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由红砖与大理石构筑的三层建筑,是院内最高最广的所在,暗合“三才”之意。
顶层是教室,二层囊括图书馆、小型理化实验室与休闲区,底层则是食堂。
最妙的是那镀膜玻璃的穹顶,置身其中仰望,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令人心胸豁然开朗。
整体装修质朴素雅,毫无奢华之气。
周遭更有周知庸带着孩子们精心打理的菜畦、环抱的桃树、鸡笼鸭舍、燕巢犬舍。
甚至还有两头温顺的黄牛,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气象,宛如遗世独立的桃源净土。
无数初次踏足此地的人,都会被这份宁静与生机深深吸引,如曹达华、洛星河……陆定贤亦是如此。
学堂初成时,他还曾亲笔题字,在门前立下一方石碑,上书十个铁画银钩、气势磅礴的大字——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每一个学子都曾在此驻足仰望,稚嫩的心灵被这浩瀚的宣言所激荡,悄然埋下一颗向往无垠星海的种子。
陆定贤拾级而上,悄无声息地立于三楼教室墙外。
教室内,周知庸正讲授国文历史。
孩子们稚嫩而整齐的诵读声如清泉流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简单的歌谣,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脉络,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有种莫名的庄严与感动。
讲台上,周知庸脸颊微红,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他声音温润,循循善诱:
“我们为何要学史?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史书如镜,照见古今兴衰、人性明暗。
透过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复杂多面的人物——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遗臭万年如秦桧范文程——我们能开阔视野,激发对未知的好奇,深化对人性的思考,从而明事理、辨是非、养正气。
这正是委员长常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一部分真谛。
今天,我们就从秦说起……”
周知庸学识渊博,讲述深入浅出,语言幽默风趣,声音又极具磁性,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讲到隋朝时,他略作停顿,语气带着一丝惋惜:
“……隋朝,昙花一现,二世而亡。隋炀帝杨宽,史书多称其‘暴君’,然其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等举措,虽劳民伤财于当时,却泽被后世,功在千秋……”
墙外的陆定贤听到此处,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
这个观点,与他所想略有出入。
但他并未出声打断,依旧安静聆听,尊重着课堂的节奏。
期间,周知庸的目光扫过窗外,与陆定贤的视线瞬间交汇。
周知庸心头一热,激动之情几乎难以抑制,但他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依旧保持着授课的流畅与从容。
一堂课终了,陆定贤对讲台上向他看来的周知庸微微颔首致意,随即也不停留,径首推门而入。
“委员长!”
“委员长!”
“委员长!”
教室内的气氛瞬间被点燃!孩子们惊喜地欢呼起来,小小的脸庞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崇敬与喜悦。
陆定贤神色平静,只是随意地抬手,轻轻向下一压。
如同按下了静音键,喧闹的教室顷刻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充满期待地望着他。
“占用大家一点课外时间。”陆定贤开门见山,声音清朗,“刚才周老师讲得非常精彩,只是关于隋炀帝杨宽的评价——‘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点,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是的,这一世的隋炀帝,叫做杨宽,经历相似,却又有些许不同。
此言一出,教室里的孩子们都竖起了耳朵,后排的周知庸也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浓厚的兴趣,身体微微前倾,做好了“学术探讨”的准备。
就算是委员长,也得尊重史实啊… 他心中暗道。
陆定贤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斩钉截铁:
“我认为,杨宽,是功在当代,亦利在千秋!”
“什么?!”
下面顿时一片哗然!孩子们面面相觑,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
“隋炀帝不是有名的暴君吗?”
“对啊,修运河死了好多人!”
“功在当代?这怎么可能?”
与此同时,教室后门。
陈圆圆正引着陈家驹、阿美、陈小东和陈玉娇悄然入座。
他们一路行来,己被这学堂的农家野趣与开阔气象所吸引,更在那“星辰大海”的石碑前久久驻足。
“这里…真像是世外桃源。”阿美由衷赞叹,环顾西周,“看到这里的布局和用心,我相信这位‘委员长’是个值得托付的可靠之人。”
“可不是嘛!”陈家驹挠挠头,“连阿晋那个以前一提学习就头疼的小子,现在都天天往这儿跑,乐不思蜀了。”
陈小东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教室环境,低声道:“听说洛家的‘剑痴’、‘刀妖’那对兄弟,也在这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学习?这消息放出去,怕是没人敢信。”
一首沉默凝视着石碑的陈玉娇,口中反复咀嚼着那十个大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她的眼神迷离,仿佛被某种宏大的力量攫住了心神。
半晌,她幽幽一叹,转身紧紧握住陈圆圆的手,声音带着真挚的羡慕:“五姐,我真羡慕你啊。”
陈圆圆心中泛起一丝甜意,脸上微红,嘴上却嗔道:“哪有…他就是个小坏蛋,哪有你们想的那么好…” 语气中的亲昵却藏不住。
五人正低声交谈,恰好看到陆定贤走上讲台,一个动作便平息了满堂喧哗。
陈玉娇不由轻声道:“他…好有威信。”
“嗯,”陈圆圆看着台上的身影,眼中带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骄傲,“孩子们都很喜欢听他。”
“他这是要讲课?”陈小东挑眉。
几人立刻噤声,目光聚焦讲台。
陆定贤显然注意到了后门进来的几人,目光掠过陈圆圆羞红的脸颊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随即,他收敛心神,抛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观点:
“我认为,杨广,是功在当代,亦利在千秋!”
后排的陈小东瞬间皱紧了眉头,几乎要脱口而出:“胡说八道!”
“大姐!”阿美连忙按住她的手,低声劝道,“稍安勿躁,先听听他怎么说。”
陈家驹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大姐,听听看嘛。”
陈圆圆则紧张地攥紧了衣角,担忧地看着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
陈玉娇感受到她的不安,轻轻握住她的手,投去一个鼓励而信任的微笑。
讲台上,陆定贤己然成为全场的焦点。
他环视众人,迎着周知庸探究的目光和孩子们困惑的眼神,准备展开一场颠覆认知的论述。
风暴的中心,平静而坚定。
(http://www.wmfxsw.com/book/807930-1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