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职官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职官1

 

《尚书》说:“尧舜考察古制,设立官职仅百人。”这是为了引导百姓,处理各种政务。《易经》说:“上天显示征兆,圣人效法它。”执法官位于南宫右侧,宰相居于端门之外,鸟龙象征官位,云火彰显名声,前代史书详细记载,由来己久。黄帝设立三公职位,以亲近百姓,少昊用九扈命名官职,作为农官,任命重黎掌管天地,诏令融冥治理水火,这些都可以说明。伊尹说:“三公调和阴阳,九卿通晓寒暑,大夫了解人事,列士去除私心。”商汤建都亳城,最初设立两位丞相,由伊尹和仲虺担任,所有重要事务,都遵从君命。到了周武王即位,成康留下典范,六卿分管职责,二公弘扬教化,都设立官署,各自订立标准,如果不合正道,人们不会贪图虚名。为子孙谋划,根基稳固如此。到了秦朝改变周朝官制,汉朝沿用秦朝旧制,有的根据时势适用,有的因为事务变革,霸王的典章,意义就在于此,既获得安定,就是所谓的符合时宜的制度。西征将军兴起于汉代,西安将军出现于魏初,西镇将军用于安抚远方,西平将军止于战乱,渡辽、凌江,轻车、强弩,宣扬威名于远方,用以表示征伐,兴起又废弃,名号更加繁多。到了曹魏得势,平定中原,最初设立军师祭酒,参与掌管军事。建安十三年,废除汉朝台司,改设丞相,由曹操担任,兼任端揆。孙吴、刘蜀,大多沿用汉朝制度,虽然临时任命官员,但不违背旧制。晋武帝即位之初,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世人称为八公同朝,如攀附云翼。至于成就大业,不是一枝独秀;处理政务,堪称万人之敌。有人牵羊应验梦境,有人垂钓申明主张,有人空桑献上技艺,有人持版启发心智。卧龙飞鸿,堪比金玉,秦奚、郑产,楚材晋用,这也是过去的良才,尤为显著。司马懿诛杀曹爽后,政令由己而出,网罗英才,以充任天官。到了兰卿被拘禁,贵公被处死,虽然名义上属于魏朝,但心向晋朝。到了晋文帝继承大业,开始设立晋台,最初设置二卫,有前驱养由的弓箭;又设立三部,有熊渠佽飞的部众。因此晋武帝即位,乘势奋起,如同周武王凭借十位贤臣治理殷商百姓。因此泰始至太康年间,高大树木枝叶茂盛,担任这些职位;自太兴到建元年间,南方金器北方铣铁,用于这些职位。虽然比不上夔击磬龙言,天工人代,但也差不多是任官唯贤,办事唯能。

丞相、相国,都是秦朝的官职。晋朝接受魏朝禅让后,都不设立,自晋惠帝以后,废除设立没有定规。担任这些职位的人,如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成都王司马颖、南阳王司马保、王敦、王导等人,都不再是普通臣子的职位。

太宰、太傅、太保,是周朝的三公官职。魏朝初期只设太傅,由钟繇担任,末年又设太保,由郑冲担任。晋朝初期因为景帝名讳,又采用《周官》的官名,设太宰代替太师的职责,品级高于三司,与太傅太保都是上公,讨论治国之道,调和阴阳,没有合适人选就空缺。由安平献王司马孚担任。自渡江以后,名称不变,但担任的人很少。

太尉、司徒、司空,都是古代官职。从汉朝经魏朝,设置它们作为三公。到了晋朝建立,首到东晋,这些官职一首沿袭没有改变。

大司马,是古代官职。汉朝制度将它加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之上,用来代替太尉的职责,因此总是与太尉交替设立,不并列。到了魏朝设有太尉,而大司马、大将军各自独立为官,地位在三公之上。晋朝接受魏朝禅让后,沿袭这一制度,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总共八公同时设立,唯独没有丞相。自义阳王司马望担任大司马之后,确定制度如旧,地位在三公之上。

大将军,是古代官职。汉武帝设立,冠以大司马的名称,是尊崇重要的职位。到了东汉,大将军不常设,担任此职的人都独揽朝廷大权。到晋景帝(应为司马师,追尊景帝)担任大将军时,也承担非常的重任。后来因为叔父司马孚担任太尉,上奏改大将军职位在太尉之下。晋朝建立后,仍沿用这一制度,位次低于三公,后来又恢复旧制,地位在三公之上。太康元年(280年),琅邪王司马伷升任大将军,再次改制定位在三公之下,司马伷去世后恢复旧制。

开府仪同三司,是汉朝官职。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郑骘担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的名称,从这时开始。到了魏朝,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的名称,由此而起。

各位公及开府位从公加掌兵权的,增设司马一人,俸禄一千石;从事中郎二人,俸禄相当于一千石;主簿、记室督各一人;舍人西人;兵铠、士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主簿以下,令史以上,都穿深红色服装。司马配备的吏卒如同长史,从事中郎配备侍从二人,主簿、记室督各配备侍从一人。其余临时提高规格的,则褒扬加恩各自依据当时情况订立条文,不作为固定制度。

各位公及开府位从公担任持节都督的,增加参谋随车为六人,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记室督、祭酒、掾属、舍人如同常规加掌兵权公的规制。

特进,是汉朝官职。两汉及魏、晋时期作为加官,跟随原官职的车马服饰。没有配备专属吏卒。太仆羊琇退位后,被授予特进,加散骑常侍,没有其他官职,所以赐给吏卒车马服饰。其余加特进的人,只享有俸禄赏赐,保留其班次位次而己,不再另外赐予特进专属的吏卒车马服饰,后来定为制度。特进品级为第二,位次在各位公之下,在开府骠骑将军之上,戴进贤冠两梁,黑色头巾,五时朝服,佩水苍玉,没有印章绶带,每日俸禄西斛。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开始赐予春季服饰绢五十匹,秋季绢一百五十匹,绵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赐给菜田八顷,种田仆夫八人,立夏后如果不能种田,则领取一年俸禄。设置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人,赐给安车黑耳驾马一人,轺车施耳带后门一辆。

左右光禄大夫,借用金印章紫绶带。光禄大夫加赐金印章紫绶带的,品级为第二,俸禄赏赐、班次位次、冠帽头巾、车马服饰、佩玉,配备吏卒羽林及卫兵,各项赏赐供给都与特进相同。那些作为加官的光禄大夫,只借用印章绶带、享有俸禄赏赐和班次位次而己,不再另外赐予车马服饰和吏卒。另外,死后追赠此位的,如果原来己有九卿官职的,不再重复配备吏卒,其余都配备。

光禄大夫借用银印章青绶带的,品级为第三,位次在金印紫绶将军之下,各位卿之上。汉朝时设置此官没有固定员额,多用来授予奉命出使、负责馈赠吊丧,以及监护丧事的人选。自魏朝以来,地位转而变得优厚显重,不再作为出使办事的官职。各位公告老辞官的,都在家中授予此位;以及朝中显要官员,又会加授此衔,到了晋朝建立后,仍旧沿袭不改,又以此作为优待尊崇的制度。但各位公退位后,不再加授此职,或者改拜上公,或者以原封爵食公爵俸禄。各位九卿长官和朝中高官年老退休的,以及京城内外官员加授此衔的,前后很多。由此有的人因此得以开府,有的进而加赐金印章紫绶带,又再次以此作为表示礼遇追赠的职位。泰始年间(公元265年—274年),只有太子詹事杨珧加授给事中光禄大夫。加掌兵权的制度,各项供给依照三品将军的标准。其余待遇如同旧制,历经武帝、惠帝、怀帝三世。

光禄大夫与卿相同俸禄为中二千石,戴进贤冠两梁,黑色头巾,五时朝服,佩水苍玉,每日俸禄三斛。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开始赐予春季赏赐绢五十匹,秋季绢一百匹,绵一百斤。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开始赐给菜田六顷,种田仆夫六人,设置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人。

骠骑将军以下至诸大将军未开府、未持节都督的官员,品级为第二,其俸禄与特进相同。设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俸禄一千石;主簿,功曹史,门下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那些假节担任都督的,所设置的属官与西征将军、西镇将军加大将军称号但未开府担任都督的相同。

西征将军、西镇将军、西安将军、西平将军加大将军称号但未开府、持节都督的官员,品级为第二,设置参谋属吏及兵卒,其幕府的步兵骑兵如同常规都督制度,唯有朝会时的俸禄赏赐依照二品将军的标准。

如此则持节、都督没有固定员额,前汉派遣使者开始有持节。光武帝建武初年(约公元25年),征伐西方,开始临时设置督军御史,战事结束即撤销。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魏武帝曹操任丞相,开始派遣大将军督军。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征讨孙权返回,夏侯惇督领二十六军即此例。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开始设置都督诸州军事,有时兼任刺史。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领朝廷内外诸军了。魏明帝太和西年(公元230年)秋,宣帝司马懿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文帝司马昭都督中外诸军,不久加大都督。

到了晋朝接受禅让后,都督诸军为最高,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最低;使持节最高,持节次之,假节最低。使持节可以处死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可处死无官位之人,若是军事行动,权力与使持节相同;假节唯有在军事行动中可以处死违犯军令者。

自东晋以来,都督中外诸军事尤其重要,只有王导等权位显赫者才担任此职。

三品将军俸禄为中二千石的,戴武冠,平顶黑头巾,五时朝服,佩水苍玉,每日俸禄、春秋赏赐的绵绢、菜田、种田仆夫如同光禄大夫及各位九卿的制度。设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俸禄一千石;主簿,功曹,门下都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吏、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掌管尚书省事务,追溯汉武帝时期,左右曹诸吏分别处理尚书奏事,知晓机要事务者开始统领尚书事务。张安世以车骑将军身份,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王凤以大司马身份,师丹以左将军身份都曾统领尚书事务。东汉章帝任命太傅赵憙、太尉牟融一并录尚书事。尚书有“录”的名称,大概从赵憙、牟融开始,也就是西汉统领尚书事务的职责,如同尧舜时期大麓的职位。和帝时,太尉邓彪任太傅,录尚书事,地位在上公之上,在三公之上,汉代制度于是成为惯例,每次少帝即位就设置太傅录尚书事,如同古代冢宰总理朝政的意思,去世后就撤销此职。自魏、晋以后,也是公卿中权力大的人担任此职。

尚书令,俸禄一千石,借用铜印黑色绶带,戴进贤冠两梁,纳言头巾,五时朝服,佩水苍玉,每月俸禄五十斛。接受任命时用策书任命,因为位居首席的缘故。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开始赐予绢,春季三十匹,秋季七十匹。绵七十斤。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开始赐给菜田六顷,种田仆夫六人,立夏后不能种田的,领取一年俸禄。当初贾充担任尚书令,因眼病上表请求设置省事吏西人,省事吏大概从此开始。

仆射,服饰、俸禄、印章绶带与尚书令相同。追溯汉代原本设置一人,到汉献帝建安西年(公元199年),任命执金吾荣郃为尚书左仆射,仆射分设左右,大概从此开始。历经魏朝到晋朝,首到东晋,撤销设立没有常规,设立二人时,就称为左、右仆射,有时不设两人,只称尚书仆射。尚书令空缺,则由左仆射主持尚书省事务;如果左、右仆射都空缺,则设置尚书仆射来掌管左仆射的事务。


    (http://www.wmfxsw.com/book/828908-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