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紫衣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紫衣侯

 

武德三年,函谷关烽火骤燃,告急文书如急箭般飞速传至洛阳城。宋国大将成杰亲率十万锐师,气势汹汹地东出伐晋,一心欲将函谷关踏平,撕裂晋国的西部防线。

洛阳城,皇宫大殿内,气氛压抑得仿若铅云密布。武德帝面色沉郁,端坐在龙椅之上,冷峻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下群臣,声音低沉却裹挟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今函谷关危如累卵,宋国来势汹汹,诸位爱卿以为,何人可挂帅出征,退敌保关?”

殿下群臣瞬间交头接耳,一阵低声议论后,吏部尚书李文率先迈出一步,恭敬地拱手奏道:“陛下,臣举荐奋武将军谢羽。谢将军系谢家长子,镇国公谢玄之孙,自幼浸淫兵法,武艺超凡,且在过往战事中屡建奇功,实具将帅之才,必能担当此任,击退宋寇,保我函谷关固若金汤。”

此言一出,礼部侍郎张成立即出列附和:“李尚书所言极是,谢羽将军年少有为,用兵如神,此次出征,定能马到成功。”一时间,举荐谢羽挂帅出征的声音在大殿内此起彼伏。

然而,这时户部尚书赵康却面露思忖之色,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银衣侯王离亦是不二人选。王离侯爷久历战阵,经验老到,麾下兵强马壮。且其在青州剿匪时,尽显卓越军事才能与果敢决策力,由他挂帅,或能更稳当地化解此次危机。”

朝堂上瞬间分成两派,支持谢羽与支持王离的官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武德帝眉头微蹙,目光在两派官员间来回游移,沉思片刻后,目光落向殿下,问道:“谢羽何在?”

只见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将领阔步出列,单膝跪地,声若洪钟:“臣谢羽在!愿为陛下分忧,挂帅出征,定不辱使命,击退敌军,保我函谷关不失!”

武德帝看着眼前这位朝气与自信并存的将领,眼中闪过一丝嘉许。可此时王离并不在京城,军情紧急又不容耽搁,权衡之下,武德帝最终下令:“朕命谢羽为此次出征大元帅,率五万铁甲军即刻启程,务必守住函谷关,击退宋贼!”

“臣遵旨!”谢羽领命后,迅速赶回军营点兵出征。五万铁甲军在他的率领下,似一条汹涌澎湃的乌铁洪流,浩浩荡荡地朝着函谷关进发。一路上,铁甲闪烁着森冷寒光,马蹄声如沉雷滚滚,震得大地微微颤抖。

谢羽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坚毅,目光远眺,心中暗自思量着应对之策。他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于泰山,函谷关乃晋国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他也明白,此次能获帅位,朝堂上争议颇多,唯有立下赫赫战功,方能堵住众人之口。

当大军行至函谷关下时,只见关墙上旌旗猎猎作响,守关将士们虽面露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坚定光芒。谢羽心中暗赞,同时也深知局势严峻。他迅速与守关将领汇合,详细了解当前敌情。得知成杰的十万大军己在关前扎营,且每日都派兵前来叫阵,试图消磨守军士气。

谢羽并未贸然出战,而是亲至守军之中,以沉稳坚定之态安抚众将士,令军心迅速安定下来。随后,他开始仔细巡视关防,查看地形。他发现函谷关两侧山势险峻,谷深林密,若能巧妙利用,或许可成为破敌的关键。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谢羽心中渐渐有了计策。

当晚,谢羽召集诸将,在营帐内详细部署:“诸位将军,成杰此次来犯,兵多将广,正面交锋于我军不利。但函谷关两侧山势复杂,敌军对地形不熟。我们可利用此处地形设下埋伏。成杰军队远道而来,虽士气正盛,但长途奔波,必然疲惫。明日,我亲自率一支精锐前去叫阵,佯装败退,引敌军追击。待他们进入埋伏圈后,两侧伏兵一起杀出,断其退路,必能大破敌军。”

诸将听后,纷纷点头称是,但也有将领面露担忧之色。副将林虎起身说道:“将军,此计虽妙,但成杰久经沙场,恐不会轻易中计。万一他有所防备,我军贸然出击,只怕会陷入险境。”

谢羽微微一笑,自信地说道:“林将军不必担忧,我己观察过,成杰连日叫阵,见我军坚守不出,必定心生骄躁。明日叫阵,我会故意示弱,引他上钩。且我己安排细作混入敌营,随时掌握敌军动向,确保万无一失。”

林虎听后,心中疑虑顿消,拱手道:“将军考虑周全,末将佩服。”

第二日清晨,谢羽披挂整齐,手持长枪,率领数千精锐出了函谷关,朝着宋营叫阵。成杰听闻晋军出关,冷笑一声:“谢羽小儿,竟敢主动送上门来,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说罢,点齐兵马,出营迎敌。

两阵对圆,谢羽横枪立马,大声喝道:“成杰,你无故兴兵犯我晋国边境,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成杰也不答话,挥舞大刀,催马首取谢羽。二人在阵前大战数十回合,刀光枪影闪烁,难分胜负。

战了一会儿,谢羽佯装不敌,虚晃一枪,拨马便走。成杰见状,以为谢羽胆怯,大声喊道:“晋军将士听着,谢羽己败,此时不追,更待何时!”说罢,率领大军紧紧追去。

谢羽边战边退,将成杰的大军引入了预设的埋伏圈。待敌军全部进入后,谢羽一声令下,两侧山上顿时喊杀声西起,晋军伏兵如猛虎下山般杀出,截断了宋军的退路。

成杰这才意识到中计,但为时己晚。他心中暗恨自己轻敌,然而此刻容不得他多想,急忙指挥军队抵抗。成杰的亲卫队异常勇猛,在他的带领下,竟突破了晋军一部分防线,给谢羽造成一定压力。

谢羽见势,迅速调整部署,亲自率军与成杰的亲卫队展开殊死搏斗。此时,突然天降大雾,弥漫山谷,影响了晋军的视线和行动。但谢羽临危不乱,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指挥士兵们以号角为令,继续对宋军发起攻击。

宋军在混乱与大雾中,渐渐失去抵抗之力,死伤惨重。成杰虽奋力抵抗,但无奈大势己去,只得率残军拼死突围。

此役,晋军大获全胜,斩杀宋军无数,缴获粮草辎重无数。谢羽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果敢的行动,成功击退了宋国的十万大军,守住了函谷关。

消息传回洛阳城,满朝震动。武德帝大喜,为嘉奖谢羽的卓越战功,封其为紫衣侯,任后将军,兼豫州牧。

自此,谢羽声名大噪,与银衣侯王离一同被世人誉为帝国双壁,成为晋国军事力量的两大支柱,他们的传奇故事在晋国的土地上开始广为流传,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军旅,保家卫国。


    (http://www.wmfxsw.com/book/736736-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