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在三山街逛了一圈,怎么逛怎么难受,连天子脚下的百姓都是衣衫褴褛的。
外面的百姓更不用多说了,而且面黄肌瘦,脸上一点血色没有,脸都是土黄土黄的,穿的衣服也是大小不一,一看就是家里可能没几身衣服。
谁出门谁穿的那种,补丁打的比后世叫花子还多。各种颜色的布都有,别说好看了,不露着肉都是不错了。
“大爷,咱们该回去了。”
老康看着朱雄英脸色阴沉不知道怎么回事。
在他的认知里,天子脚下的大明百姓己经是过的非常好的了。
“走吧,回去把今天买的野味做了,给各个宫里的娘娘都分一点。”
“大爷,这些己经送回去了,厨子应该在做了,我回去吩咐一下,让他们送过去就行。”
朱雄英没有回话带着老康回了宫。
“大孙回来了。”
朱雄英刚想回坤宁宫就遇上了老朱。
“皇爷爷,我回来了,今天在外面买了点野味。
宫里的那几个菜吃腻了,今天改善下伙食。”
“你这是咋了?这脸上怎么一点不开心呢?”
“皇爷爷大明现在不能再去北伐了。完全就是无用功。”
“你这皮猴子说啥呢?不去打等着他们恢复元气南下打咱们吗?”
“皇爷爷出去看过百姓的生活吗?要是你一仗能把北元灭了还好。
可现在大大小小打了多少次了?
每次都是带着大军去喝西北风,钱粮不知道浪费多少。
鞑子却没杀几个,也就前几次有点作用,现在去打完全没打出效果来。
咱们建国十六年了,百姓日子本该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却是天子脚下的百姓都营养不良,其他地方的百姓只会比这的百姓过的更惨。”
“咱们不打他们,他们就要南下来劫掠百姓,百姓拿什么去抵挡?
百姓能安稳种地吗?百姓不种地了还要国库拨款去救济。
到时候国库的税收从哪来?总不能百姓都这样了还去收税吧?”
“皇爷爷税收不能只收百姓的,地里的东西值几个钱。
商人的税收太低,你又压制商人,这大明到处都是钱,你却一天跟土地过不去。
老百姓生存的根本就是土地,可百姓的地为什么越来越少皇爷爷想过吗?
您一天说什么士农工商,农是什么?是百姓吗?不是吧,您嘴里的农好像是大地主。
皇权不下乡,每个地方都是官员跟大地主同时在治理。
官员贪污不能剥他们皮,那地主呢?你还能把所有地主都杀了?”
朱雄英不知道怎么回事出去一趟就越发对朱元璋不满起来。
现在的朱雄英终于相信了后世教员说的朱元璋打仗很厉害但是治国一塌糊涂。
而且黄金家族是到乾隆时期才被彻底灭了,现在的北元己经苟延残喘了,每次去草原他们就跑。
大明没有那么多的马追又追不上,就算堵截到了也只是其中一个小部落。
花费那么多精力却灭个几千人跟支出的钱粮对比完全就是一笔裤衩都赔完的买卖。
“皇爷爷,边军多出精锐,大明现在的制度很多都有问题,士农工商把人分成阶级是不可取的。
大明的稳定应该是让百姓吃饱穿暖,而不是一味压榨让他们不停劳动。”
“你跟咱去奉天殿,黄狗,把标儿叫来,咱们爷仨听你讲。
你讲完咱在跟你讲,你以为咱不知道你说的这些吗?咱都明白。”
老朱说完带着朱雄英回了奉天殿,朱标也被黄狗叫了回来。
“父皇,这是怎么了?”
“你儿子说咱制度不行呢,你自己问他。”
“本来就有问题啊。”
朱标嘟囔了一句。
“你说什么?”
“没说什么父皇。雄英你说说咱们大明现在制度有什么问题。”
“那我就说了,皇爷爷知道为什么皇朝都坚持不到三百年就要完蛋吗?”
“那自然是皇朝后期的皇帝草包了,还有权臣当道。”
“皇爷爷这都不是主要问题,权臣跟皇帝只是在皇宫,出了皇宫什么都不是。
这个道理皇爷爷自己也明白。
权臣之所以是权臣是因为他权力比皇帝还大,那权臣是怎么当上权臣的呢?大部分都是臣强君弱,皇帝还小自然需要辅政大臣。
权臣手里有了权力,等皇帝长大了,自然不想把权力分给皇帝。
权利的滋味皇爷爷自己也说了,您现在每个问题都要思考一下才敢下决定。
一句话决定着百姓的生死。
而皇帝之所以是皇帝,不是手里有权力,而是皇帝有兵。
有兵皇帝才是皇帝,可前朝那些皇帝到最后基本连禁军都调不动了,只能相信太监。
因为太监的一切来源于皇帝,他们也没有后人,太监知道皇帝没了,很多人会让他们死。
所以很多朝代到后期都出现了臣强君弱,宦官干政的问题。
可这些问题都不是首接导致皇朝覆灭的原因。”
“那你说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是百姓起义,也就是造反。
百姓为什么造反?那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百姓为什么活不下去,天灾人祸苛捐杂税。
可为什么这些问题皇朝开始的时候也有,百姓却不造反呢?
应该说也造反,但都是小规模的,包括大明到现在百姓都年年造反,只是规模很小,一个县令派几个兵过去就平了。”
朱标深思了一下“百姓没地种了?”
“没错,所以咱们大明税收少的一个问题不仅是皇爷爷大头都在农税上面,而农税其实没几个钱。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百姓手里本来地就很少。
皇爷爷说的农不是农民而是地主。
官员有钱会去买地,不管再怎么乱地里只要有粮食就饿不死,所以官员当官后老家都会疯狂买地。
地主有地产出粮食卖了粮有钱后也会继续大规模买地。
现在咱们大明人口少,这样的问题还不明显,等过二十年西十年后呢?
人口增多了,地却减少了,地都在地主跟当官的手里。
当官的不交税,大地主的儿子基本都读书,有个功名,没功名的资助几个举人,到时候把土地挂在他们名字下面,据我所知,大明读书人不交税吧?”
老朱瞳孔猛的一缩。
(http://wmfxsw.com/book/849037-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