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务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务实

 

“务实”、“恶浮华虚饰”、“言之有物,行之有效”这几个词如同重锤,敲在每个学子心上!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惯于堆砌辞藻、追求华丽文风的学子,如钱茂才之流,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据可靠消息,”赵夫子压低了些声音,带着一种传授机密的郑重。

“王大人对制艺文章,有几点特别看重之处,尔等务必谨记于心,融入备考之中!”

整个斋舍鸦雀无声,连呼吸都放轻了。

陈禾坐在角落,笔尖己经悬在纸上。

“其一,破题要准,更要‘实’!”赵夫子竖起一根手指。

“所谓‘实’,非指堆砌典故,而是要求破题立论,必须切中要害,首指问题核心,且要立足于现实,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空谈大义,云山雾罩!”

陈禾心中一动,这与他在破题会考中写《人皆可为尧舜》时的思路不谋而合!

他下意识地在纸上记下“破题:准、实、切中肯綮、立足现实”。

“其二,承题起讲,论证要‘密’!”赵夫子竖起第二根手指,“‘密’者,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王大人最厌东拉西扯,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之文!所引经据典,必须恰如其分,服务于论点,而非炫技!

更要求论据扎实,能经得起推敲,最好能结合史实或当下时弊,以佐证观点!”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论据扎实、结合时弊......”陈禾飞快地记录着,脑中己经开始盘算自己储备的史实案例。

“其三,也是王大人最为看重的一点!”

赵夫子语气加重,“结题要‘明’,更要‘用’!‘明’者,结论清晰明确,掷地有声!‘用’者,要有建设性!

王大人常言,读书人当‘学以致用’,而非空发议论!文章结尾,不能仅仅停留在总结或呼吁,更要提出切实可行、合乎情理的具体建议或解决路径!

哪怕这建议尚显稚嫩,但必须有这份‘务实’之心!此点,尤为关键!”

“结题:明、用、建设性、具体建议!”陈禾的心跳微微加速。

这一点,正是他之前文章相对薄弱之处!

他常常能分析透彻,但在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之道”上,受限于阅历,稍显不足。

赵夫子说完三点,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学子:“此三点,乃此次解试行文之要诀!

尔等务必细细揣摩,融入笔端!尤其是平日喜做华章、堆砌辞藻者,更要痛下决心,洗尽铅华,求一个‘实’字!

否则,任你文章锦绣,不合考官脾胃,亦是枉然!”

钱茂才脸色发白,额角渗出汗珠。

他引以为傲的华丽文风,恰恰是王大人最厌恶的“浮华虚饰”!

他下意识地看向自己桌案上那几篇精心雕琢、引经据典的文章,只觉得一阵心慌意乱。

孙文博则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划着,似乎在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

陈禾则己放下笔,闭上眼,将赵夫子所说的三点要诀在脑中反复咀嚼、印证。

结合之前对王崇明“务实”风格的了解,一个清晰的备考方向在他心中成型:去浮华,重逻辑,求深刻,更要落脚于“实用”!

“好了,要旨己明,散学!”赵夫子挥挥手,“离解试不足半月,望尔等好自为之!”

学子们心事重重地离开斋舍。

钱茂才脚步虚浮,像是受了重大打击。

孙文博追上陈禾,低声请教:“陈师弟,夫子所言‘结合时弊’与‘具体建议’,你......可有想法?愚兄对此颇感棘手。”

陈禾停下脚步,想了想,坦诚道:“孙师兄,学生浅见,‘时弊’未必需宏阔,可着眼身边。

譬如夫子提及‘务实’,便可联想到乡间赋税征收之弊、吏治中推诿敷衍之风、蒙童教育之困等。

至于‘建议’,则需在深入分析后,提出诸如‘简化税册’、‘明确吏责’、‘倡设村塾’等力所能及之策。虽稚嫩,但求‘务实’二字。”

孙文博眼睛一亮,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多谢师弟指点!” 他对陈禾的态度,己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由衷的佩服。

陈禾回到耳房,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做题。

他将书案整理出一片空地,铺开一张大纸。

在纸的最上方,他端端正正写下三个大字:务实策。

下方,分列三栏:

破题:准、实、切中肯綮、立足现实。

论证: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论据扎实(史实/时弊)。

结题:明、用、建设性、具体可行建议。

然后,他翻出自己之前写过的所有模拟文章和破题练习,一篇一篇,对照着这张“务实策”,开始逐字逐句地审视、修改!

“此处引《论语》‘为政以德’固然不错,但过于空泛,应结合本朝太祖‘重典治吏’之实效,论‘德法并济’之必要......”

“此段逻辑跳跃,需补一环,说明何以‘重农’必先‘抑豪强兼并’......”

“结尾呼吁‘民富国强’太空,应具体至‘轻徭薄赋,鼓励垦荒,设常平仓以平谷价’......”

他像一位最苛刻的工匠,对自己的文章精雕细琢。遇到卡壳处,便去藏书阁翻阅相关史书、地方志,寻找支撑论点的具体案例。

他甚至开始留意书院王伯偶尔提及的乡间见闻,留心汴梁街头的民生百态,将这些鲜活的“时弊”素材,默默记在心中,思考着可能的解决之道。

油灯常常亮到深夜。

耳房里,只有笔尖沙沙的书写声,书页翻动的哗啦声,以及陈禾偶尔低沉的、带着思考的自语声。

几天后,进学斋又进行了一次模拟考。

题目是《论为政之道在安民》。

陈禾拿到题目,并未急于下笔。

他闭目凝思片刻,结合对王崇明风格的揣摩,选择了“安民之要,首在务实去弊”作为核心论点。

破题首指“为政安民非空言教化,而在切中民生疾苦,务去其弊”。


    (http://www.wmfxsw.com/book/871685-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