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队被绳子捆绑着双手,垂头丧气的契丹人被押赴刑场,哦不,被命名为沈阳的地方。
然后他们就懵逼的被松开了手脚,手里被塞上工具,又被安排了一个师父带着。
“愣着干嘛,干活啊!晚上还想不想吃饭了!”
一次押送过来的契丹人不多,还都被分散开了。
他们一看周围都是所谓的大同人,周围没几个同伴,是个人都会感觉本能的畏惧。
再看到附近零散的铁浮图,人家有马有铠甲有弓箭,自己啥都没有了,自然就更畏惧了。
契丹人们再怎么说是不服教化的野蛮人,那也是人啊。
也怕死啊。
所以就懵逼的跟着干活。
干完活儿了,手里就按照当天的工作量,给塞上了几枚汉币。
带他们的师父,就会手脚并用的比划,告诉他们这是什么东西。
嗯,语言方面有点不同。
幸好队伍里配备了一点大同中学外语专业的人才,给这些带人的师傅们进行了一点简单的教授。
干完活,那就吃饭吧。
可以用刚到手的汉币买东西吃,吃好点吃差点自己随意。
吃完饭,契丹人手里多了一个小铁片,告诉他们,这是他们的身份证明,不要弄丢了。
然后给偶分配了休息的房间。
也没被捆绑着手脚什么的,住的盖得,都还很舒服。
自古就有一句谚语,要想学得会,先跟师父睡。
嗯,晚上睡觉,是和师父在一个屋子的。
第二天,继续一脸懵逼的跟着师父干活,领工钱,买吃的。
这次干了一整天,领的更多了。
还有补贴……
契丹人也许野蛮一点,见识少一点,落后一点,身上臭一点……
算了,反正虽然各种毛病,但肯定是有基本的判断力的。
他们发现,这一天干活给的钱,都够吃好几天的了,嗯,还是每顿都带点肉的标准!
这日子,比以前强啊!
就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别管你是汉人,是契丹人,还是胡人色目人。
占据九成以上的底层老百姓,肯定都过得很惨。
而大同城任何一个人,都过着平均水平超越小地主阶级的日子。
哪怕是在沈阳这里,其他条件差一点的,吃的也不会太差。
至少吃肉频率,比小地主高。
这就足够了,毕竟老百姓,以食物为天。
所以原本很多躁动不安的契丹奴隶,没被捆绑,没被鞭打,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安定了下来。
那就先留在这里,再观察一段时间吧。
没办法,他们给的太多了啊!
大多数人都抱着暂时留下来的想法,这个暂时,一不小心就变成永久了。
就像大同城头两天刚发迹的时候那样。
俘虏奴隶感觉在这里当奴隶,都比在家种地打猎强。
在逐渐的归心。
而他们的家人,不管是因为活不下去,还是其他原因,都会想办法打听他们的消息,来寻找他们。
家里人来了?
那好,别走了,这里缺人手,留下来干活吧!
比你在家种地强!
对了,家里还有没有什么首系亲属啊?没有?那二舅大姨老姑什么的也行!
都叫来干活吧,你自己好吃好喝的,看着家里人继续受苦,你好意思嘛!
这就跟传销似的,而且雪球滚起来,比传销更可怕。
毕竟传销传播的虽然快,但大部分人最后都跑了。
可被拉来这里的,却罕有人逃跑啊!
什么?耶律阿保机违背传统当皇帝,我就这么看着?
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不这么看着,还能怎么样!
毕竟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水泥工!
呦,来人了,看穿着打扮,好像也是大同人?
这是商队?大堂哥,你一边去,别挡着我,我要去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我闺女都五岁了,不能再整天光着屁股跑了,我准备给她做一身新衣裳!
赵涌泉并不是让十一个队伍出来,就撒手不管了。
他们这些队伍出来没多久,很多商队就追寻着他们的步伐上路了。
有大同城自己官营的商队,也有私人商队。
就比如来沈阳这边的人,刚到这边一个月。
就有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商队追过来了,带着大同城的各种特产,金属、玻璃、纸笔、粮食等等。
甚至可能带来一些专用补给物资。
还有队伍离开之后每天的报纸。
让他们能继续了解大同的各种消息,不至于和文明的灯塔失联。
然后商队回返的时候,也会带着一些人的信件甚至是这里的特产。
这种支援,是源源不断的!
哪怕是最远的道路条件最苛刻,距离五六千里的昆明,商队半年多点也能到。
这里的消息也顶多就是滞后半年!
在古代这个环境,只是滞后半年,那己经足以堪称消息灵通了!
真有紧急情况,可以用骑士传递消息,日行百里,速度能快好几倍。
并且,现在还在路途中间开始设定专用补给点。
主要是存放煤炭等燃料。
等这些补给点都弄好了,可以首接开蒸汽汽车来回跑。
轮流开车,道路就是比较差,一天一千里也没问题。
那时候消息传递速度就更快了!
甚至还有正在研发的电报……
大汉七年,赵涌泉的汉十二核心城市计划进展的很顺利。
天下英雄,闻大汉之名,无不闻风丧胆。
这也导致十一支队伍,基本上都没遇到什么危机。
消息灵通的大势力,不敢动赵涌泉的人。
个别小地方的傻逼,三千铁浮图一冲,别说人了,家都没了!
所以哪怕是最远的几个地方的队伍,也都在半年之后抵达目的地。
然后开启疯狂扩张模式!
本地的大势力,像耶律阿保机这种愿意配合的,自然更好。
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的。
那就不理他。
咱们自己招人干活!
就大同这招工条件一发,什么人会不心动啊!
于是,大汉七年过去的时候。
像沈阳、长安这种发展特别顺利的,人口规模都接近十万了!
一些稍微不顺利的,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三五万也不是什么问题。
面对暴增的人口,各地的负责人都不慌。
他们都经历过数次大汉人口暴增的环境,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己经熟稔于心。
虽然他们不是赵涌泉这样的挂逼。
能从商城里面不停的买东西。
但他们也有源源不断往来的商队带来的物资啊!
资源真不够了,那大不了暂停招工一段时间就行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http://www.wmfxsw.com/book/855135-1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