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秦雄老将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秦雄老将军

 

当晚,一名太监悄无声息地进入尚书令赵不言的府邸,与管家赵福交谈片刻后匆匆离去。

书房内,灯火通明。

听完太监带来的消息,赵不言不仅没有动怒,反而抚须大笑:“如此荒唐行径,倒是老夫多虑了。”

赵福连忙躬身奉承:“相爷英明,这位陛下沉迷酒色,不问朝政,正是相爷大展宏图之时。”

赵不言微微颔首,随后似乎想起什么:“传话给皇后,让她务必尽快怀上龙种。”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声音渐冷:“这位陛下终究是个冒牌货,若皇后能诞下皇子...老夫便可让这位假陛下‘病逝’,届时扶持幼主登基,我赵家可再进一步。”

“老奴明白,这就去安排。”

赵福正要退下,又被叫住。

“且慢。”赵不言眯起眼睛,“加派人手盯紧齐王,虽说如今陛下昏聩,但齐王那边...始终是个隐患。”

烛火摇曳,映照着赵不言那张清白森冷的脸庞,忽明忽暗。

……

一夜荒唐,周琰在左拥右抱中醒来。

“陛下,该起床练字了。”

王德全来到床边,看着香艳的场景,眼中闪过一丝嫉妒。

周琰闻言,伸手打了个哈欠。

随后在两名妃子的伺候下起床穿衣。

一路来到两仪殿,周琰并未看见萧景,心中了然,对方必定跟随诸葛亮前往边关了。

有这一文一武。

管你什么“北地战神”,也休想攻破玉阙关。

今日继续练字,还是那八个字,他己经会写了,但需要写好,写正,不能还是歪歪扭扭的样子。

这对于控笔有不小的要求。

偏偏赵世蕃不怎么待见这位假皇帝,昨日只是写下八个字,今天干脆没来,而是让人传话要将字写正。

周琰也不恼怒。

他两世为人,心智非寻常十八岁之人可比,虽然没握过毛笔,但比起初学者,要学的更快。

只不过写着写着,周琰心思便不在练字上面。

“王德全,现在什么时辰了?”

他看似随意的问道。

王德全看了一眼殿外,回应道:“陛下,己经辰时了。”

辰时了啊!

周琰停笔,心中感慨一声。

这个时辰,诸葛亮己经带兵出发,前往边关了。

周琰放下毛笔,装作一副担忧的模样问道:“王德全,你说边关战事,我大周能胜吗?”

“如果败了,燕国大军长驱首入,我这个皇帝要怎么办?”

昨日他看地图,发现玉阙关乃是大周最后一道屏障,玉阙关破,燕军可长驱首入,扫荡中原。

此刻借机表达担忧,不想让王德全察觉到自己心思在诸葛亮身上,还能继续麻痹赵不言。

王德全闻言,淡淡回应:“陛下多虑了,有秦老将军坐镇边关,若是蜀国再出兵攻打汉中,燕国必退。”

周琰脸上的担忧之色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叹了口气:“可那慕容锋号称‘北境战神’,朕实在放心不下...”

他忽然说道:“王德全,要不你和赵相说说,若是玉阙关破了,让那真皇帝回来,我回去老老实实当个农户种地吧。”

看着周琰没出息的模样,王德全强忍着鄙夷,挤出一丝笑容:“陛下说笑了,大周内有赵相,外有秦老将军,任那慕容锋再厉害,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周琰闻言,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那就好,那就好...”

与此同时,昭明城外20里。

旌旗蔽空,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诸葛亮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农田,心中豪气干云。

“大周有如此良田美地,只待陛下整顿好朝纲,便可秣兵厉马,收复失地,一统天下。”

萧景策马靠近,低声道:“先生,这三万大军,多为新兵,第一战便对上燕军,只怕难以发挥作用。”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深邃:“萧将军勿忧,新兵虽弱,却胜在干净,易于掌控,至于新兵战力问题...”

他微微一笑:“秦老将军征战沙场数十载,自然会有妥善安排。”

萧景一愣,片刻后恍然大悟:“是末将多虑了。”

诸葛亮微微摇头:“此番带兵驰援,这三万新兵能否建功不重要,是否听你我之令也不重要。”

说着,诸葛亮羽扇指向萧景:“重要的是你!”

“我?”萧景指了指自己,随即抱拳问道:“还请先生解惑。”

诸葛亮目光如炬:“亮要将军做的,是借此战在军中建立功勋。”

“将军唯有在此战之中建功立业,方能携大功掌控这三万大军,助陛下重掌朝纲。”

萧景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末将明白了!定不负先生所托!”

大军一路行军。

十日后,抵达玉阙关外。

夕阳西下,连绵的崇山险峰之间,一道巍峨的关城在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格外肃杀,微微嗅了嗅,隔着老远,依旧能闻到的烈风吹拂而来的血腥味。

诸葛亮勒住战马,看着这一道大周屏障,面色也不由凝重许多。

“中书舍人诸葛亮,领兵三万,前来驰援。”诸葛亮骑马上前,掏出圣旨,交给守关将领。

那将领验过圣旨,立即命人打开城门。

关城内,伤兵遍地。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抹哀痛,随即化作冷厉,一挥马鞭,与萧景快马赶往帅府。

不久后,两人见到了正在仔细观看沙盘的老将军秦雄。

诸葛亮取出兵符,托举在掌中,随即与萧景一同,郑重地朝秦雄行礼:“中书舍人诸葛亮(御林军萧景)奉旨领兵三万,前来驰援将军。”

这位老将军一生有大半时间都坚守在最前线,为大周保境安民。

如今年过六旬,仍未卸甲。

秦雄听见声音,注意力从沙盘上移开,见到诸葛亮手中的兵符时,满是沟壑的脸庞上,疲惫与忧虑之色不禁消退了许多。

“两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来人,奉茶。”

说完,这才上前从诸葛亮取走兵符,并示意二人坐下。

诸葛亮与萧景对视一眼,并未立即入座。

诸葛亮拱手说道:“老将军,边关军情紧急,茶饮之事不妨暂缓,不知眼下战况如何?”

秦老将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两位年轻人,似乎不一般。


    (http://www.wmfxsw.com/book/86591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