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擎天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擎天之人

 

第112章 擎天之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 擎天之人

对方一顿。

“三天前开始!”

“三天前?”她抬眼。

“三天前我发出第一封协助邮件,直到昨天上午才收到一个自称‘不清楚情况’的电话,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安排?”

“林律师,我们不是推诿—”

“你们在等热度过去!”

她截断对方话。

“我不是不知道你们怎么处理这种事。

拖、观察、模糊、转移,最后不了了之!”

“但这次不行!”

“我今天来,不是请你们重视!”

“是告诉你们,错了就得负责!”

“如果你们再不处理,我会把这份案卷直接交给江城督察组!”

“我也会将孩子家属、心理干预组、援助律师团联合声明公布,让所有人看到—你们放任施害者逃走!”

屋内气压骤降。

没人再敢轻视她的存在。

她的每一句话,像刀一样,将那些习惯了“擦边处理”的人刺得无所遁形。

最后,副主任只能点头。

“我们会尽快处理,给您一个正式答复!”

“不是给我!”林语宁冷冷道。

“是给那位八岁的孩子!”

……

当天傍晚,江城市教育局发出通报:对涉事教师停止一切职务,进行问责;并将在全市范围内排查所有志愿者编制,完善进校人员筛查流程。

同时,公安部门介入调查。

林语宁没有回应媒体。

她关掉所有电话,独自回到公寓。

天已全黑,她脱下风衣,换了衣服,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发了一会儿呆。

她累了。

身体累,心也累。

但她知道,这件事能推进到这一步,已经是所有人加起来的努力。

可她也知道,她不能就此停下。

因为那孩子的母亲刚发来一条信息:

【林律师,谢谢你。

我女儿今天晚上第一次说。

“我可以换学校了!”她还笑了!】

林语宁盯着那行字,忽然喉咙一涩。

她靠在沙发上,把手机搁在胸口,闭上眼。

这一刻,她终于有点想哭。

不是因为委屈。

是因为她知道,她至少救到了一个人。

而这,足够她坚持下去很久很久。

深夜十一点,江城的街道已归于沉寂。

林语宁窝在沙发里,屋子里只开了一盏角灯,光线柔和,把她的轮廓拉得温.软而静谧。

她还穿着白天未换下的衣服,头发散落,手机平放在膝上,屏幕暗着,却始终没有放下。

她的神情不像疲倦,更像一种极度耗损后的安静。

是那种情绪被掏空之后,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的静。

顾延瑾推门进来时,她抬起头,对他勉强笑了一下。

“你回来了!”

他看了她一眼,脱下大衣挂在门边,没有说话,只走过去坐在她身边,将手里带回的保温杯递到她手上。

“黑豆红枣汤,热的!”

她捧着,呆呆地看了一会儿,像是忘了动作,直到顾延瑾握了下她的手指,她才低头喝了一口。

“还好喝!”她轻声说。

“你今天赢得太漂亮!”顾延瑾看着她,眼神柔和。

“但你看起来一点都不开心!”

林语宁靠在沙发背上,声音也轻。

“因为我知道,这不是终点!”

“是又一轮开始!”

“我今天能把这件事逼到调查启动,是因为我太清楚那些推诿机制是怎么运行的。

我必须不停地盯,不停地施压,不停地让他们觉得‘不处理就会更麻烦’!”

“我不是想做焦点,我是被逼成了焦点!”

顾延瑾握住她的手。

“你是希望这事以后能不需要你来逼!”

“我希望这世界哪怕一寸变得更好一点,我也算没白走!”

林语宁闭着眼,小声说。

“可是每当我觉得我真的有力量了,总有另一个地方在倒退!”

“我每打赢一场官司,就又接到两个新的案子!”

“我永远处理不完,永远追不上!”

“我知道我不能帮所有人,但我心里就是不甘心!”

顾延瑾轻轻揽住她。

“你不能替所有人赢,但你替他们亮过灯!”

“他们会记得的!”

她轻轻摇头,靠在他怀里,嗓音几不可闻。

“他们不会记得!”

“他们只会记得我有没有一次站错!”

顾延瑵没再说话。

他知道她说的是实话。

林语宁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律师,她是很多人心中的“标杆”。

在一个职业被高度标签化的社会环境里,她的每一个决定都不再是“她的决定”,而是被放大,被评论,被试图复制或反驳的“公众行为”。

她走得太直、太稳、太高,甚至连一个平凡的情绪都成了“表现”。

“林律师今天疲惫了?”

“她是不是承认这次有点太过?”

“她是不是也开始动摇了?”

林语宁知道这些声音存在,就像她知道,即便她今天没出现,还是会有人继续被伤害。

她不是神,可她也不愿假装没听见。

“你有没有想过退?”顾延瑾忽然问她。

她愣了愣,低头笑了一下。

“没有!”

“我不是不怕!”

“我只是觉得,如果我今天退了,那些看着我走过来的人会觉得—连她都撑不住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我不能!”

“我不允许自己倒下!”

顾延瑾轻轻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

“你可以不倒,但你可以靠!”

“你不是一个人在打这场仗!”

“你有我!”

“还有那些你曾帮过的人!”

林语宁抬头看他。

他的眼神温和又坚定,像是用尽全部耐性和勇气告诉她。

“我会一直在!”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靠在他肩头,手指扣住他的手,仿佛那是她所有力量的来源。

……

第二天清晨,林语宁照常去了律所。

她将李知遥案件后续交由公益援助专组处理,她知道自己要抽身,因为她不是一个案件的终点,她是另一个开始的起点。

她整理好文件,又重新回归到另一个案子中。

这是一桩被拖了三年之久的继承争议。

死者生前留有一封手写遗嘱,但因内容模糊、日期不明,加上多方亲属纷争,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房产被冻结,家族彻底分裂。

林语宁接手这个案子,是因为她认识其中一位继承人,是她从前在法律援助站里遇到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叫林潇。


    (http://www.wmfxsw.com/book/826263-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