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古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五章 古画

 

清晨,陈砚穿着宽松、舒服的练功服,在度假村深处一片静谧的竹林里,百无聊赖地对着空气挥拳,发泄着对金钱的怨念。他的动作毫无章法,纯粹只是前世健身残留的本能。

“呼……哈!”他一拳挥出,带着破空的风声,正好打在了一根被虫蛀得摇摇欲坠的细竹上。

于是乎……只听得咔嚓一声,细竹就这么极其巧合的,在陈砚的掌风中,应声而断,首勾勾的倒了下来。

“啊!”一声短促的惊呼从不远处传来。

陈砚皱眉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素雅水墨旗袍的年轻女子站在林间小径上,似乎被倒下的竹子吓了一跳。她身姿纤细如柳,气质清冷如月,长发用一根白玉簪松松挽起,几缕青丝垂在白皙的颈侧。五官精致得如同工笔画,尤其那双眼睛,清澈见底,仿佛蕴藏着静谧的湖泊,此刻带着一丝受惊后的茫然。

她手里拿着一卷古旧的画轴,脚边散落着几页泛黄的宣纸,似乎刚才在专心研究什么。

秦清漪,现今国内最年轻的顶尖书画鉴定师与修复师,师从国宝级大师,家学渊源深厚,性格清冷孤高,是无数文人雅士心中只可远观的白月光。她之所以会来此,是因为受到了度假村的大老板的邀请,来帮对方修复一批珍藏的古画。

“抱歉,我刚刚没看到人。”陈砚随口说了一句,毫无诚意。他只想赶紧离开这破地方,免得再惹上什么麻烦。

秦清漪定了定神,看着地上断裂的竹子,又看了看陈砚那身不伦不类的练功服和毫无歉意的表情,秀眉微蹙。文学世家出身的她,平日里最看不惯的,就是像眼前陈砚这种,没礼貌的富家大少。

她弯腰去捡散落的画稿,其中一页却是正好被风吹到了陈砚脚边。

“嗯?”

陈砚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纸上画着一幅残缺的山水小品,笔法古拙,但意境悠远。作为前世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企业家,他对古董字画虽然没有研究,但基本的审美本能还在。他一眼就看出这画旁边空白处用娟秀小楷题写的几行鉴赏文字,其中一句关于“气韵”的描述,简首狗屁不通,跟画本身的意境完全不搭!

“啧。”陈砚忍不住发出一声嫌弃的轻嗤:“‘笔断意连,气贯长虹’?这画明明萧索寂寥,写这破词的人是眼瞎了吗?装模作样,牵强附会!”

他说完,也懒得管秦清漪的反应,转身就走,仿佛只是随口吐槽了一句路边的垃圾,同时口中低声呢喃着,脑海中突然莫名想起来的,前世在课本上学过的一首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可秦清漪捡画稿的手,此刻却僵在了半空。

她猛地抬头,看向陈砚离去的背影,那双清冷的眸子里,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他只看了一眼!只看了一眼残稿!就……就精准地点破了李老(她的老师)都未曾完全勘破的这幅《寒山独钓图》的真意?”

“萧索寂寥……没错!这才是此画的灵魂!那题跋确实是后人强加上去的,破坏了原画的意境!我研究了三天才隐约有所感悟,他却……一眼看穿?”

“他刚才那看似毫无章法的挥拳……击断竹子的瞬间……那破空之声……难道……难道蕴含了某种返璞归真的武道至理?所以才能一眼洞穿画中气韵?”

巨大的震撼和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明悟,瞬间席卷了秦清漪的身心!她之前对陈砚那点因为被打扰和粗鲁而产生的不满,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震惊和一丝隐秘的仰慕!

“原来……传闻中的冷酷霸道、挥金如土的陈少……竟是如此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难道他故意穿得那般随意,言语粗鄙,是为了掩饰他那惊世骇俗的……眼力和境界吗?”

至于为什么秦清漪知道陈砚的身份?没办法,谁让我们陈大少爷有钱,包场了呢……此刻偌大的一个云隐山居,就只有他这么一位自己花钱的客人。

秦清漪的心,第一次为了一个男人,剧烈地跳动了起来。她小心翼翼地将那张被陈砚“点化”过的残稿捧在胸前,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脸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望着陈砚消失的方向,久久不能回神。

几天后,云隐山居度假村内部,栖云阁。

一场小范围却绝对重量级的书画鉴赏沙龙正在举行。与会者皆是业内泰斗、资深藏家、文化名流,个个仪表堂堂、气度不凡,脸上带着一股子古代文人矜持的傲气,言谈间无不是引经据典,空气中弥漫着宣纸、墨香与上等茶点的混合的气息。

然而,在这看似高雅的殿堂背后,却是仿佛有一股暗流在悄然涌动。

此次沙龙的主角,自然是备受瞩目的秦清漪。她今日依旧是一身素雅旗袍,只是颜色更深沉了些,衬得她肌肤胜雪,清冷的气质在柔和灯光下更添几分神秘。她立于厅中主位,面前的长案上,正是那幅历经波折、最终在她手中焕发新生的《寒山独钓图》。

修复后的古画,褪去了尘封的灰暗,显露出原本清隽孤绝的风骨。寒山瘦水,一叶孤舟,蓑衣老翁垂钓于江心,笔触洗练,意境苍茫。

秦清漪的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不疾不徐地为众人讲解着修复过程中的难点与发现。她的讲述严谨、专业,引经据典,丝丝入扣,听得在场众人频频点头,目露欣赏。

“诸位请看,”秦清漪话锋一转,纤纤玉指指向画作旁那流传己久的题跋,“此跋历来被奉为此画点睛之笔,‘笔断意连,气贯长虹’,赞其雄浑壮阔之气。”

厅内安静下来,众人目光聚焦于那几行题跋,又看看画作本身,不少人微微蹙眉,似乎也隐约间察觉到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违和感。

秦清漪微微一顿,清冷的眸光扫过全场,语气带上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然而,经过清漪反复研读原作气韵,比对同时代画风笔意,并深入考据画者生平心境……我在此大胆推测,此跋实为后世牵强附会,不仅未能点出画中真意,反而南辕北辙,遮蔽了此画真正的意境!”


    (http://www.wmfxsw.com/book/864353-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