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涌泉本以为这个冬天也就这样了。
人口大概无法继续提升了,只能提升麾下三个坞堡的软硬件设施。
可没想到,事情总是出乎意料。
这年头的人,不爱串亲戚,不是不喜欢,也不是没亲戚。
更多还是生活所迫,没有这个能力。
春秋要播种,在地里刨食。
冬天倒是很闲。
可冬天那么冷,大家这么穷,连一套好衣服都没有。
到处乱窜,再冻死了怎么办。
而且活动量大,吃的就多,这也太浪费了。
正常的冬天可太难熬了。
只能吃纯粮食,毕竟大冬天,你去哪里找野菜熬小米野菜粥啊。
但今年的大同坞显然不一样。
大家手里有钱又有粮,衣服也不缺。
要是真怕冷,大不了就多套几件破衣服呗,一件破衣服才十几二十几文钱。
谁买不起啊。
甚至现在基本上所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新衣服!一个补丁都没有那种!
这么一套衣服裤子加起来,也就是两百文左右!
女人用布料少,可能一百五左右就够了。
别说男人了,就是女人,干一两个月,都能买得起一套新衣服。
不缺吃,不缺衣,这就是大家伙串亲戚的底气!
很多人这么多年,连亲兄弟姐妹家都没去过几次。
现在有条件了,那还犹豫什么!
于是,从入冬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人换上自己新衣服,背着一袋一袋的粮食出门。
这是要主动接济一下自己的穷亲戚们。
他们可没有陛下,日子肯定和往年的自己一样,无比凄惨。
然后,很多人自己过去,回来的时候就不是一个人了!
这可是陛下说的,咱们不嫌人多,人越多越好。
甚至老弱病残都行!
自己又实在看不下去自己亲戚过的苦日子,这不是一拍即合嘛!
面对这些人,该怎么对待呢?
要肯定是要的!这都是钱啊!
可他们该享受什么待遇呢?
现在过来的人,没在这边干过活,也就是没做过什么贡献。
现在大冬天死冷的,也没有什么活儿给他们干。
没干过活儿,就和其他人享受一样的食物居住条件,其他人会乐意吗?
赵涌泉想了想,询问了一下其他人的意见,也和其他管理层商量了一下。
决定收留这些人。
但居住和食物都降一个档次。
等来年开春了,大家都开始工作了,再恢复正常待遇!
食物上,干饭就别吃了,喝点稀的吧!这都比他们在家强了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居住的地方,自然也不能像正常居民那样,一家人住一个屋子。
那就男女分开,一群人挤一个屋,跟大通铺似得。
这坞堡这么暖和,也冻不着他们。
而且大家一起挤,不更暖和嘛!
什么,大同坞都住不下了?
那就再挤挤!
实在不行,还有周家坞和吐浑坞。
还有周家坞那边的三百套茅草屋,以及原下湾村那边的几百套茅草屋呢。
坞堡外不那么暖和,那就安排这些人中的青壮去住。
然后给他们的伙食档次提一提,主要是量上面。
吃的多一些,抗寒能力也就更强,加上还是青壮,应该没问题了吧?
赵涌泉真没想到,大家伙拉亲戚拉的这么凶猛。
从入冬到来年开春,这两千来人,足足拉来了三千来人!
差点让大同坞没扛住!
早知道他们这么能拉亲戚,早就让他们去拉了!
这个冬天唯一让赵涌泉失望的,就是这年头大家居然连过年都不过。
让他少了一点期待和乐趣。
大家伙这是穷的都过不起年了!
这习惯就给丢了!
不过想必一些大城池应该保留了这个习惯吧。
等和平了,不打仗了,大家日子逐渐恢复,应该会重新把这些东西捡起来。
现在,不过就不过吧。
年节都是为了纪念和庆祝。
大家伙穷成这逼样,确实没什么值得纪念和庆祝的。
就这样,这个寒冷的冬季,赵涌泉穿越而来的第一个冬天,就这么顺利的度过了。
时间也到了大汉二年!
赵涌泉决定了,不沿袭以前的皇帝年号历。
换个皇帝就从头记年,这多麻烦啊。
还有的皇帝脑子不好,觉得天下大乱,是自己的年号取的不好的原因,好像改了就能天下太平似的。
有些更脑残的,还TM总爱换年号!
所以赵涌泉决定,他自己不要年号,就以大汉几几年这么记录,也方便大家记录时间。
去年是自己赵汉的元年,今年就是大汉二年了!
开春了,积雪在太阳照射下开始融化。
大家兴高采烈的走出坞堡,拿起工具,开始继续建造坞堡外城墙。
这一个冬天,赵涌泉炼了不少铁,现在坞堡不缺铁了。
虽然现在的铁质量不太行,可用来打造工具,怎么也比木头的强吧。
大家有了趁手的工具,建设速度自然也更快。
而赵涌泉也尽量把各处的男人又重新抽调来,加速坞堡城墙的建设工作。
甚至很多士兵不训练的时候,赵涌泉都让他们来铸墙。
士兵待遇不变,额外还给一点补贴,大家也乐意干。
如果不被人打扰,预计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个月,坞堡的外城墙就能建好!
到时候拥有了完整的城墙,上面再搭建一些角楼箭塔什么的,坞堡的防御能力还能再提升一个级别!
远处一大票骑兵浩浩荡荡的冲来。
足足五百骑!
这是朱邪威带着狗哥在一起训练。
教狗哥以及一些军中骨干骑兵应该怎么训练和打仗。
这是狗哥自己申请的。
他想成为骑兵!
因为只有骑兵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打谁就打谁!
这五百骑里,一百五是朱邪威的原班人马。
剩下的三百五,一半是原本长矛兵中一些比较好战的人主动申请的。
另外一半,则来自于那小两千的战俘。
这些战俘,有很多都在大同坞这边找了女人,算转化比较成功的,也被调回到这边来工作了。
其中一部分,也比较喜欢军旅生涯,就重新变成了士兵。
现在赵涌泉麾下就有五百骑兵,还有西百普通长矛兵。
这就是他应对赫连铎的最大底气。
“七千三百人。”
赵涌泉看了一眼系统的人口数量。
这个数量,几乎把周围十几二十几里的人口都给吸纳过来了。
冬天的时候,很多人去串亲戚,想拉穷亲戚一把。
亲戚还有亲戚。
甚至很多村子一半人都被拉到大同坞来了,剩下的人一看,这不行啊。
不能你们自己去过好日子,把我们丢下啊!
于是也跟着来了。
这也亏了是冬天,秋收完了,地丢了也不算可惜。
这要是其他时节,以汉人的性格,恐怕是舍不得丢下己经播种的土地的。
所以现在方圆一二十里,基本上都见不到人了。
以后再想增长人口。
怕是更困难了啊。
除非赵涌泉主动发动战争!
(http://www.wmfxsw.com/book/855135-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