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新的开始,比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新的开始,比试!

 

第72章 新的开始,比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王家宅院里便已忙碌起来。

王夫人早早起身,亲自检查了书箱里的笔墨纸砚,又让厨房准备了热腾腾的肉包子和甜粥,生怕孩子们饿着。

她站在院门口,看着四个少年陆续登上马车,眼中满是慈爱和不舍。

王宏发第一个跳上马车,嘴里还叼着半个包子,含糊不清地催促道:

“安哥儿,快走快走,再耽搁就要迟到了!”

蓝元德和谢绍元紧随其后,两人规规矩矩地向王夫人行礼:“夫人,我们走了。”

吴承安坐在车辕上,手握缰绳,回头朝王夫人恭敬地拱手:“夫人放心,我会照顾好三位少爷。”

王夫人点点头,又忍不住絮叨起来:“去了学堂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听夫子的话,要……”

“知道了娘,真啰嗦!”王宏发不耐烦地挥手打断:“安哥儿,快走吧!”

吴承安无奈一笑,轻轻一甩马鞭,马车缓缓驶离王家大门。

王夫人站在门口,直到马车拐过街角,仍高声喊道:“安哥儿,路上小心些!”

马车行驶在青石板路上,车轮碾过晨露未干的街道,发出清脆的声响。

车厢内,蓝元德瞪了王宏发一眼,语气略带责备:“你怎么能这样和夫人说话?”

谢绍元也皱眉道:“就是,那可是你娘!”

王宏发刚想反驳,可一抬头,却见蓝元德和谢绍元眼眶微红,顿时语塞。

他这才想起,清河县遭难时,这两人的母亲都死于大坤军士之手,如今他母亲待他们如亲子,他们自然格外珍惜这份温情。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王宏发撇了撇嘴,难得没有继续争辩。

驾车的吴承安听到车厢里的对话,嘴角微微扬起。

经历了这么多事,这三位少爷终于不再像从前那般骄纵任性,而是渐渐懂得了体谅和感恩。

三刻钟后,马车抵达城南新学堂。

这里原本是一座大户人家的庄园,雕梁画栋,庭院深深。

可惜那户人家在大坤军入侵时惨遭屠戮,如今官府便将此处改作学堂,供县中子弟读书。

吴承安刚勒住马,便见另一辆华贵的马车也缓缓驶来。

车门一开,马子晋带着周景同、杜建安和秦致远三人走了下来。

八人再次相遇,气氛微妙。

马子晋目光扫过王宏发等人,最终落在吴承安身上,嘴角扬起一抹傲然的笑意:

“新来的李夫子可严格得很,你们最好打起精神,若是背不出他交代的文章,可是要挨板子的。”

王宏发冷哼一声:“谁背不出来还不一定呢!”

“是吗?”马子晋挑眉:“那不如比一比?”

“比就比,怕你不成!”王宏发毫不退让。

“你若是输了怎么办?”马子晋挑衅道。

“哼!我若是输了,请你去醉仙楼随便吃!”王宏发昂首道:“但你要是输了怎么办?”

马子晋嗤笑一声:“本少爷若是输了,带你去狩猎!”

“好!一言为定!”

两人击掌为誓,赌约就此立下。

吴承安在一旁看得哭笑不得,这两人一见面就斗嘴,如今竟还较上劲了。

辰时三刻,学堂钟声敲响。

一位年约五旬的清瘦老者迈步走入堂内,正是李夫子。

他面容肃穆,眼神锐利如鹰,目光所至,众学子纷纷噤声。

“不管你们是谁家的公子,也不管你们的父亲是谁。”

李夫子声音低沉而威严:“到了学堂,一切都得听老夫的!”

堂内鸦雀无声,连最顽劣的马子晋也收敛了神色。

“五年之后便是乡试。”

李夫子环视众人,冷冷道:“老夫希望,你们之中至少有一半人能考上!”

话音一落,他不再多言,直接翻开书卷,开始讲解《论语》。

吴承安作为陪读,虽不能与几位少爷同坐正堂,但也在偏厅静静聆听。

他虽不打算参加文试,但也深知文武兼修的道理,因此听得格外认真。

窗外,晨光渐盛,照进学堂,映在少年们专注的脸庞上。

数个时辰之后,下课钟声响起,马子晋便迫不及待地拦住了正准备离开学堂的王宏发。

他嘴角微扬,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道:“怎么,刚才不是信誓旦旦地说要赢我吗?现在可敢比试一番?”

王宏发眉头一皱,但很快挺直了腰板,毫不示弱地回应:

“比就比!谁怕谁?刚才夫子讲的《论语·为政》篇,我可都记着呢!”

蓝元德和谢绍元见状,对视一眼,默契地退到一旁。

他们知道,这两人一旦较上劲,旁人劝也无用。

吴承安则抱臂站在不远处,神色平静。

只要这场比试是公平竞争,他并不打算干涉。

毕竟,适当的较量也能促进彼此进步。

马子晋负手而立,朗声道:“那好,我先来考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句何解?”

王宏发略一思索,答道:“这是说,治理国家要以德服人,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固定位置,其他星辰自然环绕它,比喻君主若以德治国,百姓自会归附。”

马子晋点点头,又道:“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呢?”

王宏发这次回答得更快:“这是说,如果只用政令来约束百姓,用刑罚来整顿他们,百姓虽然会避免犯罪,但内心却不会有真正的羞耻感。”

马子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抛出一个更深入的问题:“那依你之见,为何夫子认为‘德治’优于‘法治’?”

王宏发一时语塞,支吾道:“这……自然是因为德治更能教化人心……”

马子晋见状,微微一笑,从容道:“德治之所以优于法治,是因为它能从根本上培养人的道德自觉,使人从内心认同仁义,而非仅仅因为畏惧惩罚而守规矩。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王宏发脸色微红,显然在理解的深度上略逊一筹。

他抿了抿嘴,最终叹了口气,道:“好吧,这次是你赢了,沐休之日,醉仙楼见。”

马子晋得意地扬起下巴,但很快又恢复了平常的神态,拍了拍王宏发的肩膀道:

“其实你的记性不错,只是思考得还不够深,下次再比过!”

王宏发虽然输了,但并未恼怒,反而因马子晋的话若有所思。

他点了点头,道:“下次一定赢你。”

吴承安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

这场比试不仅没有引发矛盾,反而让两人对学问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走上前,道:“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学堂的屋檐上,少年们的身影被拉得修长。

他们并肩走出大门,争论声渐渐消散在晚风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默契的安静。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模样——在竞争中互相砥砺,在较量中共同进步。

接下来的五年,若是双方都能保持如今这种状态,一定很有趣!


    (http://www.wmfxsw.com/book/897685-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