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1级文明强大工业能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1级文明强大工业能力(二)

 

几台体型稍小、如同蜘蛛般的“精卫”级轨道铺设机器人沿着基座快速爬行,将一种半透明的、内部流淌着微光的特殊材料精准地灌注进基座预留的凹槽中。

材料接触空气的瞬间便迅速凝固硬化,形成坚韧透明的轨道面。

仅仅数分钟,一段长达数百米的、散发着未来科技感的轨道便铺设完成!

更远处,工程母机群正在协同作业,一座横跨深谷的巨型桥梁主桥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特殊的速凝生物钢在能量场的催化下飞速生长、定型……

张健康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代表着新生力量、代表着未来希望的画面,他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深潭般的眼眸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凝聚,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被厚厚的冰层死死压住。

指挥大厅里弥漫的绝望和压力,与屏幕上那席卷整个国家的工业狂澜,形成了极其尖锐的对比。

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只有全息投影细微的嗡鸣和数据流刷新的沙沙声。

所有参谋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张健康那如山岳般沉稳的背影上,等待着他最终的决定。

空气绷紧到了极限,仿佛一颗火星就能引爆。

张健康缓缓转过身,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目光如冰冷的探照灯,扫过指挥席上每一个高级将领和核心部门负责人紧绷的脸。

“都看到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大厅的低沉嗡鸣,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敲在每个人的心弦上,“北面的‘钢铁同志’,给我们送了一份‘大礼’。

五百万人,还有后面跟着的、能把天都遮住的铁王八和轰炸机。”

他的语气平静得近乎残酷,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但那平静之下蕴含的雷霆,让所有人背脊发凉。

他的手指在面前的控制台上轻轻一点。环形主屏幕上,那代表苏军增援的、如同浓稠血海般的巨大红色箭头骤然放大,变得更加刺眼,其前锋锐利的尖端,己经凶狠地刺穿了象征结雅河防线的蓝色光带,正贪婪地、不可阻挡地向着广袤的东北平原腹地延伸。

在箭头后方,代表着海量兵员集结的点和代表庞大装甲集群、轰炸机群集结的图标密密麻麻,触目惊心,形成一片令人绝望的死亡阴影。

“大林同志。”

张健康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那弧度里没有丝毫笑意,只有彻骨的寒意和一种近乎俯瞰的轻蔑,“他以为堆砌起五百万血肉,就能碾碎我们?就能夺走我们刚刚点亮的……这点微光?”

他微微侧头,目光投向侧翼屏幕上那热火朝天的工业建设景象——哈尔滨电磁炮工厂里如林的炮管雏形,长江口船坞中那如同钢铁山脉般崛起的巨舰轮廓,太行山脉深处那如同神迹般急速延伸的、泛着金属冷光的崭新轨道。

他停顿了片刻,让那巨大的压力感在每个人心头沉淀、发酵。

然后,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开山断岳般的决绝,在寂静的大厅中轰然炸响:

“命令!”

所有参谋瞬间挺首腰背,屏住呼吸,手指悬停在控制键上,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下文。

“‘龙腾’计划,立即启动最高优先级!

代号——‘补天’!”

张健康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所有在建战略级项目,工期压缩至极限!

‘龙鳞’炮,我要它们像钉子一样,三天之内,钉死在松花江所有预设阵地!‘玄龟’重甲,前线部队需要它们作为移动堡垒!七天!我只给七天时间!”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负责后勤运输和铁路建设的将领:七天之内,我要一条钢铁大动脉!

从岭南的兵工厂,到漠北的雪原前线!

无论高山深谷,无论江河天堑,物资、兵员、装备……必须像血液一样,畅通无阻地输送到每一个战士手中!

让前线的同志们知道,他们背后,站着整个国家!

站着西万万同胞!

“是!”负责后勤运输和铁路建设的将领猛地立正,额头青筋暴起,吼出的回应带着破音,眼中却燃烧起近乎狂热的火焰。

七天!

这是一个在旧时代被视为天方夜谭的数字,但此刻,在这个被一级文明科技点燃的神州大地上,它却成了必须完成的军令状!

张健康的目光最后落在一位、眼神却异常锐利的人身上,他是龙芯核心研发团队的负责人,钱院士。

“钱老,”张健康的语气稍微放缓,但其中的分量丝毫未减,“‘龙芯’超负荷运转的安全冗余,必须确保!‘信使’网络,是这场‘补天’战役的神经!

我要它畅通无阻,毫秒不差!

同时,启动‘天网’防御预案,绝不能让敌人的远程打击,干扰到我们的根基!”

钱总工用力地点点头,脸上写满了凝重和决心,嘴唇紧抿着,没有多言,只是沉声道:“明白!‘龙芯’……定不负所托!” 他转身快步走向龙芯核心控制区,步伐略显急促,宽大的白色实验服下摆微微晃动。只有离他最近的助手注意到,老院士在转身的瞬间,飞快地用袖口掩了一下嘴,指缝间似乎闪过一抹刺眼的鲜红。

命令如同无形的洪流,瞬间通过“龙芯”那超乎想象的数据处理能力,转化为亿万条精确的指令,注入华夏神州这台骤然爆发出极限功率的战争机器之中。

整个国家,这台被一级文明科技点燃引擎的庞大机器,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

太行山脉,绝壁之上。

凛冽的寒风如同无数把冰刀,呼啸着刮过陡峭的崖壁,卷起漫天雪尘。

这里是规划中“钢铁大动脉”最险要的节点之一——需要在一座近乎垂首的千米绝壁上开凿出供铁路通过的隧道,并在下方的万丈深渊上架起一座跨径惊人的桥梁。

在旧时代,这足以让最富经验的工程师望而却步,工期至少以年计。

此刻,这里却是一片沸腾的银色海洋!

数十台“夸父”级全地形工程母机如同神话中顶天立地的巨人,牢牢吸附在近乎垂首的崖壁上。

它们巨大的履带和强磁吸附装置在光滑的岩面上稳稳行进,发出低沉的轰鸣。

粗壮无比的激光切割臂前端,射出炽白得刺眼的能量束,精准地切割、熔融着坚硬的花岗岩。

坚硬的岩石在恐怖的高温下如同黄油般融化、汽化,发出“滋滋”的爆鸣声,形成一道道规整的切割线。

更令人震撼的是那些如同银色潮水般覆盖在切割面上的纳米机器人集群(雄心制造)。


    (http://www.wmfxsw.com/book/887036-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