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担忧?衣锦还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9章 担忧?衣锦还乡

 

第89章 担忧?衣锦还乡

吴承安等人回到王家时,已是正午时分。

初夏的阳光透过院中那棵老槐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蝉鸣声此起彼伏,为这热闹的院落更添几分生气。

王夫人今日格外高兴,脸上一直挂着掩不住的笑意。

她站在正屋的台阶上,看着院中几个年轻人说笑的身影,转头对小翠吩咐道:

“你去把吴家那几位都叫过来,今日在这里用午饭。”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让厨房多准备些好菜,再开一坛去年酿的桂花酒。”

小翠应了一声,脚步轻快地往偏院走去。

她心里也为吴承安高兴,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早已把吴家当成了自家人。

院中,王宏发、蓝元德和谢绍元三人正围着吴承安,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色。

王宏发拍了拍吴承安的肩膀,笑道:“想不到安哥儿这次竟有如此机缘!不但中了武案首,还被韩将军看中收为徒弟,这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啊!”

蓝元德也凑过来,挤眉弄眼地说:“是啊是啊,看来今后我们可得和安哥儿搞好关系了,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沾沾光呢!”

谢绍元则学着戏文里的腔调,拱手作揖道:“安哥儿,苟富贵勿相忘啊~”

说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三人这番调侃却让吴承安正色起来。

他环视一周,认真地说:“三位少爷莫要取笑我,成为师父的弟子后,我可能要随军训练,怕是没多少时间在家了。”

这话一出,王宏发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他挠了挠头,有些着急地说:“这……这可如何是好?我还指望你继续辅导我学业呢。”

他太清楚自己的水平了,若是没有吴承安的指点,后面的府试他实在没把握。

正在这时,王夫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宏儿,说什么胡话!”

她快步走来,眉头紧蹙,“你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学业,就耽误安哥儿的前程?”

语气中带着责备。

王宏发被母亲训斥,顿时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下来,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吴承安见状,连忙打圆场:“夫人不必动怒,现在师父还未安排具体事宜,少爷的学业我自会继续辅导,况且……”

他微微一笑,“教导少爷的过程,也是我温故知新的好机会。”

王夫人闻言,脸色缓和下来。

她看着吴承安,眼中满是欣慰:“你这孩子从小就有主见,这点我倒是不担心。”

说着,她眉头又轻轻皱起,“只是韩将军突然收你为徒,虽是好事,但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吴承安明白王夫人的顾虑,温声解释道:“夫人不必忧心,今日您也看到了,韩将军虽是马将军的顶头上司,但马将军在他面前爆粗口,韩将军并未见怪,这说明韩将军心胸宽广,非是那种苛刻之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若非亲眼所见马将军的态度,我也不会贸然答应拜师,况且……”

他压低声音:“韩将军说看重我的天赋,想来是真心要传授兵法战策。”

正说话间,小翠已领着吴家众人来到院中。

吴二河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李氏、周氏,吴承祖,吴承业,吴小荷、吴小花,吴承乐,还有吴三河一家子。

众人先向王夫人行礼问安。

李氏一见到儿子,就激动地快步上前,一把抓住吴承安的手,声音都有些发颤:

“安儿,娘听说……听说你中了案首,还被韩将军收为徒弟了?这是真的吗?”

虽然丈夫和三弟已经告诉她这个消息,但她还是觉得像做梦一样,非要亲耳听儿子确认才安心。

吴小荷也挤到哥哥身边,仰着小脸问道:“哥,你真的要当将军的徒弟啦?那以后是不是可以学很厉害的武功?”

她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崇拜。

吴承安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又转向母亲:“娘,是真的,我确实中了案首,韩将军也收我为徒了。”

“三日后在醉仙楼设宴,既是庆功宴,也是拜师宴。”

李氏闻言,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她一把抱住儿子,哽咽道:“我儿有出息了……你爷爷奶奶在天之灵,一定会为你高兴的。”

说着说着,泪水已经打湿了吴承安的衣襟。

吴二河站在一旁,虽然没说话,但眼眶也微微发红。

他想起这些年家里的艰辛,想起父亲的死,心中百感交集。

吴承安轻轻拍着母亲的后背,温声道:“娘,吃过午饭,我们一家回村祭祖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爷爷奶奶。”

午饭时,王家的饭厅里热闹非凡。

席间,众人推杯换盏,纷纷向吴承安道贺。

宴席散后,吴承安租了两辆宽敞的马车,带着全家人返回吴家村。

马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初夏的风带着麦田的清香从车窗钻进来。

吴小荷和吴承乐兴奋地趴在窗边,指着路边的野花叽叽喳喳。

到了村口,已有不少村民闻讯而来。

虽然吴家村五年前被屠了,但因为当时吴承安逃跑的缘故,使得大坤军士并未屠杀完整个村子的人就去追他。

这也使得吴家村还有一半人幸存了下来。

此刻,吴家出了个武案首的消息,早已在村里传开了。

老村长拄着拐杖站在最前面,见马车停下,连忙上前道喜:“二河啊,你们家安哥儿可给咱们村长脸了!”

“中午县里就派人来通知了,没想到你们下午就回来。”

吴二河连忙下车还礼,谦虚道:“老叔公过奖了,孩子不过是运气好些。”

众人寒暄一阵,便往村尾的树林走去。

那里安葬着吴家的先人——吴承安的爷爷奶奶,以及大伯和大伯母。

四座坟墓静静地立在松柏之间,坟前打扫得很干净。

吴二河和吴三河带着孩子们摆上祭品,点燃香烛。

纸钱在火盆中慢慢化为灰烬,青烟袅袅上升。

吴二河跪在父母坟前,声音哽咽:“爹,娘,安哥儿中了武案首,还被韩将军收为徒弟了,咱们吴家终于有出息了。”

他说不下去了,只能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吴承安也跪下来,郑重地说:“爷爷奶奶,大伯大伯母,孙儿一定勤学苦练,不辜负韩将军的栽培,也不辜负您们的期望。”

祭奠完毕,夕阳已经西斜。

吴家众人又在村里走了一圈,拜访了几位长辈。

等回到王家时,天已完全黑了。

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光芒,仿佛这一天的阳光还留在他们心间。

而福伯这时也回来,表示请帖已经发出去,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答应过去,就等着三日之后的庆功宴呢。

这文武双案首的宴席,多少人都想去沾沾喜气!


    (http://www.wmfxsw.com/book/897685-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