,眼神锐利:“怎么?是嫌家里人多,吵着你了?还是觉得老头子我招待不周?”

“里正公言重了!”陈禾连忙躬身,语气恳切,“里正公和师娘待学生如至亲子侄,恩重如山,学生铭感五内!只是……”

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和一丝恳求,“解试在即,只剩数月。学生自知才疏学浅,入学又晚,更需加倍勤勉,方能有一线之机。

书院如今清静无人,正是温书的好时候。学生……实在不敢再虚掷光阴了。”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双手恭敬地奉上:“学生身无长物,唯有抄书所得些许。这点心意,是学生孝敬里正公和师娘的,万望笑纳。

另……这是给柱子弟弟的压岁钱,一点心意。” 他又拿出一个更小的、用红纸包好的铜钱。

张里正看着陈禾手中的布包和红纸包,没有立刻去接。

他沉默地看着陈禾,看着少年眼中那份超越年龄的清醒、执着和破釜沉舟般的决心。

他知道陈禾说的是实情。

解试,是本朝代科举之路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

以陈禾的出身和入学时间,想要一次通过,难如登天!

他必须争分夺秒!

“唉……”张里正长长叹了口气,脸上的严肃化作了无奈和深深的怜惜。

他伸手接过陈禾递来的布包,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显然是陈禾几乎所有的积蓄了。

他没有推辞,只是将那包给柱子的红纸包推了回去。

“钱,我收下,就当是你交的伙食住宿费了。”张里正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

“给柱子的,你自己收着。书院清苦,买点笔墨纸砚也好,给自己添点肉腥也好,别亏待了自己。”

他站起身,走到陈禾面前,用力拍了拍他单薄的肩膀,眼神充满了期许,“小子,你有这份心气,很好!记住,读书是正途。

但身体是根本!别熬太狠了!考试尽力就好,莫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还年轻,路还长!”

“学生……谨记里正公教诲!”陈禾喉头有些发哽,郑重地将给柱子的红纸包收好。

“陈禾啊……”张王氏眼圈有些发红,走过来拉起陈禾的手,将一个用干净布包着、还带着温热的东西塞进他怀里。

“拿着!师娘刚蒸好的米糕,路上吃!还有这包酱肉,是昨儿王员外送的,你带到书院去,读书累了垫垫肚子!

天冷,千万穿暖和点!得空了……得空了就回来看看!” 她的声音带着哽咽,满是母亲般的叮咛和不舍。

“谢谢师娘!”陈禾紧紧抱着那温热的米糕和酱肉,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关爱,深深鞠躬。

“师娘保重!里正公保重!柱子弟弟,要听爹娘的话!”

柱子跑过来,仰着小脸:“陈禾哥哥,你要走了吗?我还没学会写‘福’字呢!”

陈禾蹲下身,摸了摸柱子的头,温和地笑了笑:“哥哥要去读书了,等哥哥考完试,再回来教你写好多好多的字,好不好?”

“拉钩!”柱子伸出小指头。

“好,拉钩!”陈禾伸出小指,与柱子的小指紧紧勾在一起。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张王氏和懵懂的柱子,张里正亲自将陈禾送到院门口。

清晨的寒风凛冽,吹得人脸颊生疼。

“去吧!路上当心!”张里正挥了挥手,眼神复杂,“记住我的话,尽力而为,无愧于心!”

“学生明白!”陈禾再次深深一揖,然后毅然转身,抱着他的行李和师娘给的温暖食物,踏上了通往汴梁城的官道。

他的身影在空旷的、铺着薄雪的官道上,显得格外孤单,却又透着一往无前的坚定。

回到清源书院,果然一片寂静。

大门紧闭,只有呼啸的风声在空荡荡的庭院里回旋。

王伯给他开了门,看到他回来,有些惊讶:“陈禾?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里正家……”

“王伯,学生回来温书。”陈禾简短地回答,语气平静。

王伯了然地点点头,叹了口气:“也好,清静。就是太冷清了点。你的耳房我隔两天就通通风,没让炭火彻底熄了,赶紧去暖和暖和吧!”

“多谢王伯!”陈禾心中感激。

推开耳房的门,一股残留的暖意混合着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炭盆里果然还有微弱的余烬。

他放下行李,立刻添了几块炭,引燃。火光跳跃起来,驱散着寒气。

他坐在冰冷的书案前,打开包袱。

先拿出师娘给的米糕和酱肉,小心地放在一边。

然后,郑重地铺开纸张,磨墨,执笔。

他没有立刻开始温习功课,而是在纸张的最上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三个大字:陈行舟。

这是他过继后,在族谱上的新名字。

取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行舟,行舟!

从此,他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再无退路,亦无旁骛!

看着这三个承载着新身份和新使命的名字,陈禾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和专注。


    (http://www.wmfxsw.com/book/871685-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