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菜的帮助下,村民们暂时缓解了饥饿的困扰,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土豆地的决心。然而,天公不作美,随着土豆苗进入块茎膨大期,一场严重的干旱悄然而至。
原本就干涸的大地,在烈日的炙烤下,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土地干裂得愈发严重,一道道裂缝像狰狞的巨兽之口,无情地吞噬着仅存的水分。土豆苗的叶子开始变得枯黄,边缘卷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林萱看着土豆地的惨状,心急如焚。她深知,块茎膨大期的土豆对水分需求极大,若不能及时解决干旱问题,土豆的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大哥,这干旱来得太突然了,咱们得赶紧想办法给土豆苗浇水。”林萱眉头紧锁,焦急地对大哥说道。
大哥望着干涸的土地,无奈地叹了口气:“萱儿,能想到的办法咱们都试过了,附近的水源本就有限,现在更是所剩无几,这可如何是好?”
林萱咬了咬嘴唇,陷入沉思。突然,她灵机一动,说道:“大哥,我们可以在土豆地周围挖一些较深的蓄水坑,把附近能收集到的水都引到坑里,这样或许能多储存一些水,也方便我们取水灌溉。”
大哥听后,觉得这是个办法,于是两人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拿着锄头和铲子,在土豆地周围开始挖掘蓄水坑。坚硬的土地在锄头的敲击下,扬起阵阵尘土,每挖一下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但两人顾不上这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拯救土豆苗。
与此同时,林萱让其他村民们在村里西处寻找一切能盛水的器具,如木桶、陶罐等,准备用来运输和储存水。村民们纷纷响应,一时间,整个村子都忙碌起来。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蓄水坑终于挖好了。这些蓄水坑呈圆形,深度约有一人多高,分布在土豆地的西周。林萱和大哥又用竹筒和藤蔓搭建了简易的引水通道,将附近一些小水洼和残留的水源引导到蓄水坑中。虽然水流细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蓄水坑中还是渐渐积起了一些水。
然而,这点水远远不够满足土豆苗的需求。林萱看着蓄水坑中浅浅的一层水,心中明白,必须寻找更多的水源。她想起之前寻找水源时,在村外较远的山谷中,似乎有一条小溪,虽然水量不大,但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大哥,我记得村外山谷有条小溪,咱们去看看能不能把溪水引过来。”林萱对大哥说道。
大哥面露难色:“萱儿,那山谷离咱们这儿可不近,引水工程浩大,光靠咱们俩怕是不行啊。”
林萱点点头,说道:“我知道,所以我们需要召集更多的村民一起帮忙。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功。”
于是,林萱再次召集村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村民们听后,没有丝毫犹豫,纷纷表示愿意出力。
第二天一早,一支浩浩荡荡的引水队伍便出发了。大家带着锄头、铲子、竹筒等工具,朝着村外的山谷进发。一路上,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到达山谷后,大家立刻开始行动。一部分村民负责拓宽和清理小溪的河道,让水流更加顺畅;另一部分村民则沿着预定的路线挖掘引水渠,并用竹筒连接起来,准备将溪水引向土豆地。
林萱在一旁指挥着大家,同时密切关注着工程的进度。她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合理分配体力。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引水渠终于成功挖通,竹筒也连接妥当。当清澈的溪水顺着竹筒缓缓流向土豆地时,村民们欢呼起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了溪水的灌溉,土豆苗渐渐恢复了生机。枯黄的叶子重新变得翠绿,卷曲的叶片也舒展开来。看着土豆苗一天天茁壮成长,林萱和村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然而,干旱带来的威胁并未完全解除。持续的高温使得水分蒸发极快,蓄水坑中的水很快就见底了,引水渠中的水量也逐渐减少。林萱知道,必须想办法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她仔细观察土豆地,发现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水分流失严重,很多水并没有被土豆苗充分吸收。于是,林萱决定尝试一种新的灌溉方法——滴灌。
林萱找来一些粗大的竹筒和芦苇管,将竹筒的一端密封,在竹筒上每隔一段距离钻上小孔,然后将芦苇管插入小孔中。接着,她把竹筒连接到引水渠上,让水通过芦苇管一滴一滴地滴在土豆苗的根部。
这种滴灌方式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土豆苗在充足且精准的水分供应下,生长得愈发茁壮,块茎也开始迅速膨大。
在应对干旱的过程中,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林萱看着村民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让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豆地在干旱中得以延续生机,而他们也离土豆丰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http://www.wmfxsw.com/book/892099-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