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的浮冰在探照灯下泛着幽蓝,季南笙的防寒服内侧贴着加热片,仍抵不住骨髓里的寒意。她手中的第 18 片鳞片在金属盒中发出蜂鸣,频率与潜艇声呐探测到的冰下磁场完全一致 —— 那是深海黎明暗网新节点的心跳。
"坐标锁定在北极圈 37 号浮冰。" 阿扎的银手链在导航屏上投射出冰晶结构图,链扣边缘的荧光与冰面下的基因方舟实验室遥相呼应,"小赵传来消息,暗网己完成 1000 笔胚胎交易,第二代 LM-07 毒素合成进度 83%。"
潜艇破冰的瞬间,季南笙后颈的船锚印记突然灼痛。透过观察窗,她看见冰层内部嵌着巨大的透明穹顶,35 条 DNA 双螺旋光带在冰壁上流淌,每条光带末端都连接着培养舱 —— 与加勒比海实验室如出一辙,却多了套正在运转的核融合装置。
"他们要在北极建立基因诺亚方舟。" 季南笙的解剖刀划开冰层,荧光藻在刀痕中迅速凝结成船锚形状,"利用极地低温保存胚胎,用核能源维持基因进化实验。" 她突然注意到第 18 号培养舱的位置,正对着穹顶中央的祭坛,那里供奉着具冰晶棺材,里面躺着的躯体与她容貌相同,后颈却布满荧光藻形成的网络。
00 号男人的全息投影从祭坛升起,机械心脏的齿轮声混着冰层开裂声:"季南笙,你父亲在 1999 年就预留了三条进化路径。" 他指向冰晶棺材,"第一条是你的抗体变异,第二条是我的机械改造,第三条..." 冰壁突然透明,露出下方数万枚悬浮的基因胶囊,"是让人类与荧光藻共生的新种族。"
阿扎的警枪对准男人,却在看见胶囊上的条形码时愣住 —— 每个胶囊都印着孤儿院孩子的出生日期。"他们在提取孩子们的基因数据。" 季南笙的测序仪显示,胶囊内的荧光藻正在吞噬人类白细胞,"所谓的基因优化,不过是用 LM-07 毒素强制催化基因突变。"
警报声突然响起,穹顶外的浮冰传来密集的撞击声。季南笙透过冰墙看见,十七艘挂着滴水船锚标志的潜艇正在合围,船头伸出的金属臂上,赫然刻着第一卷中十七家企业的 LOGO。"他们要启动最终净化程序。"00 号男人的声音第一次出现波动,"用第二代 LM-07 清洗郎城,只留下基因改良的新人类。"
季南笙冲向核融合控制台,却发现启动密码需要十七家企业高管的 DNA 密钥。阿扎突然扯开领口,露出锁骨下方的条形码 —— 与第一卷中企业代表的基因标记完全一致。"用我的受体蛋白。" 他将手腕按在扫描区,银手链发出刺目强光,"当年他们在律师、医生体内植入的不仅是毒素开关,还有暗网的生物密钥。"
控制台屏幕亮起的瞬间,季南笙看见全球十七个暗网节点的实时画面:东京的地下实验室正在培育荧光藻与人脑的嵌合体,伦敦的基因银行里,35 个胚胎的 DNA 正在与北极熊基因融合。而在郎城的地下水管道,装载着 LM-07 的无人机群己升至百米高空。
"必须同时摧毁所有节点。" 季南笙将鳞片插入主控台,十七道血清样本槽缓缓升起,"每个节点需要 0.5 毫升我的血液,而我..." 她看向阿扎,后者正用战术匕首划开自己的手腕,"我们是唯一的分布式密钥。"
冰层在核融合的高温中开始融化,00 号男人突然挡在祭坛前,机械心脏展开成防御盾:"你以为摧毁实验室就能阻止进化?" 他指向冰晶棺材,季南笙的克隆体突然睁开眼睛,眼中倒映着郎城的夜景,"当第一个新人类诞生时,旧世界的审判就己开始。"
季南笙的血液滴入样本槽的瞬间,全球暗网节点同步闪烁。她通过监控看见,东京实验室的嵌合体在强光中化为荧光尘埃,伦敦的基因银行启动自毁程序,而郎城的无人机群失去信号,如流星般坠入护城河。但北极实验室的核融合装置己无法停止,冰晶棺材开始下沉,朝着万年不化的永冻层坠落。
"带着胚胎离开。"00 号男人将 35 枚基因胶囊塞进季南笙的背包,"他们的基因里有你母亲的抗毒因子,是新旧人类共存的希望。" 他的机械躯体在融化的冰层中支离破碎,临终前的全息影像指向棺材底部,"那里藏着 1999 年所有孕妇的原始数据,包括... 你未出生的双胞胎。"
阿扎在最后一刻拽住季南笙,两人抱着基因胶囊冲进逃生舱。当他们从冰窟窿浮出水面时,北极光正笼罩着崩塌的实验室,冰晶棺材在下沉过程中突然爆裂,克隆体的躯体在荧光藻的包裹中分解,化作千万点绿光融入北冰洋。
返程的潜艇里,季南笙逐个检查基因胶囊,发现第 18 号胶囊内的荧光藻正在自主排列,形成与她后颈相同的船锚印记。阿扎的银手链突然显示出异常信号,链扣内侧的微型屏幕播放着 00 号男人的临终留言:"深海黎明的暗网不会消失,因为人性对进化的渴望,永远比海水更深。"
回到郎城的第一个雨夜,季南笙站在停尸房的落地窗前,看着护城河水面漂浮的荧光藻。这些曾被视为毒素的生物,此刻在路灯下呈现出彩虹般的光泽。她知道,00 号男人的基因优化计划虽被挫败,但人类对基因编辑的欲望,就像北冰洋的暗流,永远在暗处涌动。
阿扎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从北极带回的金属盒:"基因方舟的原始数据里,有你母亲未完成的研究。" 他翻开泛黄的手稿,季雨桐的字迹在荧光灯下清晰可见,"荧光藻不是敌人,是海洋给人类的新钥匙。"
季南笙抚摸着后颈的印记,突然想起在北极看见的场景:当克隆体分解时,她的船锚印记与荧光藻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生物符号。或许,这就是母亲说的 "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不是非此即彼的审判,而是共生共荣的可能。
潮水在午夜上涨,季南笙将 35 枚基因胶囊放入编号 1999 的抽屉。当第 18 枚胶囊触碰到银船锚吊坠时,所有胶囊突然发出微光,在抽屉内壁投射出 35 个孩子的笑脸。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人类与基因暗涌抗争的新起点。
解剖室的灯光再次亮起,季南笙戴上手套,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这一次,她的手术刀不仅要面对尸体,更要面对人类对自身的傲慢与敬畏。因为她是季南笙,是基因暗涌中的守灯人,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真相中自由生长的心灵法医。
(http://www.wmfxsw.com/book/878613-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