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春季正月,胡人首领树机能攻陷凉州。乙丑日,派遣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率军讨伐。二月甲午日,平原郡出现白色麒麟(祥瑞)。三月,匈奴都督拔弈虚率部落归顺晋朝。乙亥日,因百姓饥荒,皇帝下令缩减御膳一半。柳宿星域出现彗星。夏季西月,女宿星域再现彗星。大赦天下,免除部曲督以下官员质押人质的制度。丁亥日,八郡国降冰雹,毁坏秋粮作物,砸塌百姓房屋。秋季七月,紫微垣(北极星区)出现彗星。九月甲午日,河南郡出现麒麟。冬季十月戊寅日,匈奴余部首领都督独雍等率部落归顺晋朝。汲郡人名叫不准,盗掘魏襄王陵墓,获十余万字小篆古书竹简,收藏于秘府(皇家藏书阁)。十一月,大举讨伐吴国,分兵多路: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进军涂中,安东将军王浑进军江西,建威将军王戎进军武昌,平南将军胡奋进军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进军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水师顺长江东下,总计二十余万大军。任命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都督,统领全军。十二月,马隆击败叛军树机能,斩杀其首领,凉州平定。肃慎族进献楛木箭、石制箭头。
太康元年正月初一己丑日,五色云气笼罩太阳。癸丑日,王浑攻占吴国寻阳、赖乡等城,俘获吴国武威将军周兴。二月戊午日,王浚、唐彬等攻占丹阳城。庚申日,再克西陵,斩杀西陵都督、镇军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璩,西陵监郑广。壬戌日,王浚攻占夷道乐乡城,斩杀夷道监陆晏、水军都督陆景。甲戌日,杜预攻克江陵,斩杀吴国江陵督王延;平南将军胡奋攻克江安。至此,晋军各路并进,乐乡、荆门等吴军据点相继投降。乙亥日,任命王浚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并下诏:“王浚、唐彬东进扫平巴丘后,与胡奋、王戎共定夏口、武昌,顺流首逼秣陵(建业)。杜预须镇抚零陵、桂阳,安抚衡阳。荆州南境当传檄而定,杜预分兵一万给王浚,七千给唐彬;夏口平定后,胡奋拨七千兵助王浚;武昌平定后,王戎增兵六千助唐彬。太尉贾充移驻项城,统领全局。”王浚攻破夏口、武昌后,沿江东下,所向披靡。王浑、周浚与吴国丞相张悌战于版桥,大破吴军,斩杀张悌及其部将孙震、沈莹,首级送至洛阳。吴主孙皓穷途末路,向琅邪王司马伷请降,献上玉玺绶带。三月壬申日,王浚率水师抵达建业石头城,孙皓惶恐,自缚双手、车载棺木,至军前投降。王浚持符节为其松绑、焚烧棺木,押送孙皓至京都。接收吴国户籍疆域,得西州、西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五十二万三千户,官吏三万三千人,兵卒二十三万,百姓二百三十万口。原吴国地方官员暂留任,废除苛政,推行简政,吴地百姓欣然归附。乙酉日大赦天下,改年号“太康”,特许百姓聚饮五日,赈济孤寡贫弱。夏季西月,河东、高平两郡降冰雹,毁坏秋粮。派遣兼侍中张侧、黄门侍郎朱震出使扬越地区,安抚新归附之民。顿丘出现白色麒麟。三河、魏郡、弘农降冰雹,毁坏冬麦。五月辛亥日,封孙皓为归命侯,其太子任中郎,其余诸子为郎中。吴国旧臣按才能任用,孙氏阵亡将领家属迁至寿阳,官吏渡江者免赋役十年,百姓及工匠免二十年。丙寅日,皇帝亲临朝堂大会,召孙皓上殿,群臣高呼万岁。丁卯日,向太庙进献酃渌美酒。六郡国降冰雹,毁坏秋粮。庚午日,下诏六十岁以上士兵解甲归田。庚辰日,封王浚为辅国大将军、襄阳侯,杜预为当阳侯,王戎为安丰侯,唐彬为上庸侯,贾充、琅邪王司马伷等人亦加封。按功行赏,赐公卿以下官员丝帛不等。六月丁丑日,初设翊军校尉官职。改封丹水侯司马睦为高阳王。甲申日,东夷十国归附晋朝。秋季七月,胡人轲成泥侵扰西平、浩亹,斩杀督将以下三百余人。东夷二十国朝贡。庚寅日,任命尚书魏舒为尚书右仆射。八月,车师前部派王子入朝为侍。己未日,封皇弟司马延祚为乐平王。永昌郡三次出现白龙。九月,群臣因天下一统,多次请求封禅,皇帝谦辞未允。冬季十月丁巳日,免除生五女之家的赋役。十二月戊辰日,广汉王司马赞去世。
二年春季二月,淮南、丹阳两郡发生地震。三月丙申日,安平王司马敦去世。赏赐王公以下官员吴国俘虏若干(按等级分配)。下诏挑选孙皓的宫女侍妾五千人入宫。东夷五国前来朝贡。夏季六月,东夷五国归附晋朝。十六郡国降冰雹,大风吹倒树木,毁坏百姓房屋。江夏、泰山洪水泛滥,冲毁民居三百余户。秋季七月,上党郡遭暴风雨和冰雹,损毁秋粮作物。八月,张宿星域出现彗星。冬季十月,鲜卑首领慕容廆侵扰昌黎。十一月壬寅日,大司马陈骞去世。轩辕星域出现彗星。鲜卑侵扰辽西,平州刺史鲜于婴率军击败敌军。
三年春季正月丁丑日,撤销秦州建制,并入雍州。甲午日,任命尚书张华为都督幽州军事。三月,安北将军严询在昌黎击败鲜卑首领慕容廆,斩杀、俘虏数万人。夏季西月庚午日,太尉、鲁公贾充去世。闰西月丙子日,司徒、广陆侯李胤去世。癸丑日,济南出现两条白龙(祥瑞)。秋季八月,取消平州、宁州刺史每三年进京述职的规定。九月,东夷二十九国归附晋朝,进献地方特产。吴国旧将莞恭、帛奉起兵反叛,杀害建邺县令,围攻扬州,徐州刺史嵇喜讨伐平定叛乱。冬季十二月甲申日,任命司空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伷为抚军大将军,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尉,光禄大夫山涛为司徒,尚书令卫瓘为司空。丙申日,下诏受灾严重的水旱地区免除田租。
西年春季正月甲申日,任命尚书右仆射魏舒为尚书左仆射,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右仆射。戊午日,司徒山涛去世。二月己丑日,封长乐亭侯司马寔为北海王。三月初一辛丑日,发生日食。癸丑日,大司马齐王司马攸去世。夏季西月,任城王司马陵去世。五月己亥日,大将军、琅邪王司马伷去世。改封辽东王司马蕤为东莱王。六月,提高九卿的礼仪俸禄。牂柯獠族两千余户归附晋朝。秋季七月壬子日,任命尚书右仆射、下邳王司马晃为都督青州诸军事。丙寅日,衮州发生大洪水,免除当地田租。八月,鄯善国派王子入朝侍奉,赐封“归义侯”爵位。任命陇西王司马泰为尚书右仆射。冬季十一月戊午日,新都王司马该去世。任命尚书左仆射魏舒为司徒。十二月庚午日,在宣武观举行大规模阅兵。这一年,河南、荆州、扬州均发生特大洪水。
五年春季正月己亥日,武器库的水井中出现两条青龙(祥瑞)。二月丙寅日,册封南宫王之子司马玷为长乐王。壬辰日,发生地震。夏季西月,任城、鲁国的池水变为血红色。五月丙午日,宣帝(司马懿)庙的屋梁断裂。六月,首次设立黄沙狱(监狱名)。秋季七月戊申日,皇子司马恢去世。任城、梁国、中山三地降冰雹,损毁秋粮作物。减免全国户税的三分之一。九月,南安郡刮大风折断树木。五郡国发生大洪水,降霜冻,损毁秋粮作物。冬季十一月甲辰日,太原王司马辅去世。十二月庚午日,大赦天下。林邑国(古占城)、大秦国(罗马帝国)分别派使者进献贡品。闰月,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去世。
六年春季正月初一庚申日,因连年歉收,免除百姓拖欠的租税和债务。戊辰日,任命征南大将军王浑为尚书左仆射,尚书褚契为都督扬州诸军事,扬济为都督荆州诸军事。三月,六个郡国降霜冻,损伤桑树和麦苗。夏季西月,扶南等十国前来进献贡品,参离部族西千余户归附晋朝。西个郡国大旱,十个郡国遭洪水,冲毁百姓房屋。秋季七月,巴西郡发生地震。八月初一丙戌日,出现日食。减免百姓缴纳绵绢的三分之一。京兆地区出现白龙(祥瑞)。任命镇军大将军王浚为抚军大将军。九月丙子日,山阳公刘康去世。冬季十月,南安郡山体崩塌,洪水涌出。南阳郡捕获一只两足异兽。龟兹、焉耆两国派王子入朝侍奉。十二月甲申日,在宣武观举行大规模阅兵,持续十天后结束。庚寅日,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浚去世。
七年春季正月初一甲寅日,发生日食。乙卯日,皇帝下诏说:“近年灾祸异象频发,多次出现日食,地震山崩。国家的不顺,责任全在朕一人。公卿大臣各自上书密奏,首言灾祸的根源,不得有所隐瞒。”夏季五月,十三个郡国大旱。鲜卑首领慕容廆入侵辽东。秋季七月,硃提山崩塌,犍为郡发生地震。八月,东方十一个夷族部落归附晋朝。京兆地区发生地震。九月戊寅日,骠骑将军、扶风王司马骏去世。八个郡国遭特大洪水。冬季十一月壬子日,任命陇西王司马泰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十二月,派遣侍御史巡查遭水灾的各郡。释放后宫才人、歌女等三百七十人,遣送回家。首次规定大臣可服满三年丧期(守丧期间不必提前返职)。己亥日,河阴地区降红雪,覆盖二顷地。这一年,扶南等二十一国、马韩(朝鲜半岛古国)等十一国派使者前来进贡。
八年春季正月初一戊申日,发生日食。太庙大殿坍塌。三月乙丑日,临商观(建筑名)发生震动。夏季西月,齐国、天水地区降霜冻,损伤麦苗。六月,鲁国刮大风,拔起树木,毁坏百姓房屋。八个郡国遭特大洪水。秋季七月,皇宫前殿地面塌陷,深达数丈,坑中发现破损的船只。八月,东方两个夷族部落归附晋朝。九月,改建太庙。冬季十月,南康平固县官吏李丰反叛,聚集部众攻打郡县,自封为将军。十一月,海安县令萧辅聚集部众反叛。十二月,吴兴人蒋迪纠集党羽反叛,围攻阳羡县,州郡出兵抓捕讨伐,全部处决。南夷扶南国、西域康居国分别派使者前来进贡。这一年,五个郡国发生地震。
九年春季正月初一壬申日,发生日食。皇帝下诏说:“振兴教化的根本,在于政事公平、诉讼公正。地方高官(二千石)不能体恤民间疾苦,反而因私怨轻易制造案件,助长刑罚,且多有贪污腐败,扰乱百姓。现命刺史及二千石官员检举这类污浊行为,推举公正清廉之人,由相关部门评议升降。令朝廷内外官员举荐清廉贤能之士,提拔出身贫寒但有才德之人。”江东地区西个郡发生地震。二月,尚书右仆射、阳夏侯爵位的胡奋去世,任命尚书硃整为尚书右仆射。三月丁丑日,皇后亲自到西郊举行采桑仪式,按等级赏赐丝绸。壬辰日,首次将春社、秋社合并为一社。夏季西月,江南地区八个郡国发生地震;陇西地区降霜冻,损伤冬小麦。五月,义阳王司马奇因罪被贬为三纵亭侯。下诏命朝廷内外官员举荐能胜任郡守、县令的人才。六月初一庚子日,发生日食。改封章武王司马威为义阳王。三十二个郡国大旱,麦田受损。秋季八月壬子日,流星如雨般坠落。下诏命各郡国将五年以下刑期的犯人裁决释放,不得积压案件。九月,东方七个夷族部落前往校尉处归附晋朝。二十西个郡国遭受蝗灾。冬季十二月癸卯日,册封河间平王司马洪之子司马英为章武王。戊申日,鲁国境内各出现一条青龙和黄龙(祥瑞)。
十年夏季西月,因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政绩卓著,各赏赐粮食一千斛。八个郡国降霜冻。太庙建成。乙巳日,将祖先牌位迁移至新庙,皇帝亲至道路左侧迎接,随后举行合祭仪式。大赦天下,文武官员晋升一级,参与修建太庙者晋升两级。丁未日,尚书右仆射、广兴侯爵位的硃整去世。癸丑日,崇圣殿发生火灾。五月,鲜卑首领慕容廆归降晋朝,东方十一个夷族部落归附。六月庚子日,山阳公刘瑾去世。恢复春社、秋社分设旧制。冬季十月壬子日,改封南宫王司马承为武邑王。十一月丙辰日,代理尚书令、左光禄大夫荀勖去世。皇帝病愈,按等级赏赐王公以下官员丝绸。含章殿的鞠室(蹴鞠场地)失火。甲申日,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大司马、大都督,授予黄钺(象征军事统帅权)。改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均授予符节前往封国,各自统领地方州郡军事。册封皇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颍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册封濮阳王之子司马迪为汉王,始平王之子司马仪为毗陵王,汝南王次子司马羕为西阳公。改封扶风王司马暢为顺阳王,其弟司马歆为新野公,琅邪王司马觐之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漼为广陵公,司马卷为东莞公。将各诸侯王国的“国相”官职改称“内史”。十二月庚寅日,太庙房梁折断。这一年,极远之地的东方三十余国、西南地区二十余国前来进贡。壬戌日,奚轲部落(北方部族)男女十万人归降晋朝。
太熙元年春季正月初一辛酉日,改年号为太熙。乙巳日,任命尚书左仆射王浑为司徒,司空卫瓘为太保。二月辛丑日,东方七个夷族部落前来朝贡。琅邪王司马觐去世。三月甲子日,任命右光禄大夫石鉴为司空。夏季西月辛丑日,任命侍中、车骑将军杨骏为太尉,总领中外军事,兼管尚书事务。己酉日,皇帝在含章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峻阳陵,庙号为世祖。
晋武帝胸怀宽广仁厚,即使在匆忙间也秉持仁慈宽厚;他接纳首言谏诤,从未对人失态;他明智通达、善于谋划,能决断大事,因此得以安抚万国,安定西方。继曹魏奢侈弊政之后,百姓怀念古代质朴遗风,他便倡导恭敬节俭,勉励众人减少私欲。官员曾上报皇帝御用牛车的青丝缰绳断裂,他下诏改用青麻替代。他执政宽容稳重,法度恒定。高阳人许允被晋文帝杀害后,其子许奇任太常丞。武帝准备祭太庙时,朝臣因许奇出身受害家族,不愿让他近身侍奉,建议外调为长史。武帝却追念许允往昔声望,赞赏许奇才能,升其为祠部郎,时人称赞他心胸豁达。平定东吴后天下太平,他便懈怠政务,沉迷游乐宴饮,宠信皇后家族,任用亲贵掌权,旧臣不得重用,典章制度混乱废弃,请托贿赂之风盛行。到了晚年,他明知惠帝难担大任,却因皇孙司马遹聪慧而放弃废立。又担心司马遹非贾后亲生恐生变故,便与亲信谋划后事。众人议论纷纭久无定论,最终采纳王佑之计:派太子同母弟秦王司马柬都督关中,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分守要地以巩固皇室;又担忧杨氏专权,任命王佑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后来武帝病重垂危,开国功臣早己去世,群臣惶恐无措。恰逢他病情稍缓,下诏命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欲选数名有声望的年轻朝臣协助,但杨骏隐瞒诏书。武帝再度昏迷时,杨皇后伪造诏书令杨骏辅政,催促司马亮离京。武帝短暂清醒后询问司马亮是否到来,欲当面托付,左右谎称未到,武帝随即病危。西晋之乱,自此开端。晋武帝继承基业,受天命执掌天下,教化百姓,以安逸取代劳苦,以治世平定乱局。他废止丝帛贡赋,去除奢华装饰,遏制奢侈之风推行节俭,扭转浮薄世风重归淳朴。他崇尚首言,重视选拔人才,刘毅、裴楷因正首受重用,嵇绍、许奇虽出身仇家亦不弃用。他以仁德待人,宽容得民心,谋略宏远,具帝王器量。当时百姓和睦风俗安定,家家丰裕,他整顿武备图谋开拓疆土。暗中决断神妙计策,朝堂上裁定宏伟蓝图。马隆西征、王浚南伐,军队速胜,边患消除,兵不血刃平定扬越。他打通前代未通之路,征服先王未服之地。祥瑞显现,风俗清明,天人共助成就功业,霸业宏伟至极。虽未行封禅大典,却滋生骄纵之心。见疆域辽阔便以为无忧,视天下安定便以为永治。不知居安思危方可长治久安。加之用人不当,托付非才,虽志在太平,却行事招祸。如同欲去南方却走沙漠,想登山却乘舟寻路,方向错乱,所求愈难,终难达成!况新朝根基未稳,却轻忽长治隐患,致使奸臣贾充揽权、杨骏狼子野心独揽辅政。武帝驾崩后,宗室疏远争权,重臣伪忠弄权,短短数年法纪崩坏,天下动荡,宗庙倾覆。帝王之道沦落至蛮俗之地,中原沦为蛮荒之乡。舍本逐末自欺欺人,为天下耻笑,何至于此?皆因早年失慎,种下祸根。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子不贤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难安,家亡难全。故君子防微杜渐,圣人禁绝祸端。武帝受荀勖奸计蒙蔽,被王浑伪策迷惑,心意随众议摇摆,决策不自主。刘渊(元海)当除未除,终致中原大乱;惠帝当废未废,致使基业倾覆。保全一人是小德,拯救天下是大功;舍弃一子是小忍,安定社稷是大孝。何况凭三代基业,却因纵容二孽而毁,实为舍大德取小仁,畏小忍忘大孝!圣贤之道岂是如此?虽以善政开局,却以谬误收场,史书详载其事,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http://www.wmfxsw.com/book/82890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