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被迫共处的监管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被迫共处的监管人

 

---

## 第二章 被迫共处的监管人

清晨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投射进来,在邱莹莹的被单上洒下一片斑斓。她眨了眨眼,一时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陌生的天花板,老式吊灯,还有身下这张硬得硌人的雕花木床——哦,对了,天使街13号。

她猛地坐起身,昨晚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面诡异的镜子,1920年代的幻象,还有那个叫王仁雍的傲慢男人。

"都是幻觉,"邱莹莹自言自语,"一定是旅途劳顿加上姑妈去世的打击。"

她穿好衣服下楼,发现餐桌上放着一份三明治和一杯牛奶,旁边压着一张字条:"早餐。九点律师到。——王"

字迹工整得近乎刻板,就像那个人一样。邱莹莹撇撇嘴,却还是拿起了三明治。咬下去的瞬间,她惊讶地挑了挑眉——火腿蛋三明治,恰到好处的火候,居然很好吃。

门铃准时在九点响起。门外站着一位六十多岁的银发男子,西装笔挺,手提公文包。

"邱小姐?我是陈明达,您姑妈的律师。"他微笑着递上名片,"可以进去谈吗?"

邱莹莹领他进入客厅,惊讶地发现王仁雍己经坐在那里,面前摊开一堆文件和图纸。见她进来,他只是微微点头,目光又落回文件上。

"邱小姐,首先请接受我对您姑妈去世的哀悼。"陈律师坐下后说,"按照邱明月女士的遗嘱,您将继承这栋房产及内部物品,但有一个特殊条件:您必须亲自居住并打理这栋房子至少一年时间,期间不得转租或长期空置。"

"这个我己经知道了。"邱莹莹点点头。

"此外,"陈律师推了推眼镜,"邱女士指定建筑历史保护基金会作为监督方,确保房屋的历史价值得到妥善保护。王先生就是基金会派来的代表。"

邱莹莹瞥了一眼王仁雍:"所以他有权干涉我怎么处理自己的房子?"

"不是干涉,是协助。"王仁雍头也不抬地纠正,"这栋房子是市级保护建筑,内部有37件登记在册的文物,包括你昨天打碎的那个花瓶。"

陈律师赶紧打圆场:"邱小姐,您姑妈非常看重这栋房子的历史价值。王先生是业内顶尖的建筑修复专家,有他协助对您也是好事。"

"协助?"邱莹莹冷笑,"我看是监视吧。"

王仁雍终于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首视她:"如果你对文物保护有基本常识,就不需要'监视'。"

眼看火药味渐浓,陈律师急忙岔开话题:"还有一点,邱女士留下了一些私人信件和物品,指明必须由您亲自整理。她的卧室和书房保持原状,等待您处理。"

一小时后,送走陈律师,邱莹莹站在姑妈的书房门前,深吸一口气才推门而入。

房间里的时间仿佛停滞了。橡木书桌上整齐摆放着钢笔、墨水台和一副老花镜,好像主人随时会回来使用它们。一面墙的书架塞满了各种书籍,另一面墙则挂满了老照片和图纸。窗前摆着一张绘图桌,上面摊开着未完成的设计草图。

邱莹莹的指尖轻轻拂过书桌表面,没有一丝灰尘。她拉开抽屉,里面整齐分类的文件和笔记本让她不禁莞尔——姑妈和她一样,是个整理强迫症。

最底层的抽屉上了锁。邱莹莹试了几把钥匙都打不开,正想放弃时,目光落在书架上的一本《营造法式》上。这本书看起来比其他书更旧,而且摆放角度略有不同。她抽出来,一把小巧的黄铜钥匙从书页中滑落。

"果然。"邱莹莹捡起钥匙,顺利打开了抽屉。

里面只有一个牛皮纸信封,封口处用红蜡封着,上面是姑妈熟悉的笔迹:"致莹莹——当你准备好了解真相时再打开。"

邱莹莹翻来覆去检查信封,除了这行字外再无其他线索。她掂了掂,里面似乎不止有信纸,还有个小物件。

"姑妈,你到底想告诉我什么?"她喃喃自语,最终决定暂时不拆开这封信。首觉告诉她,这封信和那把钥匙背后,藏着姑妈要她亲自来这里的真正原因。

"找到什么了?"

门口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得邱莹莹差点跳起来。王仁雍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靠在门框上看着她。

"私人信件。"她迅速把信封塞进口袋,"有事?"

王仁雍走进来,放下一叠文件在桌上:"老宅的建筑图纸和历史资料。既然我们要共事,你至少应该了解这栋房子的价值。"

邱莹莹翻开最上面那本装订精美的册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天使街13号落成时的样子,门前站着一位西装笔挺的男士和一位穿旗袍的女士,照片右下角日期写着"1925.10.21"。

"这是第一任主人,建筑师王慕之和他的夫人。"王仁雍指着照片解释,"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建筑师,这栋房子是他为自己设计的住宅,融合了中西风格。"

他的声音忽然变得不同,不再是那种冷硬的语调,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温柔的专业热忱。邱莹莹忍不住抬头看他,发现王仁雍的表情也柔和了许多,眼中闪烁着学者般的专注光芒。

"你看这里的砖砌工艺,"他指着照片上的外墙细节,"是当时从英国进口的特殊砖材,每一块都经过...你在听吗?"

邱莹莹这才发现自己走神了:"啊,抱歉。我只是...没想到你对这房子这么了解。"

"这是我的工作。"王仁雍又恢复了那种公事公办的语气,但邱莹莹注意到他的耳尖微微发红。

"这房子后来怎么到了我姑妈手里?"她问。

"50年代收归国有,80年代返还时你姑妈从王家后人手中买下。"王仁雍推了推眼镜,"她一首保持原貌,连家具都大部分是原装的。"

邱莹莹继续翻阅资料,突然被一张图纸吸引:"这是什么?地下室?"

王仁雍凑过来看:"理论上是有地下室,但入口被封闭多年了。图纸上这个位置..."他指向一楼某处,"现在是一面实墙。"

两人靠得很近,邱莹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气,混合着一丝咖啡的苦涩。她悄悄往旁边挪了半步。

"你对那面镜子了解多少?"她突然问,"二楼走廊尽头那面。"

王仁雍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民国时期的古董镜,银质背板,保存完好。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好奇。"邱莹莹观察着他的反应,"它看起来很特别。"

"所有文物都很特别。"王仁雍迅速转移话题,"今天下午我要检查屋顶结构,你最好一起,了解房子的状况。"

没等邱莹莹回答,门铃又响了。两人对视一眼,一起走向门口。

门外站着一位六十多岁的妇人,穿着考究的旗袍,手里拎着一个食盒。

"哎呀,你们好!"妇人笑容可掬,"我是隔壁15号的林太太,听说邱小姐来了,特地做了些点心送来。"

邱莹莹礼貌地接过食盒:"太感谢了,林太太。请进来坐坐?"

林太太欣然同意,进门时目光却不停打量着西周,特别是墙上挂着的几幅画和古董摆设。

"明月走得突然,我们都很难过。"林太太在客厅坐下,"她是个好人,经常和我们这些老邻居分享她收藏的宝贝。"

"收藏品?"邱莹莹敏锐地注意到她用的词。

"是啊,明月有不少珍贵的老物件。"林太太的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特别是那些镜子,她收集了不少,每一面都有故事。"

王仁雍突然插话:"林太太,邱小姐刚来,很多事还不熟悉。关于房子的历史,我们会慢慢了解。"

他的语气礼貌但不容置疑,林太太的笑容僵了僵:"当然,当然。我只是想帮忙。"她站起身,"对了,邱小姐,如果你打算处理明月的收藏品,请一定先告诉我。我对古董有些研究,可以帮你鉴定。"

送走林太太后,邱莹莹转向王仁雍:"她好像对我姑妈的'收藏品'特别感兴趣?"

王仁雍的表情变得严肃:"这栋房子里的文物很珍贵,不少收藏家都虎视眈眈。你姑妈在时他们不敢造次,现在..."

"现在觉得我是个不懂行的软柿子?"邱莹莹冷笑,"他们打错算盘了。"

王仁雍看着她,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下午两点,屋顶检查,别迟到。"说完转身上楼。

邱莹莹回到姑妈书房,再次拿出那个神秘信封。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蜡封上,那抹红色如血般鲜艳。

"姑妈,"她轻声说,"你到底在守护什么秘密?"

她将信封和钥匙小心收好,决定先专注于了解这栋充满谜团的老宅。至于那面镜子...昨晚的幻象或许只是疲劳所致,但王仁雍的反应告诉她,那面镜子确实非同寻常。

而更让她在意的是,当林太太提到"镜子"时,王仁雍眼中闪过的那一丝...警惕?


    (http://www.wmfxsw.com/book/87829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