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太子,我怀疑你爹也有病,有大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4章 太子,我怀疑你爹也有病,有大病!

 

常婉的到来,确实令朱标松快了些。

胡翊回来时,朱标正在吃午饭,朱静端和常婉、朱静娴也都陪着一起吃了点。

自他昨日起,一直未曾进食,知道吃饭说明至少已经消了些气。

“姐夫。”

朱标打了声招呼,不过虽有所缓和,脸上却没个笑容。

“怎么,还生着气呢?”

胡翊笑着打趣道:

“若不是你爹同意,今日还想婉儿进宫来看你?

你看,你这个爹还是疼爱你的吧。”

这一点朱标当然不否认,他也能够感受到。

但心里有一关就是过不去。

那根用来打他的棍子,足有胳膊粗细,真要是挨上一棍子,当时就非死即伤。

作为亲爹,居然舍得下此等死手。

尤其是在他躲避时,那一棍擦肩而过时,带着呼呼风声,狠狠打在大厅的储物架上,那是真的将木架打的裂开,木屑纷飞啊。

当时那个场面,朱标这辈子都忘不掉!

他想不通,自然也就无法消气,昨夜更是气的发抖,只觉得心中冰凉发寒,升起一股悲凉之意。

一个当爹的,能如此恨自己的孩子吗?

他想不通!

这时候朱静端便也帮着说话道:

“爹都跟你姐夫说了,那日他在气头上,拿起木棍主要是为了吓唬你,却不是真的要打你。”

常婉也跟着附和道:

“当时你若不躲,陛下定然也就停下手来了,这跟我爹打常茂、常升是一样的,就是吓唬为主。”

胡翊跟着说道:

“是啊,岳丈的身手,说起来我在军中是见过的。

别的不敢说,一人对付三两个贼人,他是真不怵的,再若是给他一张弓,反杀四五人都不在话下。”

胡翊这时便反问朱标道:

“以岳丈那个身手,他要真心打你,你能躲的了吗?”

朱标这时候就沉默了。

因为姐夫所说的,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但即便如此,父子之间,就非得要闹到如此动手的地步吗?

其实对于胡翊来说,他也一直很纳闷儿。

朱元璋很凶戾,那个脾气发作起来时无比的恐怖,这他都知道。

但你当着外人的面这么干,也不说啥了。

为何当着自己家人的面,还要搞这样完全无理由、又极其伤人心的做派呢?

当初听说朱标和马皇后患的是不治之症时,他那个悲痛欲绝的模样,从来都不是装出来的。

胡翊当时也看在眼里,为之动容过呢。

怎么一转眼,就用这种非死即伤的恶劣手段来吓唬儿子?

胡翊严重怀疑朱元璋得的是甲亢。

但他没有证据。

况且这种事儿也不能跑到自己老丈人身边去,直接跟他说,我怀疑你有病,因此你才会去吓唬殴打太子。

那也不像话!

但要想解开这重误会,胡翊除了用朱元璋有病这个理由,好像也没有其他好办法可用了。

还是先把这爷俩儿的事给解决了吧。

想到此处,他便将朱标叫到了屋里去。

“老大,姐夫有几句话想对你说,但这话说出来是杀头之罪,我希望你不要外传,否则姐夫这颗脑袋搞不好就要搬家了。”

“姐夫请说。”

朱标当即做出保证道:

“我一定守口如瓶,此事只有天知地知,我知和姐夫知。”

胡翊点了点头,问朱标道:

“你与岳丈相处这么多年,是否发觉他近来过于狠厉了些?情绪也越发容易失控?”

胡翊所说的,其实也一直是朱标近些年来比较困惑的点。

其实在父亲成为吴王以前,一直都在各地征战,他们一家人极少能够见到面。

真正和父亲接触多起来,也就是这四五年内的事。

朱标也确实发现了,父亲这个人的脾气是越来越大,循序渐进,不停的在膨胀。

尤其是在去年和今年,就更为明显。

他的举止越暴躁,便越不可控。

不排除他大多数时候对家人都是好的,但那种冲动和易怒,确实也让朱标产生过怀疑。

是否父皇病了?

他曾几何时,很想问一问这位姐夫,请他这个大明医圣看看,做一诊断。

但这种话始终难以启齿,一开口,他便成了忤逆不孝的逆子。

这也是姐夫今日胆大,敢拉着自己问起此事,又将他心中的疑惑再度点燃了。

一想起这些,朱标也点头承认道:

“爹这几年确实更加暴躁易怒,最典型的便在于和娘的关系。”

他回忆道:

“以往的话,爹从来舍不得跟娘置气,前几年虽然偶有拌嘴,但也很少。

到去年和今年时,这种情况已经变得很频繁了。”

“对,这就是我要说的一点。”

他这时便凑到朱标耳朵上,用几乎蚊蝇般的声音开口说道:

“我怀疑岳丈该当是病了,对你和岳母做出的这许多事,该当都是五脏中的脾脏出了问题。”

甲亢,说白了就是脾亢进。

这会进一步影响人的情绪,做出冲动、暴躁、易怒,甚至是极端的事情来。

“什么?”

“姐夫你是说……”

朱标的话音刚说到一半,胡翊立即上去捂住他的嘴。

“此事你我二人知道就好了,不要说出来。”

不能说出来,就只能在心里消化着。

这种病他从未听说过,但出于对姐夫的信任,他心里也琢磨起来,莫非真是事出有因?

胡翊敢这么说,当然有缓和朱元璋、朱标父子情的意味在里面。

但其实他也对于这位岳丈,有一些怀疑。

此时胡翊依旧压低了声音,凑在朱标耳边耳语道:

“得了这种病症,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愈发易怒暴躁,有时候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家人。

他们当时在气头上,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做错事,等意识到了,已经为时已晚,只能在心中懊恼不已,岳丈昨夜将我叫去奉先殿时,也很后悔,想来这并非出自他本意。”

朱标这时候深深看了姐夫一眼,再一琢磨。

他最后点着头道:

“姐夫,若当真如此,该如何是好?”

胡翊摇起了头。

如何是好?

他可不敢去给朱元璋把脉,这平白无故的,只能是找寻一个契机来看看了。

这哥弟二人关起门来聊了一会儿,总算是聊开了。

朱标便主动开口说道:

“爹是为了将钱事革新国策推行到全国去的事,但他做的过于极端了,我看不惯,最终忍无可忍说了几句反对他的话。”

胡翊点头道:

“昨夜岳丈也与我说了,他说你要行正道,治国理政当要光明正大,身为君父,更要依律而行,对他的做事方法你表达了不满意。”

朱标见他都知道了,便不再讲述经过,而是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

“大明律既已定下,身为皇帝,首先就应当依律而行,倘若皇帝自己都不遵守制定下的律法,那这个朝廷上下就会乱套。”

他又道:

“爹已贵为大明皇帝了,到了这个位置上,又岂能再搞那些阴谋诡计,都说楚王好细腰,国民多饿死。

倘若一个皇帝总做出此等行径,上至官场,下到国民,都将会效仿,到那时又该乱成何等境地呢?这天下还能治理吗?”

胡翊点着头。

朱标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

朱元璋弄的这些特务政治干脆无视律法,尤其是从洪武十五年设立锦衣卫开始,虽然大大增加了监察百官、杜绝作奸犯科的力度。

但背后所带来冤假错案也是一堆,搞的一片哀鸿遍野,怨声载道,使民间一听到“锦衣卫”这三个字,便吓得灵魂颤栗。

这些特务政治最终带来的后果是,这个时代的人谁也不相信谁,全都是人人自危。

这也导致了洪武后期的朝堂上,更像是变成了朱元璋的一言堂。

他说啥就是啥,没有任何人敢反驳,朝堂上听不到任何声音,正面的、负面的都没有,只有一片附和声。

这样的朝堂,至少是不健康的。

话扯远了,胡翊想到这许多问题,知道朱标的忧心是对的。

但还是那个问题,钱事革新的国策该如何推行下去呢?

胡翊这时候也问了他一个问题:

“老大,若是换了你来做钱事革新这件事,将这崭新的钱法推行到大明各地去,你又会如何做?”

这个问题,朱标还真想过。

他开口便道:

“自然是叫百姓们都知道此事,即便有人从中阻挠,可以派检校暗查,抓住证据后严办!”

朱标对此也是深恶痛绝,他怒而磨着牙道:

“查出这些害虫!

查一个查一个,查一地杀一地,绝不手软!”

但他也是立即又补充道:

“不过,我所说的这个查是用合适的手段,而非直接以暴力摧毁对方,以此换来所谓的推行成果。”

说到此处,朱标也是反问胡翊道:

“姐夫,我始终觉得恶人应当遭受审判,还世人公道,然后再判他们极刑!

大明律的作用应当得以体现,也唯有维护《大明律》中的条文,天下人才能依律而治,你觉得我错了吗?”

“没错。”

胡翊答了一句,但随即又道:

“但时机不对。”

“时机?”

朱标有些疑惑的很,姐夫的话他有些听不懂了。

在胡翊看来,这确实就是个“时机”的问题。

他昨晚想了一夜,反复咀嚼着朱元璋的那番心里话,又仔细琢磨了许久朱标的主张。

也是这样,他才把许多事情想通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观点。

在胡翊看来,乱世治国,当用重典,这话是对的。

那么大明开国之初,赶跑了元庭,朱家重掌天命,看似这是个新时代,新世界。

但那些既得利益者们并未被清除,旧的贵族和士族垄断阶级势力还想沿袭旧制,肆意妄为。

这帮人不服管,要反抗新的朝廷和新的法度,阻挠大明进入一个崭新的轮回。

那么,该用特殊手段就得用特殊手段。

必须先叫对方臣服,然后才能施以教化。

先有武功,后有文治。

开国之初,扫清旧的体系和秩序,需要不择手段。

等到拔疮清扫过后,除掉那些强硬派,自然就可以对那些臣服者施之以教化。

因为只有你先将他打服了,他才不敢继续反抗你,才肯静下来听你的。

就好比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孔子不也是先打服了子路,才能教化他,最后收为弟子的吗?

这便是胡翊所说的时机错了的原因所在。

“所以姐夫也支持爹的那些手段,是吗?”

朱标心里有些失望,觉得姐夫这次没跟自己站在一边,一声叹息。

其实真要说起来,上一次胡翊当街擅杀高见贤一事,与这次就很相像。

胡翊为了杀高见贤,用的是报私仇的手段,置大明国法于不顾。

朱标当时心中其实是反对的,但因为劝不住姐夫,只好立即做出决断,派崔海去给他擦屁股。

当时的胡翊,就扮演的朱元璋这个角色,不择手段的想要达成目的。

而在这件事后,朱元璋在乎的也并非胡翊杀官之事,而是他敢在太子面前拔刀。

其实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朱元璋的想法和态度,他并不觉得胡翊的不择手段是错的,因为在他看来不择手段并非就都是坏事。

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罢了。

胡翊开始尝试用更加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告诉朱标自己的思路:

“你想想姐夫上次擅杀高见贤,再想想这一次岳丈因为钱策推广一事,暗中对付那些反对者们。

其实这都是一回事,有些事,大概就必须要用不择手段的法子来办。”

胡翊拿元朝覆灭举例道:

“你想想岳丈和徐叔、常叔他们掀翻暴元,当时若不用这等暴力手段,仅靠元朝的那些律法、仅靠官员和百姓们的劝谏,能重开一个大明,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吗?”

显然不能。

朱标也明白,改朝换代靠的就是武力,这没得商量。

胡翊便又道:

“唯有以暴力推翻元庭,才能开创新朝气象。

新朝开辟后,最大的敌人元朝灭亡了,但他们留下来的那些顽疾、脓疮还在,大明不做这些革新,会更快的腐败、衰落,唯有将他们整治后,才能开始施行你所说的仁政。

靠仁政和感化是解决不了他们的,就比如高见贤谋害我兄长那件事,事败后,所有派去的人都自尽了,一点证据也不留。我若不提刀杀了他,这个案子永远也无法结清,纵然用别的罪名将他扳倒,但谋害我兄长这件事,终究是无法给他定罪的。”

胡翊这么一说,朱标开始觉得有道理了。

但还是说道:

“我总也认为,哪里有问题,便去查哪里。

一个月不行那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只要你用心查,总能有水落石出的那天。”

胡翊点了点头道:

“这话没错,可如今的大明百废待兴,人手严重不足,你没有那么多人手可查。

何况,钱事革新推广到全国去,最多只有几个月时间里,你若摊不开这钱法,它便废了。

阻力一大,革新只能被迫停止。

纵然后面再以几年时间挨个去查,把那些当初阻挠钱法之人查出来,你这钱法推广失败,后续再想铺开就更难了,一个第一次推广就失败的钱法,第二次再推,你觉得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

终于是在这一番话说出后,朱标沉默着,思索起来。

在胡翊看来,朱标还年轻,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把一切都想的过于美好,也高估了自己所信仰的东西。

相对于朱标,胡翊自己其实也算个理想主义者,但在理想之外,多少能够看清一点现实。

朱元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就是个以务实为主的皇帝,不在乎那些虚幻的东西。

父子二人在施政上的理念和冲突,就在于此。

看到朱标还在想事情,看来自己的这些话,他也开始琢磨起来了。

不管他是否认同自己的观点,若是父子两人能够相互理解一点对方的难处,就挺好。

胡翊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行了,你要觉得姐夫说的不对,自己去摸索一套法子也挺好。

这些事夜里自己一个人想去,婉儿难得进宫一趟,多去陪她说说话。”

下午时分,胡翊来到醉仙楼。

今日,近四十位从各行省州府而来的药商,齐聚在此处,恭候着胡驸马的大驾。

祛痨丸的大名早已传遍南京城,引起了一连串的轰动。

尤其对于苦于无药可治的肺痨病人们来说,这可是救命的灵药啊!

万众期盼的灵药,自然是市场广大的,药商们又都是逐利的,自然纷纷而来。

广东的延年堂,掌柜的是周明善,控制着大半个广东的药材市场。

四川乐善堂掌柜王铁树,就是儿子是太医的那位,在四川境内连开十八家乐善堂,且能提供大片药田,为惠民医局种植特定珍稀药材。

这尤其是胡翊最为眼馋的。

除此之外,北方巨贾沈复初的“复初堂”,覆盖了北平、山西、陕西、河南大部的药材买卖,对于长白参乡的人参、鹿茸也有经营。

当初在明军攻打太原、驰奔定西的沈儿峪之战背后,就是他们在代替朝廷往前线运输药材,事后朱元璋为表彰其功绩,还赐了一身五品虚衔官衣给他。

单是这一家,能为胡翊提供的道地药材,便能满足惠民医局的半数供应。

此外,徽商中的宋清源,开设的“清源堂”,控制着安徽、南直隶的药材市场。

“云滇药行”的刀岩掌柜,把云南、贵州、湖广的药材生意都攥在自己手中。

他所能提供的,全都是市面上根本很难买到的稀有药材,许多东西都是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就连药田也无法培植的那种。

也是在今日,见过了这么多药市巨头以后,胡翊才知道了大明药市上的几股势力划分。

这些东西,他以前懒得了解,现在才逐渐看清楚形势。

而这些人,毫无例外,都是奔着他胡驸马的祛痨丸来的。

他们手中所拥有的资源,全都是整个惠民医局最为翘首以盼的。

但这些资源不会凭空给你,得拿祛痨丸来换。

甚至在未来,东宫制药局出了其他的新药,也要分给他们一杯羹,惠民医局才能得到实惠。

这些人个顶个的有资源,但要求也都不低。

比如沈复初,他要求惠民医局将北平、陕西、山西、河南的祛痨丸独卖权,都要赋予给他们。

在这片区域,只能是他们复初堂一家药店可卖,由东宫制药局供货,且供货的数量不能少于他们商定的最低数字。

其他的药商们,按照势力划分,基本要求也都与之相似。

当胡翊听到这个消息时,立即便一口回绝了。

独卖权给到这些人,无异于与虎谋皮。

进价给他们算二十文钱一颗,他们敢卖到五两银子一颗。

胡翊并没有与他们商量的余地,直接说道:

“诸位,你们的要求,第一,本驸马无法满足,第二,祛痨丸带有惠民性质,想要以此来赚取高价,朝廷也不会容许。”

既然把话说开了,胡翊便直接定下了自己给出的条件:

“想拿到祛痨丸的独家生意,这并非不可,却有几点需要遵守。

第一,这祛痨丸中的惠民祛痨丸,卖出的售价是20文一颗,此种祛痨丸是朝廷为使普通百姓看得起病而特制,即是惠民药物,允许你们加上运回的路费、人力,至高可卖到25文一颗,这是定死的,不得更改。”

听到这话,这些药商们纷纷有些颓废了,如此搞,利润极其稀薄,这生意还谈什么?

听着下方的喧哗声,胡翊又说道:

“这第二,惠民祛痨丸你们只是暂卖,一旦当地的惠民医局开设后,便由医局开卖,你们便不能再卖此药。”

“什么?”

药商们听说后,更觉得难以置信,这不就是霸王条款了吗?

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这也就是对方是朝廷的驸马,得罪不起,要不然的话,早就有人掀桌子了。

当然了,要求说完了,这个时候就要给好处,胡翊便又说道:

“本驸马说完了条件,就再来说说好处。

惠民祛痨丸,自然是配方最低级的,你们在这上头寻不到利润也没关系。

再往上的特效祛痨丸,效果极佳,初步定价是卖60文一粒,对于此药的价格管制,是不超过进价的三倍,也会长久供货给你们。

除此之外,本驸马亲自制作的神品祛痨丸,将以金箔盛药,并加盖上大明医圣亲制的字样,每一粒神品祛痨丸的价格是纹银十两,此药价格不做管制,每年限量供货三百颗,不仅药效是神品,更具有收藏与赠送价值。”

说到此处时,胡翊一笑道:

“诸位,其他的话就不用本驸马多说了吧?

除此之外,制药局将来出了新药,也会第一时间与你们合作,但前提是,惠民版的药丸必须惠及到百姓手中,不得加价,这是硬性要求。”

胡翊制定的计划,还是较为完备的。

如今大明的第一所惠民医局都还未开,要把惠民祛痨丸送到大明全国各地去,解决肺痨病人的生存问题。

那就必须依靠这些药商们。

只要惠民版药物他们不涨价,确保供应。

特效版和神品版便可以给他们赚大钱的机会。

实话实说,指望惠民版祛痨丸去挣底层百姓的钱,这也不现实。

这其中最赚钱的生意,反倒是特效版,价格适中,寒门士族、商贾人家们也都用得起,利润也够厚。

这些人眼界较高,他们不一定看得上惠民版药丸,为追求更高的品质药效,也舍得多花一些钱。

至于那神品药丸,驸马爷一颗卖10两银子,每年限量三百颗。

拿到他们手中,几百、几千两银子的单价卖给那些没有门路的巨富之家。

不开张则已,一开张便是暴利。

大家听到这话时,便纷纷又露出了笑脸,肯继续谈合作了。

今日与这些药商们见面,胡翊发现实在是太费口舌了,改日得从东宫提调几个人过来帮自己。

医局也该有几个文官过来,辅佐自己处置相关事宜了。

医局具体需要哪些清单、哪些需求,胡翊回去还要跟张景岳他们商量一番,列出一份清单出来。

不过现在嘛,就要解决轮班匠的问题。

这帮生存艰难,又容易出工不出力的人,到了东宫造物局,该怎样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实力,使他们死心塌地的为造物局做事呢?

其实也挺简单的。

胡翊现在要去解决工匠们的问题,顺带教他们制作肥皂和镜子的具体工序。

而身在东宫的朱标,他现在却在琢磨着,该如何让姐夫给亲爹朱元璋诊治一番,看他是否真的患有那个叫做“甲亢”的疾病……


    (http://www.wmfxsw.com/book/717120-1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