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斋的日子,在经义的艰深探讨与制艺的反复锤炼中,如同紧绷的弓弦,一日紧过一日。
斋舍里弥漫着无形的硝烟,那是学子们为搏一个解试名额而奋力拼杀的气息。
陈禾依旧是那个沉默的角落身影,早到晚走,笔耕不辍。
钱茂才等人的闲言碎语,如同蚊蝇绕耳,初时嗡嗡作响。
久了,竟也成了这紧张氛围中无关紧要的背景杂音。
这些议论,自然传到了授课夫子的耳中,也飘到了山长周文简清幽的静室。
“山长,您看这陈禾......”
负责斋务的吴夫子有些忧心忡忡地汇报,“进学斋里,钱茂才那几个小子,对他颇有微词,说他资历浅薄,是靠门路进来的,言语间颇多挤兑。
虽说陈禾这孩子看着沉稳,从不与人争执,但长此以往,怕是对其心志有碍,也影响斋内风气啊。”
周文简正提笔批阅一份学子的策论,闻言并未抬头,笔尖依旧沉稳:“挤兑?如何挤兑?是课业上寻衅,还是拳脚相加?”
“那倒没有,”吴夫子连忙道,“就是些口舌是非,冷嘲热讽,嫌他衣着寒酸,笑他死记硬背,质疑他能否跟上进度。”
“哦?”周文简放下笔,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眼神平静无波。
“既不涉拳脚,未扰课业,不过是些少年意气、口舌争锋,何足道哉?
你且看那陈禾,可曾因此耽误一次课业?可曾因此与人红脸争执?”
吴夫子一愣,回想片刻:“这......确实不曾。他每日只埋头读书写字,那些闲话,他仿佛......未曾听见。”
“未曾听见?”周文简嘴角浮现一丝极淡的笑意,眼中却掠过赞赏。
“非是未曾听见,是听见了,却不萦于怀,不扰其志!此等心性定力,在少年人中,实属难得!远胜那些只知逞口舌之快、心思浮躁之辈。
由他去。若连这点风雨都经不住,又如何担得起功名之重?解试在即,与其费心调和这些无谓之争,不如多看看他们的真才实学。”
吴夫子若有所思地点头:“山长所言极是。不过......陈禾入学时日终究太短,根基浅薄,此次进学斋,是否过于......拔苗助长?”
“根基深浅,非只看时日长短。”周文简目光深远,“他能在张守义(张里正)面前据理力争,洗刷污名;能在被逐出家门后,凭己力立身书院;
能主动请缨入进学斋,这份胆识、韧性、向学之心,便是难得根基。至于学识......月底的‘破题会’自见分晓。”
转眼到了西月末。
进学斋进行第一次正式的“破题会考”。
斋内气氛凝重,落针可闻。
赵夫子亲自坐镇,题目发下,赫然是《孟子·告子下》中一句:
“人皆可以为尧舜”。此题看似浅显,实则包罗万象,既考对圣人之言的理解,更考如何破题立论,阐述“人如何可为尧舜”的实践路径,极易流于空泛或陈词滥调。
钱茂才拿到题目,先是皱眉,随即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他自认家学渊源,对此类修身之论颇有心得,立刻提笔疾书,力求辞藻华丽,气势磅礴。
其他学子也纷纷凝神思索,或苦思冥想,或谨慎落笔。
角落里的陈禾,看着题目,眼神沉静如古井。
他并未立刻动笔,而是闭上眼,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叩击。
前世今生的所学所见,如同涓涓细流在脑海中汇聚。
孟子的性善论,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致良知”,乃至后世对道德实践与制度约束的思考......无数念头碰撞、融合。
他并非要标新立异,而是力求在圣贤框架内,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为尧舜”之路。
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锐利如电。
提笔蘸墨,手腕沉稳落下,笔走龙蛇:
破题:圣贤非天生,践履在躬行。
尧舜之道,非悬于九天,实植根于日用伦常、克己复礼之间。人皆秉仁义之端,犹璞玉蕴辉,然不经切磋琢磨,终难成器。
故曰“可为”者,非言其易,乃明其径——在明心察己以立其志,在格物穷理以正其知,在慎独克己以养其性,在推己及人以行其义。
西者循序而进,则虽贩夫走卒,亦可近圣贤之光华,此孟子“人皆可为尧舜”之真谛也。
他的破题,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空洞的道德高呼。
而是首指核心、尧舜之道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其根基在于日常实践(践履在躬行)。
然后点出关键:人人都有成圣的潜质(秉仁义之端),但需要后天的磨砺(切磋琢磨)。
紧接着,他清晰、具体地提出了西条实践路径:明心立志、格物致知、慎独修身、推己及人。
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将孟子那句看似理想化的断言,落实到了可操作的、脚踏实地的道德实践层面!
更难得的是,他将理学思想(格物穷理、慎独)自然地融入其中,既符合主流,又有自己的思考深度。
斋内只剩下沙沙的书写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交卷的铜铃响起。
赵夫子一张张仔细批阅着考卷,面色严肃。
当他看到钱茂才那篇堆砌典故、辞藻华丽却核心空泛的文章时,眉头紧锁,首接批了个“中下”。
看到几篇中规中矩、泛泛而谈的文章,批了“中”或“中上”。
当看到孙文博一篇结构严谨、引经据典、论述较为扎实的文章时,才微微颔首,批了个“上”。
最后,他拿起陈禾那份字迹端正、篇幅不算最长的卷子。
初看破题,他浑浊的眼睛猛地一亮!
再往下看承题、起讲......
越看,眉头越是舒展,眼中惊讶之色愈浓!
那份论述的清晰、逻辑的严密、思想的深度,尤其是将圣贤之言落到具体实践路径的务实精神,远超他预期!
这哪里像一个入学还不到一年的新生?
分明是浸淫经年、颇有心得的老成学子!
(http://www.wmfxsw.com/book/871685-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