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烟雨楼台藏玉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烟雨楼台藏玉京

 

姑苏城外的烟雨楼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朱漆牌匾在雨中泛着暗红,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与远处隐约传来的琵琶声交织成一片迷离。

苏晚卿立在运河畔的乌篷船头,望着这座三层飞檐的青楼,心口的双鱼锁贴着肌肤发烫。

秦老头撑着油纸伞立在船尾,伞面低垂,遮住了他布满血丝的眼睛。

“娘娘,当真要冒这个险?”

他沙哑的声音混在雨声中

“烟雨楼里蛇蝎横行,当年柳姑娘虽是名动江南的才女,但……”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半张残破的戏单,上面用朱砂写着

“今夜《玉京谣》——烟雨楼头听雨声”。

苏晚卿凝视着戏单上斑驳的墨迹,忽然想起李昭血书末尾那句“为凭”。

她将双鱼锁贴在锁骨处,感受着玉质的冰凉渗入血脉

“柳如烟若真与玉京有关,定会来听这出戏。况且……”

她望向秦老头,眼中闪过决然,“李珩的追兵怕是比我们更早收到消息。”

子时三刻,烟雨楼二楼雅间。

苏晚卿裹着秦老头用最后几两银子买来的旧锦缎披风,混在一群衣着朴素的商人妇人中。

她低眉顺眼地捧着茶盏,耳后疤痕被碎发遮掩,却仍能感受到身后那道若有若无的视线——

那是二楼拐角处,青衫文士负手而立,仿佛一尊凝固的石像。

戏台上的琵琶声渐起,一袭月白襦裙的女子缓步登台。

她云鬓斜插翡翠簪,眉目如画,却掩不住眼底的沧桑。

当她开口唱出“玉京尘土迷归路”时,苏晚卿手中的茶盏蓦地一颤。

那声音……与李昭临终前断续的呓语竟有七分相似!

“这位便是烟雨楼的头牌‘如烟姑娘’。”邻座的妇人压低声音

“听说她十年前突然退隐,如今重出江湖,唱的仍是当年那出《玉京谣》……”

琵琶声陡然转急,如骤雨打荷。

如烟姑娘的水袖翻飞间,苏晚卿瞥见她腕间一道狰狞疤痕,蜿蜒如蛇,竟与李昭血书上“柳如烟”三字的笔锋走势暗合。

更令她心惊的是,当如烟姑娘唱到“双鱼衔珠锁前朝”时

戏台暗处忽然亮起一盏琉璃灯,灯罩上雕着的,正是双鱼衔珠的纹样!

“娘娘小心!”

秦老头突然拽住她的袖子。

苏晚卿回头,正对上青衫文士逼近的面容。

他手中不知何时多了把折扇,扇骨上隐约可见暗纹

“夫人若对‘玉京’感兴趣,不如移步雅间详谈?”

话音未落,戏台上的琵琶声戛然而止。

如烟姑娘突然踉跄跪地,手中琵琶“当啷”坠地。

她颤抖着指向二楼雅间,唇间溢出鲜血

“他们……他们来了……”

整个烟雨楼骤然陷入死寂。

苏晚卿只觉后颈寒毛倒竖——

她听见无数脚步声从西面八方涌来,混着铁器碰撞的声响。秦老头猛地将她推向楼梯

“快去戏台!那琵琶匣里有暗格!”

话音未落,他反手甩出袖中短刃,钉入青衫文士肩头。

文士踉跄后退,折扇落地,扇面展开的瞬间,苏晚卿看清了上面用金粉描写的三个字:李将军。

“李珩的亲卫!”

秦老头嘶吼着挥刀迎敌,白发在烛火中乱舞

“快走!玉京的秘密……在琵琶……”

苏晚卿无暇多想,借着混乱冲上戏台。

如烟姑娘己倒在血泊中,琵琶背板被利刃劈开,露出一个巴掌大的暗格。

她颤抖着摸出其中之物——

竟是半幅残破的舆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玉京秘库”西个字,而图中经纬交错的河道,竟与苏晚卿记忆中皇宫地宫的布局惊人相似。

“娘娘!”

秦老头的呼喊从楼下传来,混着金铁交鸣之声

“带玉京图走!去……”

剧痛突然从后背炸开。

苏晚卿踉跄跪地,看着一支淬毒的袖箭钉入琵琶残骸。

她最后望见的,是如烟姑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指向自己胸口的玉锁,唇形分明在说

“双鱼……合……”

夜色如墨。

苏晚卿抱着半幅玉京图,在烟雨楼后巷的暗河中沉浮。

她胸前的双鱼锁不知何时己自动扣合,锁扣处的鱼目凹陷竟与玉京图上的某处标记严丝合缝。

当她浮出水面时,对岸柳荫下,一抹青衫若隐若现,手中折扇半开,露出尾端刻着的“双鱼衔珠”暗纹。

“夫人,”青衫文士的声音穿过雨幕

“若想活命,便带着玉京图去‘玉京坊旧址’。明日辰时,我会在……”

他的话音被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淹没。

苏晚卿咬破舌尖,强忍着伤口的剧痛,将玉京图塞进双鱼锁暗格。

她突然想起李昭临终前说的“为凭”——

原来这玉京图,才是真正的信物!

雨更大了。

她顺着暗河漂向城外,身后烟雨楼的方向,火光冲天而起。

在意识模糊前,她仿佛看见如烟姑娘的魂魄立在火中,手中琵琶化作一柄利剑,斩向青衫文士的背影。

而那文士转身时,她分明看见他左脸戴着半幅银丝面具,右眼……竟与李珩如出一辙。


    (http://www.wmfxsw.com/book/843732-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