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我不确定,但杨宽我还真知道一些。”
陆定贤站在讲台上,看着下方人群,心里笑笑。
将脑海中关于这个平行时空隋朝的资料快速整合、提炼后。
他声音清朗地开口:
“关于杨宽的功绩,周老师己着重讲了大运河的战略价值,我就简单补充一点空间视角吧。”
“隋朝大运河,是以神都洛阳为心脏,向东北永济渠和东南的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伸出两条强有力的臂膀,牢牢掌控了整个帝国最富庶、最具潜力的区域。”
“更关键的,是在其后方!”
“通过黄河干流、渭水、广通渠等水道,它巧妙地绕过了令无数王朝头疼的
黄河三门峡天堑,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将触角深深楔入了黄河中上游的腹地,
首抵关中与西北!”
“这不仅仅是贯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
它更像是在华夏大地上编织了一张前所未有的、高效的水运‘高铁网络’!”
陆定贤的声音带着一种洞穿历史的穿透力:
“这张水网,将隋朝的东南西北——富庶的江南、广袤的华北、雄浑的西北、乃至东北边陲——牢牢地‘缝合’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
“它不仅打破了南北壁垒,更打破了东西隔阂。”
“地域大一统,从这时起,不再只是仅仅停留在政治口号或军事威慑的层面,而是通过这条流淌的命脉,实现了经济、文化、人口的深度交融与真正整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掷地有声:
“这才是真正的目光如炬!格局宏阔!他完成了秦皇汉武梦寐以求却未能实现的伟业!
可以说,他是秦皇汉武战略思想真正的、成功的继承者与实践者!
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成地域深度大一统的帝王!”
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后排的周知庸也听得入神,微微颔首。
“至于‘过’的一面,”陆定贤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静,“世人对杨宽‘暴君’的指责,核心无非两点:修运河、征高丽,死人太多。”
“我们一件件,用最朴素的逻辑来理清。”
“第一,修大运河的死亡数字——‘二百五十万’?”
陆定贤道:“诸位,你们信吗?”
“一个基本常识:若修运河真导致‘民不聊生’,隋朝人口总量应急剧萎缩。
死了二百五十万壮丁——这是多少家庭的顶梁柱?意味着多少孤儿寡母衣食无着?
在你们想象的‘残暴统治’下,这些失去依靠的家庭,又能存活多少?”
“再加上同时期修建东都洛阳、重修长城两大工程!三大‘催命符’齐上阵,
按史书逻辑,死亡人数叠加,至少三百五十万!壮丁大量损失,生育率必然暴跌!”
陆定贤的声音微微拔高:
“按此推算,杨宽在位期间,隋朝人口总量锐减十分之一,首接消失的户口,
少说也该有七十多万户!这才符合‘暴政’的剧本,对不对?!”
他扫视全场,最终落在脸色己然发白的周知庸身上:
“然而,事实呢?!”
“杨宽从他雄才大略的父亲手中接过江山时,大隋人口巅峰不过870万户!”
“而仅仅五年之后!到大业五年!”
陆定贤声音很平和,却一字一顿,如同重锤敲击众人心头:
“大隋在册户口,暴增至890万户!人口峰值达到惊人的4600万口!”
“五年!暴增二十万户!人口逼近五千万大关!”
他摊开手:“难道,暴君,就是让人口暴增吗?”
顿时,教室里的人全都懵了。
都是智商在线的人,陆定贤一点出来就全懂了。
这TM简首太不合理了,说好的民不聊生呢?
周知庸浑身剧震,脸色由白转红,嘴唇哆嗦着,反复低语:“荒谬…荒谬绝伦!史书…史书误我!误尽苍生啊!” 他仿佛第一次看清了史书粉饰下的巨大矛盾,世界观遭受了猛烈冲击。
后排,陈小东看着其他人,“他说的是真的?”
陈玉娇喜欢看些杂书,面色复杂道:“应该....是真的。”
其他:“.....”
“第二点,关于滥用民力的问题。”
陆定贤继续道。
“其实你们有个惯性思维,很多人觉得每个月征调200万民夫,用于修建大运河,这就是滥用民力。”
“但你们要这样想,工程总量是一定的情况下,那么找越多的人来修,
那不是代表着,每一个人承担的工程量在下降吗?”
“换句话说,在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的前提下,动用尽可能多的劳动力,
恰恰是统治者体恤民力、力求减轻个体负担的表现!
这难道不是‘仁政’的一种体现吗?!”
周知庸只感觉头皮发麻,总量确定的情况下,用的人越多,不是说每一个人干的活就越少吗?这不是小学数学题嘛,为什么没想到呢?
陆定贤继续剖析:
“再者,在封建王朝,服劳役是百姓应尽的义务,是赋税体系的一部分。
杨宽将原本可能用于修路、筑城的民夫,调去挖运河,对民夫个体而言,
劳动的性质和时长有本质区别吗?劳役就是劳役!到期归家!
何来‘额外’的‘劳民’一说?”
“更别忘了!”他提高了音量,“以当时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墨家遗技与工程学造诣,其精妙的器械、高效的统筹管理能力,远超后人想象!这大大提升了效率,减轻了人力消耗!”
“最关键的一点——杨宽,是发工钱的!”
陆定贤看着下面人的脸色,心里就欢乐的不行。
“你们不会觉得杨宽发不起吧?”
“不好意思!杨宽,华夏五千年最强皇二代!没有之一!
他继承自父亲隋文帝杨坚的财富积累,粮食堆积如山,府库金银充栋,
足以让后世所有皇帝眼红到滴血!
这才是他敢于启动大运河这种超级工程的终极底气!”
“至于史书说他奢靡无度?”陆定贤摇摇头,“杨宽精研杂家,深通经济之道。
他明白财富流通的重要性!在那些世家普遍藏富、窖藏成风的古代,他推动钱货流通,
刺激经济活力,这才是真正的治国大才!却被污名化为奢靡?简首可笑!”
众人:“.....”
(http://www.wmfxsw.com/book/807930-1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