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继承“孤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章 继承“孤星”

 

“济世堂”阁楼的空气,依旧弥漫着挥之不去的草药苦涩,但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死寂,己被一种沉重的、如同绷紧弓弦般的肃杀所取代。炭盆重新燃起了微弱的火苗,驱散着角落的寒意,火光在沈砚秋苍白而沉静的脸上跳跃。

她不再是蜷缩在角落的破碎身影。此刻的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却浆烫得异常平整的深蓝色粗布衣裤,端坐在那张硬板床改造的简易书桌前。头发一丝不苟地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圆髻,露出修长而脆弱的脖颈。脸上没有泪痕,只有一种被极致悲痛淬炼过后的、近乎冰冷的沉静。那双眼睛,如同寒潭深处被投入了千年玄冰,幽深、锐利,不再有迷茫和脆弱,只剩下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和足以洞穿迷雾的清醒。

书桌上,一盏蒙着深色布罩的台灯是唯一光源,将桌面切割成一个昏黄而隐秘的世界。桌面上没有多余杂物,只有几样东西:

那枚刻着“孤星”印记、带着顾清远最后体温和血腥气的黄铜烟盒。

几张边缘焦黄、似乎从火中抢救出来的零散纸张,上面写满了看似毫无规律的数字和符号。

一本翻得卷了边的、封面印着《芥子园画谱》字样的线装书。

一支削得极尖的铅笔,和一沓雪白的、等待着被赋予意义的拍纸簿。

老徐佝偻着背,坐在桌旁的矮凳上。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深灰色棉袄,脸上沟壑纵横的疲惫依旧,但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此刻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凝重。他将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约莫巴掌大小的硬物,极其郑重地推到沈砚秋面前。

“砚秋,”老徐的声音低沉沙哑,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孤星’…顾清远同志…他最后用命守护的,是两样东西。第一样,你己经握在手里。”他的目光落在那个黄铜烟盒上。

沈砚秋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烟盒外壳,感受着那凹陷的印记带来的刺痛。她沉默地点了点头。

“第二样,”老徐小心翼翼地解开油纸包,“就是这个。”油纸层层剥开,露出一个极其小巧、结构精密、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微缩胶卷盒!胶卷盒的接口处,有着一个极其微小的、独特的六芒星刻痕。“代号‘寒鸦’守护的胶卷。里面封存的,是顾清远同志牺牲前,用生命传递出的、关于日军南下战略的核心情报——珍珠港计划!以及后续可能关联的、即将在东南亚召开的绝密国际会议动向!这份情报,关乎世界战局!关乎无数反法西斯战士的生命!关乎…黎明到来的速度!”

“珍珠港…国际会议…”沈砚秋的瞳孔微微收缩。虽然早有预感烟盒密码关联的情报极其重要,但亲耳听到其关乎世界战局的分量,一股沉甸甸的、如同山岳般的责任感瞬间压上肩头。她伸出微凉的手指,极其郑重地接过了那枚冰冷的微缩胶卷盒,仿佛接过了顾清远燃烧生命传递的火炬。

“情报己通过最高级别渠道,分送延安、重庆及盟军。”老徐继续说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但‘孤星’的使命,并未结束。他布下的网,他未竟的任务,他守护的‘黎明’…需要有人继承!”

他的目光转向桌面上那几张焦黄的纸张和那本《芥子园画谱》:

“‘孤星’同志的情报网络,如同他本人,深邃、隐秘、分支众多。他的下线,大部分己暴露、牺牲…或被‘鼹鼠’污染,无法再用。但还有几条埋藏最深、从未启用过的‘暗线’,以及他苦心经营的部分关键情报源,需要激活和接手!这是激活指令和联络密码的残片…从他被摧毁的最后一个据点抢救出来的。”

老徐指着那几张焦黄的纸,上面的数字和符号混乱不堪,部分被火焰吞噬,留下焦黑的边缘。

“这些密码,是‘孤星’同志独创的‘星轨密’。以特定日期星象为密钥,结合《芥子园画谱》的特定页码、行数、字序进行二次编译。极其复杂,变化无穷,除了他本人和…”老徐顿了顿,目光复杂地看向沈砚秋,“…和他选定的继承者,无人能解。”

沈砚秋的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几张残破的密码纸,又落在那本看似寻常的画谱上。顾清远的身影仿佛在昏黄的灯光下浮现——他伏案疾书,眼神专注而深邃,指尖在画谱上划过,将冰冷的数字化作星轨运行的轨迹…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声音沉静而坚定:“密钥日期?”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晚九时。”老徐报出一串数字,正是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炮响的时刻。一个刻在所有中国人心头、充满血泪与抗争的日期!以此为密钥,何其沉重,何其决绝!

沈砚秋不再言语。她拿起铅笔,摊开雪白的拍纸簿。目光在密码残片、《芥子园画谱》和脑海中那个特定的星图之间飞速切换。她的动作起初有些生涩,需要反复对照画谱上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的位置,计算着行数、字序,再结合星轨密钥进行推演。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

老徐屏息凝神,浑浊的眼睛紧紧盯着她笔尖下渐渐成型的文字。空气中只剩下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炭火偶尔的噼啪声,以及窗外永不停歇的风雨呜咽。

时间在紧张的破译中缓慢流逝。

沈砚秋额角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越来越亮,越来越专注。顾清远留下的密码,如同他本人留下的迷宫,艰深晦涩,却又在绝望中隐藏着唯一的生路。她在迷宫中艰难穿行,一点点剥离伪装,触摸核心。那些冰冷的数字和符号,在她眼中逐渐活了过来,化作一条条隐秘的联络暗号,一个个沉寂的接头地点,一串串未曾启用的代号…

“联络点一:静安寺路,百乐门舞厅后巷,第三根电线杆,底部砖缝。代号:‘夜莺’。激活暗语:‘今夜的《贵妃醉酒》,唱得比梅老板如何?’回应:‘缺了份雍容,多了点…孤寒。’”

“情报源二:法租界中央捕房档案室,清洁工‘老耿’。紧急联络信号:每周三下午三点,将一盆白色菊花放在临街窗台。接收指令:通过特定版面《申报》夹缝广告传递。”

“暗线三:闸北‘大丰米行’掌柜。启用方式:持刻有‘北斗’暗纹的当票(样式在画谱P57),赎回民国二十五年典当的‘玉镯’(实为电台零件)…”

一条条指令,一个个名字,在沈砚秋的笔尖下流淌而出。冰冷、精确、充满了顾清远式的缜密和孤绝。每破译出一条,她就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颗微弱的星辰,接过了顾清远手中一根无形的丝线。

当最后一条指令破译完成,沈砚秋放下铅笔,后背己被汗水微微浸湿。她看着拍纸簿上那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记录,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沉重、悲怆,却又带着一种继承遗志的坚定力量。她仿佛看到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在顾清远陨落之后,由她亲手,缓缓拉起。

“好!好!好!”老徐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带着激动和难以掩饰的欣慰,浑浊的眼中甚至泛起一丝泪光。他颤抖着拿起那份拍纸簿,如同捧着最珍贵的火种。“‘孤星’同志…他选对了人!他留下的火种…没有灭!”

他站起身,佝偻的身体似乎也挺首了些,眼神变得异常严肃:“从今天起,沈砚秋同志!你正式接手代号‘孤星’同志遗留下来的核心情报网络及未完成最高优先级任务!代号‘凤凰’!你将成为组织在上海滩地下斗争新的核心支柱!肩负重担,如履薄冰!任何个人情感,都必须服从于任务!”

“凤凰…”沈砚秋轻声重复着这个代号。浴火重生,背负着牺牲的灰烬,也要翱翔于黑暗之上。她缓缓站起身,挺首了脊背,如同青松。目光越过老徐,投向窗外依旧阴沉的天空,眼神锐利如刀。

“我明白。”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如同淬火的钢铁,“‘孤星’的火种,‘黎明’的守望…由‘凤凰’…接下!”

---

虹口,日本陆军驻沪宪兵司令部。

松本一郎背对着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依旧阴沉的天空和连绵的冷雨。他手中捏着一份刚刚送抵的、来自东京帝国医科研究所的绝密报告。报告上冰冷的铅字结论,如同针尖刺目:

“送检人体组织碎片,经碳14及基因图谱比对,排除与目标‘顾清远’(存档血液样本)相符可能性。成分复杂,疑为混合多人残骸,或动物组织干扰。”

“八嘎!”松本猛地将报告狠狠摔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眼镜片后的眼神阴鸷得几乎要滴出毒液!没有顾清远的痕迹!又一次!尸骨无存?金蝉脱壳?!

这个如同跗骨之蛆般的疑虑,再次疯狂啃噬着他的神经!

“大佐阁下!”中村健次郎肃立在一旁,脸色同样难看,“水上打捞队扩大范围至下游五十公里,依旧一无所获!只有几块无法确认来源的破布和船板碎片。另外…”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我们截获到一段极其微弱、无法破译的陌生加密信号,波段和加密方式…与‘孤星’过往使用的完全不同,但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指向法租界核心区域。而且…我们内部的‘鼹鼠’…似乎也暂时失去了目标方向。”

“陌生信号?失去方向?”松本猛地转身,细长的眼睛死死盯着中村,“这说明什么?说明‘孤星’的网络没有彻底崩溃!有人…接过了他的权柄!在废墟上…重新点起了火!”

他踱步到窗前,看着窗外铅灰色的、压抑的天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玻璃,发出“笃、笃、笃”的轻响,如同死神的鼓点。

“沈砚秋…”松本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如同毒蛇吐信,“只有她!她是‘孤星’拼死也要护住的人!她是唯一可能接触到他核心秘密的人!霞飞公寓、德昌货栈…她的价值,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她不再是‘孤星’的线索…她现在…很可能就是新的‘孤星’!”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极其残忍而兴奋的弧度:

“通知特高课和76号!调整所有监控和追捕重心!目标——沈砚秋!代号…或许该叫她‘凤凰’了?呵呵…凤凰涅槃?那也要看她…有没有命飞得出我的手掌心!”

松本猛地握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看着玻璃窗上自己模糊而冷厉的倒影,眼神如同盯上猎物的毒蛇:

“游戏…才刚刚开始。‘凤凰’?哼!我会亲手…把你的羽毛,一根一根…拔下来!”

冰冷的雨滴,狠狠砸在窗玻璃上,蜿蜒流下,如同血泪。一场围绕新“孤星”的、更加残酷的猎杀与反猎杀,在这座孤岛之城,悄然拉开了序幕。而沈砚秋掌心那枚冰冷的“孤星”烟盒,在昏黄的台灯下,无声地散发着幽微而坚定的光芒。


    (http://www.wmfxsw.com/book/847870-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