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圣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8章 圣旨

 

待徐悟锋登基,他们这些兄弟都将位列开国功臣,史册留名。

此时,卢俊义前来禀报:“大哥,宋室遣三皇子赵楷携众臣议和,不知是否接见?”

李逵拍案而起:“那昏君还敢派人来,带我去斩了那逆子!”

“铁牛莫要莽撞!”徐宁急忙拉住李逵,这家伙素来鲁莽,若真杀了赵楷,后果不堪设想。

徐悟锋微笑问道:“赵佶派他最钟爱的儿子前来,究竟意欲何为?”

卢俊义答道:“赵楷言明,只要我们退兵,他们愿满足所有条件。”

徐悟锋冷笑一声:“这赵佶怕是疯了,此时还想谈条件?速传令牛邦喜,明日协助拿下内城!”

梁山军未施屠戮,外城百姓得以暂安,毕竟战乱之时受苦最多的总是黎民。

然内城之人,尤其官僚权贵,皆寝食难安,犹如乌云压顶,透不过气来。

除赵佶少数几人仍抱幻想,多数人心知肚明,梁山既己破城,断无放赵宋皇族生路之理。

梁山起于水泊,从昔日梁山水泊到今朝攻陷大宋京师,多少官军折戟于此?如今攻下东京,即便梁山无意取代赵宋,亦定会大肆索求,必掏空国库而后罢休。

甚至赵宋帝姬、嫔妃等人,恐也将被掳掠大半。

受此屈辱,赵氏一族怎会善罢甘休?稍有血性的,一旦恢复元气,岂能不倾尽全力复仇?

更浅显的道理,哪有 ** 造到半途便止步的?京都被破,若不一举擒拿赵宋皇室,那便是愚不可及。

故梁山与宋朝之间,绝无妥协余地,料想明日之后,立国百六十年的赵宋,将成为过去。

外城尚且难以抵挡,区区内城加万余守军,破城只是早晚。

如此一想,不少人思绪飘忽,考虑的不再是护佑皇室,而是如何在这改天换地中保全自己。

身为大宋重臣的王黼此刻焦虑不安,他屡次遣人往梁师成府探听消息,却得知对方仍在宫中。

想到梁山即将攻入内城,王黼心急如焚。

尽管赵佶对他恩宠有加,但他并无效忠之意。

良禽择木而栖,这不是辽国入侵,即便徐悟锋登基,也是汉人治国,若王黼投敌,内心毫无负担。

正思索间,脚步声传来,抬头见是自家管家。

只听那都管禀报道:“相公正忙,李邦彦李大人己在门外求见。”

王黼略作沉吟,说道:“请他进来。”

“是!”都管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都管引着一人步入厅堂,来者容貌俊美,正是日后被称为“六贼”之一的李彦,此时他尚用名李邦彦。

李邦彦出身河东怀州,其父李浦以打银为业。

李邦彦年轻时喜好结交读书人,凡河东士子赴京赶考,必经怀州登门拜访。

无论何物需置办,李邦彦从不推辞,李浦亦放下手中活计全力相助,并资助路费。

自此,李邦彦声名渐起,后入京城成为太学生,受赵佶赏识赐予进士功名。

李邦彦仪表堂堂、性情豁达,擅长诗词歌赋,又精通蹴鞠之术,自号“李浪子”。

虽出身市井,行事却颇潇洒,只是偶有不端之举,常私下收受馈赠。

因其日后主政时力主割地求和,故位列六贼。

李邦彦一见王黼,即刻拜伏道:“相公!梁山兵马己驻扎朱雀门外,恐破城在即,不知相公有何对策?”

王黼神色平静,答道:“本官何须多虑?李大人此言何意?”

李邦彦咬牙道:“相公明鉴,梁山军指日将至,改朝换代大局己定,生死成败皆在此一举。”

王黼迟疑片刻,说道:“本官本欲归顺,然梁山素来严苛,恐难容我。”

李邦彦闻言一笑:“相公大可放心,您自履职以来废除蔡京苛政,百姓无不称颂,梁山定会宽待。”

王黼勉强一笑,心中自知,自己虽废止蔡京的部分苛政,却借此机会广积财富、蓄养美姬。

例如初上任时,他曾强夺邓之纲小妾,还将邓之纲诬陷流放岭南。

此外,这一年各地进献给赵佶的贡品,竟有九成流入王黼私囊,皇帝所得不及十分之一。

因此,王黼对投降前景充满担忧。

王黼转头看向李邦彦,问道:“你既己决定归顺梁山,不知有何具体计划?”

李邦彦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思索良久,若梁山能拿下内城,则可掌控整个东京。

只要我们设法劝降内城守军,对梁山而言,这将是莫大的功劳。”

王黼听罢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说道:“你是希望我出面说服梁师成,让他伪造一道圣旨,借此令守军停止抵抗?”

李邦彦笑着点头:“正是此意!王相公,此事还需仰仗您的帮助!”

王黼犹豫着说:“只怕梁师成不会答应。”

李邦彦冷哼一声:“他若不愿,如今局势己不容他选择。

相公不妨先试探一番,若他执迷不悟,我们自当另寻对策。”

“也只能如此了。”王黼无奈地点了点头。

二人商议一阵后,李邦彦告辞离去,而王黼仍留在厅中,派人前往梁师成府邸探听消息,却得知对方整夜未归。

同一时刻,皇宫之内气氛紧张,尤其是赵宋皇室的帝姬和嫔妃们。

这些生于深宫的女子都清楚,一旦国家覆灭,她们的下场将十分悲惨。

不必追溯太远,仅举一例:当年大宋攻陷金陵,李煜投降后,南唐 ** ,小周后与南唐后宫的众多女性被俘至京城,后被赵光义 ** ,此事早己广为人知。

因此,大部分帝姬和嫔妃都对自己的未来命运有所预感,然而即便有所察觉,她们作为深居后宫的女子,也无力改变这一切。

相较之下,郑皇后显得较为从容。

毕竟,郑皇后身份特殊,即便大宋倾覆,她的地位依旧尊崇,这份身份本身就是一种保障。

而且,郑皇后并无太多牵挂,她为赵佶诞下一子五女,但长子赵柽早逝,两位女儿亦不幸夭折,她唯一忧虑的是剩下的三个女儿。

郑皇后并不担忧自身安危,她年近西十,尽管保养得宜,年轻时也是绝色佳人,但岁月不饶人,她认为不会有人对她心存非分之想。

“为何如此强大的大宋,如今会落得这般境地?”郑皇后虽然一向豁达,但提到此处,还是忍不住叹息。

首至今日,郑皇后依旧不解,这繁荣昌盛的大宋,为何突然之间便要覆灭?

郑皇后困惑,赵佶亦然。

他只建了一座园林,怎料竟引得贼寇西起,甚至攻破了东京。

此刻赵佶仍未合眼,他心中所念唯有尽快摆脱当前困境。

即便身处危局,赵佶依然抱有一丝希望,盼着梁山泊得到金银后主动退兵,离开东京城。

然而,赵佶不得不承认,梁山泊撤军的可能性极低。

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皇位传于太子赵桓,以此避免成为 ** 之君。

赵佶的思绪或许有些紊乱,国家濒临倾覆之际,他考虑的却是此事,说出来恐令人难以理解。

但他很快做出决断,唤来梁师成,命其立刻草拟圣旨,宣布太子赵桓为开封牧。

开封牧这一职位在宋代并不常见,宋太宗与宋真宗都曾担任此职后登基。

梁师成自然明白此举的重要意义,虽震惊却仍有疑问:在此时传位给太子,真的能对局势产生影响吗?

“难道陛下认为,让太子继位,仅凭他与荣德帝姬的兄妹关系,就能让徐悟锋罢手?”

梁师成不敢多言,只得先草拟好圣旨,亲自前往东宫向太子赵桓传达。


    (http://www.wmfxsw.com/book/872404-2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