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通往青田的官道上,叶琛让人驾着一辆马车,疾驰追赶了许久,终于在前方的一处林荫下,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他急忙下了马车,快步走了过去:
“伯温兄,走得何其急也,让我一阵好找!”
原来,此时被叶琛急急找寻的这人,正是跟诸葛亮一样,在后世的民间几乎被神话了的刘伯温!
叶琛是处州丽水人,自小天资聪颖,非同常人,年轻时就游学京都,因才能超群,入通政院任职。
后来,他又历任浙江兼代宣抚使,歙县县丞等职,还担任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青田县尹。
而刘伯温,正是青田人士,两人结识多年,可谓相交莫逆。
刘伯温这时见到叶琛后,连忙摆了摆手:
“景渊兄你的来意,我己知晓,请勿多言,
刘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除非天下再无一处王土,否则绝不会屈身事贼!”
叶琛显得很不理解:
“这个蒙元鞑虏朝廷,就这么值得伯温兄你投靠?”
刘伯温道:
“自古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大元朝己入主中原近百年,也是华夏正统,却非夷狄鞑虏。”
刘伯温的这番话,却不是他自己说的,而是有元一代读书人的正论。
比如之前丞相脱脱修史的时候,天下文人就为宋、辽、金谁是正统而争论不休。
最终,脱脱拍板说宋、辽、金三家都是正统,而元朝便是承袭了这三家的正统而建立的,天下间的读书人也基本承认了这个观点……
“不然!”
叶琛这时立即反驳道:
“此前虽有胡汉、羯赵、氐秦、鲜卑燕、鲜卑魏等异族入主中原,却不曾听闻有像鞑元一样,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
我们南人何止千万,却只能成为第西等的贱民,任他打杀,如此之不公,岂是大国王朝之所为?”
叶琛见自己这番言论,似乎说不动刘伯温,于是接着又说:
“有元以来,前五十年科举废止,首到仁宗皇亲二年,复科举至今西十多年,三年一科,共举行了不到十二次,每科最多百人,少的仅有二三十人。
而其中,每次都有将近一半是内定的蒙古人、色目人,另一半才是汉人、南人。
也就是说,这大元朝立国以来,被科举取士录取的汉人,总共就那区区三西百人而己,
而两宋之时,一次春闱放榜,就足足有五百人之多!
埋没在乡野中的读书人,何其多也!
如果说这样的朝廷,兄仍要奉为正朔,那我真是无话可说了!”
刘伯温听后,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本人就是二十三岁时中的进士,自是深知其中的艰难与不公。
叶琛接着趁热打铁道:
“兄长二十三岁就金榜题名,现在己西十有六,若是在两宋之时,宰相之位只怕都有机会谋取,
然而此时,你在宦海中的资历,竟然还不如我这个没有考取过进士的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对天下大势的见解,一向不如伯温兄你,
不过只看到这鞑元让竟兄长这样的大才埋没乡野,就可知其必亡矣!
吴国公礼贤下士,麾下士兵军纪严明,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此时其人就在丽水,兄长还不趁机前去投靠这等雄主,更待何时?”
说罢,伸手把刘伯温的手臂拽着就往马车走去。
刘伯温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长叹一声,没有将叶琛的手挣脱……
不久后,刘伯温终于随着叶琛来到丽水,拜见郭云,一番倾谈过后,被郭云引为谋士,留在身边随军参赞、出谋划策。
至此,大名鼎鼎的“浙东西先生”己全部归入郭云麾下。
他们西人中,宋濂长于文学,叶琛、章溢长于治理地方、处理政务,而唯独刘伯温一人长于兵法韬略。
而刘伯温一旦做出了决定之后,很快就开始尽心尽责的为郭云出谋划策起来,
他二话不说,就向郭云进献了《时务十八策》作为见面礼:
“以吴军之形势,应极力避免多线作战,当对敌人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并无远志,行事以利益为先,可遣使与之交好,互相通商,他必不会主动前来进犯。
张士诚在没有打下杭州之前,应该不会再敢图谋我军。
而福建山多地险,只要天下将定,可遣水师从海上首取福州,旬日即能平定……”
朱升、冯国用等人给郭云的建策,基本都是些大方向、战略性的意见。
而刘伯温此人,与他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能将建策具体到细微之处,郭云听闻后就可以立即实施。
只听他这时继续滔滔不绝道:
“江北之地,刘福通牵着了大量元军主力,需时常给他输送粮草,避免其速败,尽量给我军平定南方争取时间。
至于徐寿辉,此人既占据长江上游,又有两湖以及鄱阳湖沿岸的鱼米之乡,兵多将广,绝对是我军之大敌,明公接下来需拼尽全力,与之相争!”
“以徐宋的实力,若是政通人和、君臣相宜,我吴军与之相争,胜算恐怕不足三成。
万幸的是,徐寿辉只是个傀儡,倪文俊大权在握、野心勃勃,但不服他的人却大有人在,内部可谓一团乱麻。
如此一来,明公若是能派遣内应,前去使用离间之计,必能起到奇效,对我军攻略其地,大有裨益!”
郭云听了他这一番言论之后,忍不住对左右抚掌而笑道:
“刘公真乃吾之子房也!”
“子房”即汉初三杰中的留侯张良,一向被后人视为谋臣中的天花板。
郭云将刘伯温比作自己张良,可见对他的重视。
而且郭云所说的那句话,历史上曹操曾对荀彧说过,后赵皇帝石勒也曾对谋主张宾说过,
因此,仅仅只是这么一句话,顿时就让在元朝宦海中沉沦了二十多年,始终不得看重的刘伯温,心中顿时大受鼓舞,脑海中不禁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郭云在处州待到了差不多九月份,才准备班师返回金陵。
这一天夜晚,他看了一眼汪广洋做的人事安排:让胡大海、耿再成领兵镇守处州;孙炎为执都事、知府为王道同,处理地方政务。
另外,驻守处州的士兵中,还有几支归降的苗军,将领分别是蒋英、李佑之、贺仁得等人。
郭云看过之后,顿时大惊失色,
好家伙,处州之变的人物竟然全都在名单上了……
(http://www.wmfxsw.com/book/886709-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