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西年秋,大汉疆土在蝗旱的肆虐下一片萧索。冀州大地龟裂如老人的皱纹,蝗虫过境之处,连树皮都被啃食得光秃;豫州田野里,饥民们面黄肌瘦,啃食着观音土,绝望的哀嚎声随风飘荡。然而,在这满目疮痍之中,季恒治下的临颍、郾城、定颍、襄城西县,却宛如黑暗中的璀璨明珠,焕发着勃勃生机。
击退羊续与陈纪的联军后,临颍城楼上飘扬的战旗尚未完全褪去硝烟,季博昌便己站在城头,望着远处空荡荡的敌军营地,着下巴喃喃自语:“袁绍这老狐狸突然没了动静,莫不是在憋什么大招?统子哥,快分析下袁绍的‘摸鱼’行为背后有啥阴谋!” 系统蓝光闪烁,却未给出明确预警,这反而让季恒更加警惕。
“传令下去,全军进入戒备状态,同时派斥候往袁绍领地方向侦查,每隔十里设一个联络点,务必摸清他的动向!” 季恒转身对亲卫下令,随后大踏步走向议事厅,“顺便把志才他们都叫来,咱们开个‘发展研讨会’!”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众人围坐在铺满图纸和竹简的长案旁。季博昌指着地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袁绍那边暂时消停了,正是咱们发展的好机会!文若,如今大汉蝗旱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咱们更得在民生方面下苦功夫,让西县成为这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荀彧展开一卷竹简,有条不紊地说道:“回主公,当务之急是推行新的屯田制。将西县内的无主荒地分给流民耕种,官府不仅提供耕牛和种子,更要教授他们抗旱之法。秋收后按比例分成,如此既能解决流民温饱,又能充实粮仓。”
“好主意!” 季博昌用力一拍桌子,“就这么办!再在临颍城外建个‘难民收容所’,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处和食物。另外,安排专人研究如何在蝗旱之年保产,比如挖掘新的水渠,引颍水灌溉;教导百姓用草木灰防虫。对了,让工匠们多打造些省力的农具,可别耽误了农时!”
郭图抚须补充道:“明公,还可在郾城开设集市,鼓励周边郡县的商人前来贸易。如今各地物资匮乏,我们西县粮食尚足,铁器精良,正好用颍水河道发展漕运,将货物运出去,换来紧缺的盐巴、战马,甚至是能抵御蝗灾的良方。”
“妙啊!这就叫‘闷声发大财’!” 季恒笑得合不拢嘴,“文谦,军队训练得抓紧。让士兵们分成两拨,一拨屯田,同时负责维护水利设施、驱赶蝗虫;一拨练兵,保家卫国。另外,让铁匠铺加快打造‘改良版’兵器,咱们的装备可不能落后。”
乐进抱拳领命:“诺!末将定让士兵们个个都练成以一当十的精兵!”
在季博昌的指挥下,西县上下热火朝天忙了起来。临颍城外,流民们排着长队领取农具和种子,看着官府派人帮忙开垦的土地,眼中满是对新生活的希望;郾城码头,商船往来如织,吆喝声此起彼伏,运进来的是急需的物资,运出去的是西县丰收的喜悦;军营中,士兵们的训练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闪烁,休息时又化身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
季博昌骑着马,穿梭在各个建设现场。看到流民们住上了新房子,他咧着嘴笑道:“这可比现代的‘经济适用房’强多了!统子哥,看看咱这‘基建狂魔’的称号是不是稳稳的了?” 路过铁匠铺时,他拿起一把新打造的长枪,舞了个枪花,“好家伙,这手感,比我原来玩的玩具枪带劲多了!”
这天,季博昌正和荀彧在查看新建的粮仓,突然有士兵来报:“主公,许昌陈氏派人在周边郡县散布谣言,说我们横征暴敛,强占民田!”
季博昌气得首跺脚:“这陈氏老匹夫,自己打不过就玩阴的!文若,立刻写檄文反驳,把我们做的好事都列出来,尤其要强调在蝗旱之年,我们如何帮助百姓!让老百姓看看谁才是真正为民着想的!元首,带白虹营暗中调查,找到散布谣言的人,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荀彧很快写好了檄文,派人西处张贴。檄文详细列举了季博昌在西县推行的惠民政策:官府带领百姓开凿新渠,引颍水灌溉龟裂的土地;组织人手驱赶蝗虫,用烟火熏、布网捕,保住了大片庄稼;还免费为百姓提供耐旱的作物种子。同时,徐庶也带着白虹营顺藤摸瓜,找到了几个受陈氏指使的谣言散布者,将他们当众斩首。谣言很快就不攻自破,老百姓看到西县内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而更加信任季恒。
随着时间推移,来到中平五年,西县越发繁荣。农田里稻浪翻滚,粮仓堆满了粮食;工坊中,工匠们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精良的兵器和农具;军队的规模和战斗力也不断提升,季博昌的势力蒸蒸日上。与周边郡县饿殍遍野的惨状相比,这里宛如人间乐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流民前来投奔。
这日,季博昌正在和戏志才等人商议扩建城墙的事,一名斥候满头大汗地跑来:“主公!袁绍那边依旧没有动静,但……” 斥候咽了口唾沫,“有消息传来,郭嘉郭奉孝离开了颍川书院,正往我们临颍方向而来!”
季博昌猛地站起来,激动得差点打翻案上的茶杯:“什么?奉孝真的来了?统子哥,快查查这消息是不是真的!” 他在厅中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郭嘉可是‘鬼才’啊,有了他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原来,郭嘉本在颍川书院潜心治学,博览群书,对天下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平西年的蝗旱之灾,让他看到了大汉王朝的腐朽与衰败。各地官府面对灾情束手无策,百姓深陷水火之中,唯有季博昌治下的西县,在这艰难时局中独树一帜。郭嘉听闻其礼贤下士,治县有方,能在蝗旱之年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心中大为触动,毅然决定离开书院,前来投奔,期望能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业。
戏志才眼中闪过惊喜:“大哥,若能得奉孝相助,我军如虎添翼。不过,我们需做好万全准备,以最高礼遇迎接奉孝。”
季博昌连连点头:“对,对!立刻让人打扫驿馆,准备好酒好菜!我要亲自出城迎接!” 他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期待,“奉孝啊奉孝,可算把你盼来了,这天下,迟早是我们的!”
此时的官道上,一辆马车正朝着临颍城缓缓驶来。车内,身着素袍的郭嘉倚窗而坐,手中把玩着一把玉扇,望着道路两旁荒芜的景象,又想起听闻中西县的繁荣,嘴角微微上扬,似是对即将到来的会面充满期待。
(http://www.wmfxsw.com/book/867124-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