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负责侧厅大型浮雕壁画的老艺术家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江秘书长,我们浮雕组需要的大型特种石膏基料,供应商那边说批次检测有点问题,要延迟三天。这工期……”
基建负责人立刻接话:“材料进场卡点必须精确!设备租赁、工人排班都是按计划走的!延迟一天都是钱!”
话题迅速被引向具体的物料协调和工期压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或者说争论)逐渐升温。王理事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着桌面,目光偶尔掠过坐在角落、正低头专注翻阅着自己设计稿的林晚,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看戏般的弧度。
林晚对这种扯皮感到有些头疼。她的心思全在穹顶那块巨大的弧面上,在反复推敲的光桥结构上。趁着争论间隙,她拿起笔,想在自己的设计图边缘标注一个刚想到的关于光影过渡的细节。
“林小姐,”王理事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略显嘈杂的议论声,带着一种刻意的“关切”,“看您一首很安静。穹顶区域是整个项目的视觉核心,难度最高,工期也最紧。您这边……准备得怎么样了?高空作业方案定稿了吗?特殊颜料和大型喷绘设备的测试安排什么时候能给我们看看?可别光顾着画图,把最实际的执行给落下了。”
一瞬间,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林晚身上。质疑、审视、担忧、还有纯粹的好奇。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
林晚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发白。她抬起头,迎上王理事那双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刁难的眼睛。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合上了手中的设计稿,动作平稳。
“王理事关心的问题都很实际。”林晚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在这地下空间里显得格外冷静,“高空作业方案和安全预案,联盟技术组周工己经和我反复推敲定稿,电子版昨天下午己同步发给项目组各位邮箱。”她目光转向基建负责人,“张工,您应该收到了吧?”
被点名的基建负责人愣了一下,连忙翻看手边的平板:“啊?哦……收到了收到了!周工做事一向靠谱,方案很细致!”
林晚点点头,继续道:“至于特殊颜料和设备的测试,材料供应商的技术代表明天上午会带着小样和便携式测试设备抵达现场。我和周工会全程参与,测试不同基底附着效果和色彩稳定性,测试报告会在当天下午生成提交。”她顿了顿,目光坦然地看着王理事,“王理事如果对测试过程感兴趣,或者对报告内容有具体要求,欢迎明天上午十点,到穹顶现场指导。”
条理清晰,时间节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没有推诿,没有慌乱,只有一种近乎专业的冷静和掌控感。
王理事脸上那点程式化的笑容有点挂不住了。他干咳了一声:“嗯……林小姐安排得倒是挺紧凑。那就……明天看测试结果吧。”
坐在林晚旁边的一位负责儿童阅览区彩绘的年轻女画家,悄悄在桌子底下对林晚竖了个大拇指,眼神里满是佩服。
江澈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紧绷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放松,掠过一丝赞许的笑意。他适时地接过话头:“好,林晚这边进度明确。我们继续下一个议题……”
会议继续进行。林晚重新低下头,在稿纸边缘写下那个关于光影的灵感。笔尖划过纸张,沙沙作响。刚才那一瞬间的压力似乎并未在她心里留下太多痕迹。她只是清晰地意识到,在这个真实的、充满琐碎挑战的战场上,除了才华和灵感,更需要的是缜密的计划、高效的执行和面对质疑时沉稳的应对。
会议接近尾声,讨论的焦点集中到地下负一层本身——这个被规划为多功能报告厅的区域。
“……负一层的墙面基底处理必须尽快完成!”基建负责人指着墙上几处明显的渗水痕迹和细小裂缝,眉头拧成疙瘩,“湿度太大,基层疏松,还有这些裂缝!不处理好,后期做声学装饰和墙面艺术处理全是白搭!但现在地下室通风和除湿设备还没完全到位,工期又卡在这里……”
这是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讨论再次陷入僵局。几位负责该区域的艺术家也面露难色。
就在这时,一首沉默的林晚再次抬起头。她并没有看那些争论的人,目光反而越过他们,投向负一层深处那片尚未被灯光完全覆盖的、略显幽暗的弧形墙面。那墙面因为渗水和结构应力,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斑驳的肌理,裂缝如同大地的伤痕蜿蜒其上。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想法,如同电流般瞬间击中了她!与她在穹顶构思的《连接》截然不同,却带着某种奇异的、源自这片空间本身的呼应!
她心跳骤然加速,指尖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她猛地翻开速写本新的一页,铅笔在纸上飞快地舞动起来!线条奔放而急促,不再是精确的测量,而是捕捉瞬间喷薄的灵感!粗糙的、带着伤痕的墙面肌理,蜿蜒的裂缝,潮湿的水渍痕迹……在她笔下被解构、重组,融入一种深沉、厚重、仿佛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意象——断裂的古老卷轴?沉入地底的文明印记?还是……伤痕本身孕育出的新生力量?
她画得忘我,完全沉浸在那个突如其来的构想中,周遭的争论声仿佛都成了遥远的背景杂音。
“林晚?”江澈的声音带着询问响起。
林晚猛地回过神,才发现会议室里异常安静,所有人都看着她,目光各异。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有多么突兀。
“抱歉,”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荡,将那张刚刚完成的、带着强烈情绪张力的草稿纸撕了下来,站起身,走到会议桌前,轻轻放在了江澈面前。
“江秘书长,各位老师,”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关于负一层报告厅的墙面处理难题……我刚刚……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她指着草稿上那些狂放的线条和充满原始力量感的肌理表现。
“或许……我们不必执着于掩盖这些‘伤痕’——墙面的裂缝、渗水痕迹、粗糙的基底。为什么不……利用它们?”
她抬起眼,目光灼灼地扫过众人惊讶的脸,最终落在江澈深邃的眼眸里,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让这些地底的‘伤痕’,成为讲述故事的‘笔触’,成为连接大地与文明的……另一种《连接》?”
(http://www.wmfxsw.com/book/838983-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