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一出,所有人脸色顿时一变,明德门外混战的双方,一方是陇右哥舒翰,另一方是太子李亨。
如果说谋反的不是哥舒翰,难不成是太子?
“罗郎中说这话可得谨慎,太子,那可是未来的储君,自己造自己的反,图什么?”韦见素立即出声反驳,他是朝廷的给事中,但名义上还兼着东宫侍讲的差使。
虽然这个侍讲徒具其名,但太子真要谋反了,谁知道自己这个侍讲会不会被牵扯进来。
“韦给事说的是,下官也没说一定是太子谋反!”罗希奭笑道。
几个人都被罗希奭说说糊涂了,几千号人在那边厮杀,既不是太子,又不是陇右军,还能有谁。
“卫公,自开元二十五年前太子被废黜,圣人诏立现太子以来,东宫官属尽皆形同虚设,别的不说,东宫六率便早裁撤了,而如今太子代圣人郊迎哥舒翰,所用仪仗却打着东宫六率的仪仗,且有两千人之多,试问,太子爷什么时候多了这两千兵马?”罗希奭说。
鲜于仲通当即接话道:“此事我知,昨日右骁卫给京兆府呈文。圣人下诏,以右骁卫翊卫豹骑两千人充太子仪仗,怕京兆府这边生了误会,特行文知会过!”
京兆府尹担着维护长安城治安之责,还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之权,东宫六率虽然没有明文裁撤,但却名存实亡,突然有两千兵马打着东宫六率的旗号出现在长安城,那是妥妥的突发事件,右骁卫那边当然得行文京兆府,以免造成误会。
借给太子的兵隶属于右骁卫,右骁卫大将军出缺,一应差使由右骁卫将军崔异署理,崔嶷自然逃不了干系。
“崔异可是前礼部尚书、清河公崔翘之子!”杨昂说,崔异乃清河崔氏所出,清河崔氏乃是当朝显族,崔异之兄崔彧乃司勋郎中,还兼了太子少詹事的职。
难不成崔氏一族要谋反?几个人同时摇了摇头,你说这些豪门大族世代忠于大唐那是扯蛋了,他们只忠于天子,至于这天子是以前的杨家,还是现在的李家都无所谓。
所以说崔氏挑头谋反不大可能,但真有谁拥有谋反的实力,崔氏选几个人背后撑劲那是再正常不过的,这向来是这些世家大族数百年兴旺不倒的不二法门。
“崔异是清河公崔翘之子不假,但他与其兄崔彧素有不和,倒跟同宗的族侄崔乾佑极为相善!”罗希奭是兵部郎中,对各地将领甚是熟悉,“这位崔乾佑在范阳军中任职,官阶并不高,不过是个从五品的游骑将军,但却极为安禄山所信任,近来多处军报皆言,崔乾佑今岁将兵两万出塞,败奚族、突厥联兵,斩首愈万级!”
游骑将军品阶不高,压根没有单独领兵出战的机会,更不会带领两万大军。
只不过这个游骑将军是朝廷所封,在安禄山那边并不值钱,崔乾佑能够独领两万大军,在范阳的地位可见一斑。
几个人目光一凛,罗希奭一通联系,渐渐将这谋反的罪名推到了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头上。
韦见素、杨昂多有怀疑,想要出言反驳,一抬头却发现杨国忠眼含热切,似有兴奋之意,原本想反驳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可是李右相的人,杨国忠的死对头。而且杨、安之间的仇怨似乎不止于此,好像还跟贵妃娘娘有点牵扯。
虽然那只是传闻,作不得真,但事涉宫闱秘辛,传得多了卫国公心里不爽那是肯定的。
因此,卫国公巴不得安禄山这会儿赶紧造反,然后提兵灭了丫的。
韦见素、杨昂虽然觉得罗希奭这一番推测破绽百出,也不肯反驳了。
“此话虽然有理,但并没有实证,安胡儿真要造反,也断不会如此鲁莽!”杨国忠虽然深叹罗希奭这“罗钳吉网”的名声真不是吹出来的,却并没有被罗希奭这番说辞完全打动。
“卫公身为宰执,目及天下,只需将自己心忧之事向圣人奏陈,至于安禄山是不是真的造反,自有圣人裁决,至于有没有造反的实证并不重要,圣人总不会让大唐宰相去当干大理寺的活儿!”罗希奭说。
这回杨昂等人总算明白罗希奭的意思了,明德门事件安禄山是不是真的牵涉其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在圣心里边扎一针刺下来。
“守之此言甚善!”杨国忠终于抚掌大悦,“但太子那边呢?”
罗希奭心中暗喜,杨国忠称其字而不称名,这称谓上的变化表明,杨国忠己经当他是自己人了,当即道:“太子一无兵、二无朝臣支持,纵有此心,亦无此能,更无此胆,依下官之见,不如硬保!”
杨国忠眉头微微一皱,太子不得圣心朝野皆知,这时候死保太子,恐怕不大明智。
“卫公,李右相不死,太子自然不得圣心,李右相一死,太子之位自此高枕无忧,请卫公明鉴!”罗希奭说。
正说间,外边果然内侍省中官传圣人口谕,急召卫国公杨国忠、京兆尹鲜于仲通赴勤政务本楼见驾。
杨国忠急忙换了朝服见驾,几个亲信便在宅内急急地等待消息。
不过一个时辰,杨国忠便即返回,进门便对着罗希奭一个长揖:“守之大才!”
这大礼把罗希奭吓一大跳,急忙跪谢不敢领礼。
杨国忠兴奋之意不及言表。
圣人召见,果然是为明德门之事。
圣人下了敕书,令杨国忠暂署中书省诸事,并统摄六部,有司立即按察明德门谋反一案。
“圣人本定了太子涉嫌谋反,不过杨某大了回胆子替太子分辩,眼见圣人面色不豫,原以为赌输了!”杨国忠嘿嘿大笑,“岂料就在圣人要发作的时候,左吾卫中郎将陆渐急报,叛贼党羽在安德坊围杀太子及广平王、建宁郡王,己被左吾卫军剪灭大半,可惜太子受伤被贼人所掳,不知所踪!圣人立即回心转意,命陆渐统摄左吾卫禁军,协助鲜于府尹全城搜救太子!”
圣人既然不再怀疑太子,又见杨国忠不惜冒犯圣颜保太子,当然龙颜大悦,当着几个重臣之面,将杨国忠着实夸赞了几句。
后来才知道,杨国忠还没到时,几个殿前重臣皆言太子谋反,搞的圣人也起了疑心。
(http://www.wmfxsw.com/book/695930-2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