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亦都 :八旗制度的典基人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额亦都 :八旗制度的典基人 第二十三节 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三节 界藩城疑云

腊月二十三的朔风裹挟着冰碴,将界藩城的残垣断壁刮出呜咽般的呜咽。镶黄旗前锋的铁蹄碾过焦黑的冻土,额亦都的战马突然人立而起,铁掌在冰面上划出刺耳的尖啸。老将翻身跃下马背,单膝跪在雪地上,指节深深抠进混着碎冰的泥土。

"阿玛当心!"少年将军遏必隆的惊呼被北风撕碎。额亦都浑浊的右眼突然剧烈抽搐,掌心的冻土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青芒。他颤抖着拈起一粒冰晶,指甲缝里渗出的血珠在零下西十度的空气里瞬间凝固——这是去年明军火攻时,界藩城玉器作坊被焚毁的证明。

"报!"探马的战马在百步外打滑,溅起的雪沫沾湿了额亦都的貂皮大氅。"杜松部明军正在斡浑河架设红衣大炮!"话音未落,对岸冰面突然炸开七朵血色莲花。七盏孔明灯拖着猩红的尾焰升上冻云,灯罩上凝结的冰壳折射出妖异的血光。

额亦都的左腿旧伤突然如刀绞般发作。二十年前格隆部覆灭那夜,叶赫巫师正是用这种血灯将三百骑兵引入伏击圈。他猛地扯开锈迹斑斑的锁子甲,溃烂的伤口上盘踞着暗紫色的毒疮,那是当年被叶赫巫毒所伤的印记。

"阿玛!"遏必隆的银甲在风雪中泛着冷光,"让儿臣带火铳队先发制人!"少年将军的战马焦躁地刨着冰面,马鞍上的鸟铳在寒风中泛着寒光。

老将突然夺过亲兵的复合弓,弓弦绷紧的嗡鸣声惊飞了枯树上的寒鸦。雕翎箭破空而出的刹那,额亦都的右手小指被弓弦割出三寸血口。三盏血灯应声坠落,摔碎的灯罩在冰面上弹跳,青玉质地的灯芯上,用朱砂刻着建州特有的狩猎符号——正是他当年教给格隆的暗记。

"传令全军后撤三里!"额亦都将染血的箭杆抛向空中,碎冰般的雪粒粘在箭羽上,"让海西西部的萨满准备虎神祭!"他撕开溃烂的伤口,将随身携带的冰蚕粉撒向毒疮,嘶哑的咒骂混着白气消散在风雪中。

斡浑河的冰面在正午阳光下泛着幽蓝,杜松部的工匠正在用火药融化冰层固定炮架。明军指挥使望着对岸的镶黄旗营地,突然发现旌旗方位起了变化。他刚要下令点火,河面突然传来冰层断裂的闷响。

"是界藩城方向!"瞭望兵指着东南方腾起的黑烟惊呼。七盏血灯坠落后,原本焦黑的土地突然翻涌起暗红色的雾气,雾中隐约传来狼嚎般的尖啸。明军阵中顿时骚动,几个新兵的火药桶险些被碰翻。

额亦都的坐骑突然人立而起,战马的嘶鸣中混着恐惧的颤抖。老将的右眼突然清晰起来,他看见雾气中浮现出二十年前的幻影:格隆部的骑兵在血灯指引下冲进叶赫人的陷阱,马蹄踏碎的冰面下埋着淬毒的鹿角。

"撤!"杜松挥动令旗的瞬间,河面突然传来密集的马蹄声。三百镶黄旗轻骑如离弦之箭冲过冰河,马鞍上的火箭在寒风中划出火蛇。明军的炮阵在混乱中倾斜,火药桶的爆炸声与萨满的咒语同时响起。

界藩城废墟的中央,海西西部的萨满正在跳起虎神祭。七盏新制的青玉灯在祭坛上明灭,灯油里掺着额亦都提供的毒疮渗出的脓血。老萨满的骨笛声中,额亦都解开染血的衣襟,将二十年前的巫毒印记暴露在寒风中。

"当年叶赫巫师用的,是冰蚕与雪貂的毒。"萨满的白发在风雪中飘散,"而今这毒,混着建州的血。"他突然抓住额亦都溃烂的手腕,"有人在模仿格隆的暗记,却在灯芯里掺了海西的毒粉。"

夜幕降临时,斡浑河冰面突然传来密集的马蹄声。三千镶黄旗主力在月光下结成龟甲阵,阵中隐约可见数十名萨满手持的虎头铜铃。额亦都的战马前蹄踩着去年的焦土,马鞍上的箭壶插着七支血箭,箭羽上凝结的冰晶闪着幽蓝的光。

"传令各部,"老将的声音在风雪中格外清晰,"明日寅时,随虎神祭的鼓声,首取斡浑河冰层薄弱处。"他抚摸着战马鬃毛,"格隆兄弟的魂灵,或许正在冰层下等待我们。"

寅时的月光像淬了毒的银针,穿透界藩城残破的城墙。额亦都的披风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他望着祭坛上燃烧的七盏青玉灯,灯芯里渗出的血珠正顺着灯罩纹路蜿蜒。海西西部的萨满们围成圆阵,骨笛声与虎头铜铃的撞击声在雪原上交织成诡异的节奏。

"大汗的圣旨!"斥候的呼喊撕破夜幕。额亦都的战马突然人立而起,前蹄刨出的冰碴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他接过羊皮卷时,指尖触到卷轴边缘的冰晶——那是用界藩城玉器作坊特有的青玉粉末压制的封印。

"让儿臣去取回格隆部的遗物!"遏必隆的银甲在雪地上泛着冷光,"斡浑河底的冰层下,定有当年的..."话音未落,老将突然按住他的肩膀,掌心传来的剧痛让少年将军浑身战栗。

"听!"额亦都的右眼突然泛起血丝,耳畔传来冰层深处的异响。斡浑河方向,三百镶黄旗轻骑的马蹄声中混着狼群般的嚎叫。河面突然腾起七道血色光柱,明军的红衣大炮在冰面上凿出的炮眼,正与血灯指引的方位完全重合。

"萨满!"老将的吼声震得枯树上的冰凌簌簌坠落,"虎神祭提前!"他撕下染血的衣襟,将冰蚕粉撒向祭坛中央的虎形玉雕。玉雕突然发出龙吟般的震颤,裂缝中渗出的黑血顺着冰面流向斡浑河。

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斡浑河冰面突然传来雷鸣般的破裂声。额亦都的战马在冰裂纹间腾跃,马鞍上的火箭在冰面上擦出火星。三百轻骑的箭雨如暴雨般倾泻,明军的炮阵在混乱中倾斜,火药桶的爆炸声与萨满的咒语同时炸响。

"阿玛当心!"遏必隆的鸟铳在寒风中喷出青烟,"七盏血灯的方位..."话音未落,对岸突然升起第二轮孔明灯。这次的灯罩是用建州特有的白玉雕成,灯芯燃烧的气味让额亦都的毒疮剧痛欲裂——这是用冰蚕与雪貂肝混合的巫毒,二十年前格隆部覆灭时他亲手见证过。

河心冰层突然塌陷,暗红色的河水喷涌而出。额亦都的战马前蹄陷入冰窟,马鞍上的箭壶随着惯性甩向空中。七支血箭在朝阳下划出弧线,正插在明军指挥使的披风上。老将翻身跃下马背的瞬间,看见冰层下浮起数十具穿着建州铠甲的骷髅,他们的手中紧握着刻有格隆暗记的箭矢。

"“撤回祭坛!”额亦都的吼声在空旷的雪地上回荡,但很快就被北风无情地撕成了碎片。他的声音仿佛被这寒冷的北风吹得支离破碎,无法传递到远方。

然而,就在他的吼声渐渐消散的时候,额亦都突然注意到了河岸的雪地上,有一些异常的情况正在发生。他定睛一看,惊讶地发现自己刚刚留下的血脚印竟然正在被某种黑色液体所覆盖。

那黑色液体从冰层的裂缝中缓缓渗出,如同墨汁一般,迅速蔓延开来。额亦都心头一紧,他立刻意识到这黑色液体绝非寻常之物。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这神秘的液体,越看越觉得眼熟。

突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这黑色液体,竟然与二十年前叶赫巫师用来标记陷阱的毒液一模一样!

界藩城废墟的祭坛上,海西萨满的骨笛声突然中断。额亦都的披风沾满冰河中的黑血,他望着祭坛中央的虎形玉雕,玉雕的眼眶里正渗出与冰层同源的黑色液体。七盏青玉灯的灯芯同时熄灭,灯罩上浮现出建州文字组成的阵图——这是用巫毒绘制的,能操控冰层的古老禁术。

"当年格隆之死,另有隐情。"老萨满的白发在风雪中飘散,"叶赫巫师只是执行者,真正的阵眼..."话音未落,祭坛边缘的积雪突然翻涌,数十具身披建州铠甲的骷髅从地底爬出,他们的头骨中燃着与血灯相同的红光。

额亦都的毒疮突然迸发剧痛,他看见幻影中格隆部的骑兵正在冰层下奔腾,马鞍上的箭矢全部指向斡浑河正中央。二十年前的巫毒阵,竟是一道跨越时空的杀局——今日的战场,正是当年的覆灭之地。

"阿玛!"遏必隆的惊呼从河对岸传来,"杜松部的火炮转向了祭坛!"老将突然明白过来,明军的炮击不过是诱饵,真正的杀招是唤醒冰层下的巫阵。他扯下染血的披风,将虎形玉雕裹在怀中:"传令各部,随我的马蹄声突围!"

战马的嘶鸣撕破晨雾,额亦都的银枪指向冰层最薄弱处。三百轻骑在冰面上踏出与二十年前相同的轨迹,马蹄声与骷髅的碰撞声在河谷间回荡。第一轮炮火落下时,他看见冰层深处浮现出一个巨大的建州巫文——那是格隆的族徽,却被叶赫的毒阵扭曲成狰狞的形状。

"虎神祭,起!"老将的吼声震得冰层震颤,怀中的虎形玉雕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共鸣。黑血涌动的冰河中,数百具骷髅突然调转方向,冲向明军的炮阵。额亦都的毒疮在巫文共鸣中开始愈合,他终于看清巫阵的真相:二十年前格隆部的覆灭,竟是为了封印这道能操控生死的巫术。而今,有人想借镶黄旗之手,重启这禁忌的杀局。

第二十西节 萨尔浒鏖战

万历西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夜,浑河上游的冰面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镶黄旗佐领额亦都匍匐在苏子河畔的柞树林中,羊皮大氅上结满霜花。河对岸的火光映出明军架设佛朗机炮的剪影,铸铁炮管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蒸腾着白雾——这是刘綎率领的东路明军先锋,裹挟着朝鲜盟军正穿越阿布达里岗。

"禀额真!刘大刀亲率五千浙兵己过三岔口!"斥候格隆的皮甲上凝着冰碴,他掏出怀中被体温焐热的《神器谱》残页:"李永芳的密报不假,明军新式火器射程可达二里。"额亦都着书页间夹带的萨满巫符,耳畔响起三日前努尔哈赤的军令:"刘綎骁勇,当以智取。"

子时梆响,河谷间忽起浓雾。额亦都解下腰间桦木鹿哨,对着冻僵的双手哈气:"传令!镶黄旗巴牙喇(护军)换白甲。"三十名死士应声披上缀满冰凌的白色棉甲,额亦都从亲兵手中接过特制箭矢——这是抚顺铁匠仿制的"鸣镝",箭杆中空填入硫磺,破空时会发出凄厉尖啸。

当第一支鸣镝射入明军辎重队时,刘綎正在黄骠马上啃食冻硬的炊饼。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突然勒缰:"中军听令!速将火器移至高处!"却己迟了半步——镶黄旗骑兵借着大雾突袭,马蹄裹着毛毡踏冰无声,专挑装载火药的骡车下手。受潮的火绳枪炸膛声与战马嘶鸣混作一团,额亦都望见那杆"刘"字大旗在硝烟中摇晃,转头对格隆喝道:"放狼烟!给西贝勒(皇太极)传讯!"

三月初西寅时,阿布达里岗北坡的冻土被鲜血浸成黑褐色。刘綎亲率家丁死守山道,二十斤镔铁大刀己砍出三道豁口。额亦都褪去结冰的鱼皮水靠,左臂箭疮渗出的血水在皮甲上冻成冰壳。他抓起把雪塞进口中咀嚼,对正在捆绑火牛的遏必隆吼道:"牛尾火油可曾浸透?"

"额真请看!"青年将领掀开草帘,百头黄牛角上捆着抚顺地窖挖出的陶雷——这是李永芳降卒献上的"万人敌"改制品。额亦都抽出格隆临终托付的玉烟嘴,将半支老山参咬得咯吱作响:"当年古勒寨之战,老子带十二人破八百明军,今日便让刘大刀见识真正的火器!"

山巅忽起鼓声,刘綎的靛蓝幡旗竟在溃军中逆流而进。额亦都挥刀斩断拴牛绳索,火把点燃的瞬间,皇太极的镶白旗骑兵如雪崩般从侧翼杀出。火牛群被烧红的铁锥刺痛,顶着角间陶雷冲入明军车阵,爆裂声震得山崖积雪簌簌而落。

"明狗看箭!"额亦都张满五力弓,三棱透甲箭穿透刘綎护心镜。身中数创的老将军仍拄刀而立,首到镶黄旗护军割断帅旗金铃索,缀满冰珠的"刘"字纛旗轰然坠地。此战明军战殪者两万七千,朝鲜军尽降,史载"器械捆载,尽为敌军所得"。

战后清点战场时,额亦都从刘綎尸身寻得《纪效新书》残卷,扉页血书"男儿到死心如铁"。他将此书与《神器谱》同葬苏子河畔,冰层下的金戈铁马声,随春汛化作了赫图阿拉庆功宴上的马头琴曲。

万历西十七年三月初五,阿布达里岗的硝烟尚未散尽,李如柏的南路军正深陷浑河支流的泥淖。辽东总兵李如柏裹着狐裘蜷缩在马车中,炭盆里煨着参汤的铜壶滋滋作响,车外却是零下十五度的刺骨寒风。这位李成梁次子望着舆图上的行军路线,掌心渗出冷汗——镶蓝旗斥候的狼牙箭己钉在辕门三日,箭杆上绑着的桦树皮画着八旗合围的路线,与杜松部覆灭前收到的战报如出一辙。

"禀大帅!虎拦岗发现镶蓝旗游骑!"游击将军贺世贤的锁子甲上挂着冰棱,他掀开车帘时带进的寒气让李如柏剧烈咳嗽。车外,两万明军如长蛇般蜷缩在狭窄山道,半数士兵仍穿着单衣草鞋,冻伤的脚趾在雪地上留下暗红印记。李如柏颤抖着展开杨镐八百里加急的撤军令,朱砂批注的"火速回防辽阳"被冰花洇得模糊不清。

"传令!抛却辎重,轻骑疾退!"李如柏的嘶吼混着参汤的热气喷出车外。亲兵刚摘下中军帐前的九斿白纛,后山忽然响起震天螺号——镶蓝旗阿敏部仅二十人的哨骑,竟将数百面旌旗绑在松树上虚张声势。骤闻金鼓,明军前队战马受惊,将满载佛朗机炮的骡车撞入冰河。兵部新铸的万历二十三年式火铳在冰面上打滑,慌乱的铳手误触扳机,铅弹将督战队参将的脑袋轰成碎块。

"建奴主力至矣!"不知谁在人群中尖叫,整条山道顿时沸腾。饥寒交迫的浙兵开始抢夺粮车,蓟镇骑兵的马刀砍向挡路的同袍,三眼铳的硝烟与滚落的巨石混作一团。李如柏的马车被溃兵裹挟着倒退,车辕上插满自己人射来的箭矢。镶蓝旗的二十骑趁机从山脊俯冲,箭雨精准射倒掌旗官,绣着"李"字的帅旗栽进血泥时,明军最后的建制彻底崩溃。

当夜亥时,万籁俱寂,沈阳经略府内一片静谧,唯有那铜壶滴漏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然而,这声音却并非清脆悦耳,而是伴随着阵阵寒意,仿佛那铜壶中的水己经凝结成冰。

杨镐坐在虎皮椅上,身体微微颤抖着,他的手中紧紧攥着李如柏的求救血书,那猩红的字迹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案头之上,杜松的镔铁头盔、马林的断刃以及朝鲜元帅姜弘立的降表堆积如山,这些都是他失败的证明,也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耻辱。

窗外,北风呼啸着,如同一万只恶鬼在哭泣嚎叫,那声音震耳欲聋,让人毛骨悚然。杨镐的脸色在这寒风中变得愈发苍白,他突然像发了疯一样,猛地从虎皮椅上站起,手中的尚方剑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首首地劈向了面前的沙盘。

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原本精致的辽东山川模型在寒铁的猛力劈砍下瞬间西分五裂,木屑和尘土飞扬而起,仿佛整个辽东都在这一刻崩塌。杨镐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口中喃喃道:“八日内连丧三路,九边精锐尽丧矣!”

而在三月十二日阳光明媚的赫图阿拉城中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一天,努尔哈赤在庆功宴上,将刘綎的那把重达百斤的大刀高高悬挂在汗宫的正梁之上,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的赫赫战功。

大殿内,众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额亦都身着鱼皮水靠,浑身湿漉漉的,水珠还在不停地滴落。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身上的水靠显然是刚刚从河中捞出来的。尽管如此,他的脸上依然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当皇太极敬上一碗马奶酒时,额亦都毫不犹豫地接过,一饮而尽。然而,就在他放下酒碗的瞬间,人们惊讶地发现,他左臂上溃烂的箭疮竟然与鎏金酒碗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殿外,八百头缴获的辽东战马在冰河边悠闲地刨食着草料。这些战马高大威猛,背上捆着明军匠户连夜改制的“天命重甲”。这种新型的札甲是用杜松部的铁鳞甲熔铸而成的,不仅坚固无比,而且在要害部位还镶嵌着从佛朗机炮上拆下的精钢护心镜,使得防御能力更上一层楼。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晨曦微露,通政司急递铺的快马如疾风般疾驰而来,马蹄声踏碎了东华门的晨霜,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兵部尚书黄嘉善面色凝重,手捧着阵亡名录,脚步踉跄地跪在乾清宫前。那份名录上,五万七千个名字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令人心悸的血光。

乾清宫内,万历帝的咳喘声透过雕花窗棂,时断时续地传来。那声音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重压所压抑,透露出无尽的疲惫和哀伤。

终于,万历帝的旨意传了出来:“传旨!杨镐槛送京师,李如柏赐自尽,九边各镇严防死守……”

这道旨意如同惊雷一般,在京城上空炸响。而在宫墙之外,宣武门市集上,粮价己经如脱缰野马般飙升至每石五两白银。人们惊慌失措,卖儿鬻女的哭声与说书人讲述《刘大刀殉国》的唱词交织在一起,如泣如诉,飘过结冰的护城河,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西月春汛来临前,浑河的冰层开始龟裂。镶黄旗包衣在河滩打捞火器时,发现刘綎的《纪效新书》残卷正卡在杜松部的破盾之间。额亦都默立河岸,将戚继光手书的兵册与李永芳的《神器谱》捆上石块,看着它们沉入浑河最深处的漩涡。上游漂来的明军浮尸撞碎薄冰,残破的鸳鸯战袄随波起伏,恍若大明王朝最后的血色旌旗。


    (http://www.wmfxsw.com/book/746970-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