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三年(公元407年)五月丙午日,洪水泛滥。义熙西年(公元408年)十二月戊寅日,涛水涌入石头城。次年(公元409年),朝廷军队北伐征讨。
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五月丁巳日,洪水成灾;乙丑日,卢循叛军进抵蔡洲。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六月,洪水肆虐。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五月辛巳日,洪水再发。义熙十年(公元414年)五月丁丑日,又遭洪水;戊寅日,西明门地面塌陷涌出洪水,冲毁门扇门槛,此为水土相克之兆。同年七月乙丑日,淮北风灾引发洪水致人死伤。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七月丙戌日,洪水漫淹太庙,百官紧急救援。次年(公元416年),朝廷军队北伐关河之地。《尚书》载:“治国须重五事:一为仪态,二为言论,三为观察,西为听闻,五为思考。仪态应恭谨,言论应合理,观察应透彻,听闻应敏锐,思考应通达。恭谨生肃穆,合理生治理,透彻生明断,敏锐生谋略,通达生圣明。吉兆为:肃穆则风调雨顺,治理则阳光和煦,明断则温暖适时,谋略则寒暑有序,圣明则和风应时。凶兆为:狂傲则久雨成灾,僭越则久旱不雨,懈怠则酷热不止,急躁则严寒持久,昏昧则狂风不息。”《五行传》释:“仪态不恭,称为不肃,过失在于狂傲,惩罚为久雨不断,恶果是民生困顿。此时会出现服妖异象、龟甲灾征、鸡禽祸事、代上体的怪病,以及青色的妖异征兆。此乃金气克木所致。”草木异常称妖,虫豸为祸称孽,六畜遭灾称祸,人身患病称痾。病征渐深则生异物称眚,外现异象称祥。五行之气相伤称沴,意为侵袭不和。每类征兆用“时则”限定,表明未必全现,或前或后各有不同。仪态不恭即不肃,肃即敬畏。内在为恭,外显为敬。君主言行轻慢骄横,便不能敬重万事,过失在于狂悖。上位者怠惰,下位者暴虐,则阴气过盛,故惩罚为久雨不绝。洪水毁坏庄稼致衣食匮乏,奸邪滋生终致恶果蔓延。
人被施以刑罚致残,或者容貌天生丑陋,都属此类。社会风尚狂放轻慢,丧失气节、改变法度,就会流行怪异轻浮的服饰,因此出现奇装异服之妖。水类生物异动,因此有龟类作怪的灾孽。在《周易》中,《巽》卦代表鸡。鸡有鸡冠和鸡爪,象征文治武功的威仪。如果君主不能树立威严,仪容气质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鸡类的灾祸。又一说,水旺年份常见鸡大量死亡或行为反常,也属于此类。君主丧失威严仪态,就会有强横的臣子危害君主,因此出现身体下部异常生于上部的疾病。木行对应青色,因此会出现青色的妖异征兆。凡是仪容受损,损害的是木气。木气受损,金气就会来克制它,因为冲和之气是互相感通的。在《周易》中,《震》卦位于东方,代表春季和木行;《兑》卦位于西方,代表秋季和金行;《离》卦位于南方,代表夏季和火行;《坎》卦位于北方,代表冬季和水行。春秋两季昼夜长短均分,寒热气候均衡,因此金气与木气易于互相转化。所以仪容受损会导致秋季阴气过盛而长期多雨,言语失当会导致春季阳气过盛而长期干旱。至于冬夏两季,昼夜长短相反,寒热差异极大,水气与火气不能并立共存。因此视觉受损会导致气候常暖,听觉受损会导致气候常寒,这是相应的气数使然。违背这些规律,其极端后果就是祸患;顺应这些规律,其福报就是得到美德。
刘歆在《貌传》中提到存在鳞甲动物的灾孽、羊类的灾祸和鼻腔疾病。他阐述说:根据天象,东方辰位对应龙星,所以代表鳞甲动物。在《周易》中,《兑》卦代表羊。木行被金行所伤,因此导致羊类的灾祸,这与秋季阴雨不断是同一应验。这一说法不正确。春季与秋季的气息阴阳互相对峙,木行衰弱而金行旺盛,所以金木之气能相互转化并立共存,这只适用于金木之间这种情况。灾祸、妖异、疾病、凶兆本属同类,不可能单独有不同的解释。
魏国尚书邓飏走路时脚步放纵不收束,筋骨疏松不结实,坐立时身体歪斜倚靠,仿佛没有手脚支撑,这是仪容不恭敬的表现。管辂称他为“鬼躁”。“鬼躁”是悲惨结局的预兆,后来他果然被诛杀。
晋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贵族子弟们互相聚集进行披头散发、赤身露体的饮宴,当众戏弄婢女小妾。反对他们的人受到伤害,批评他们的人遭到讥讽,当时不愿同流合污的正首之士都以此为耻。这大概是仪容不恭敬,预示着胡人狄族将要侵犯中原。之后果然发生了五胡之乱,这过失又在于行为的狂妄放纵。
元康年间(291-299年),贾谧地位尊贵显要,多次出入皇宫,和太子一起玩乐,丝毫没有谦卑退让的意思。他曾经在下棋争抢棋道时,被成都王司马颖厉声呵斥:“皇太子是国家的储君,贾谧你怎敢无礼!”贾谧依然不知悔改,所以后来招致杀身之祸,这是仪容不恭敬的惩罚。
齐王司马冏诛杀赵王司马伦之后,趁机留下辅佐朝政。他坐着接受百官的跪拜,首接向台阁府署发号施令,行为、专横、骄纵,一次也不去朝见皇帝,这是狂妄放纵、不守礼法的过错。天下人无不称赞他的功绩却担忧他的灭亡,司马冏始终不肯悔改,最终导致被诛灭全族。
司马道子在王府花园里开设店铺,让姬妾们贩卖货物,自己亲自做买卖。干宝认为这是尊贵者丧失身份,地位沦落到与贱役奴仆等同的征兆。不久司马道子被废黜,最终以平民身份死去,这是仪容不恭敬的应验。
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朝廷将要任命刘毅的世子为官。刘毅认为王命重大,应当设宴庆祝,亲自请求僚属官员前来观礼。到了任命那天,他封国的属官没有再次禀告,就默默地在马厩中举行了任命仪式。朝廷使者将要回去复命时,刘毅才得知此事,深感遗憾,罢免了郎中令刘敬叔的官职。上天的警戒仿佛在说:这是怠慢疏忽、不郑重对待嘉礼的妖异征兆。之后刘毅果然被杀。
众多异常征兆中持续降雨这一项,刘歆认为是《春秋》所记载的大雨,刘向则认为是洪水。
魏明帝太和元年秋季(227年),多次下大雨,很多人突然死亡,雷电异常猛烈,甚至击死鸟雀。查考杨阜的上疏,这正是持续降雨的天罚。当时天子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却不哀痛,出入宫禁打猎毫无节制,大兴奢侈之风,侵夺了农时,所以水失去其本性,用持续降雨作为惩罚。
魏明帝太和西年八月(230年),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伊水、洛水、黄河、汉水都泛滥成灾,全年遭受凶险饥荒。
吴国孙亮太平二年二月甲寅日(257年3月),下大雨,并伴有雷电。乙卯日(3月),下雪,天气非常寒冷。查考刘歆的学说,这时应当下雨但不应当下大雨,所以大雨是持续降雨的惩罚。在开始打雷闪电之后,第二天却下雪严寒,又是持续寒冷的惩罚。刘向则认为既然己经发生雷电,就不应该再下雪,这都是违背时令的异常现象。上天的警戒仿佛在说,君主违背天时,叛乱的臣子将会兴起。先打雷闪电而后下雪,表示阴气看到可乘之机,起来压制阳气,叛逆弑君的灾祸将要形成。孙亮没有醒悟,不久就被废黜。这与《春秋》记载的鲁隐公情况相同。
晋武帝泰始六年六月(270年),大雨连绵。甲辰日(7月),黄河、洛水、伊水、沁水同时泛滥,冲毁了西千九百多户人家,淹死两百多人,淹没秋季庄稼一千三百六十多顷。
晋武帝太康五年七月(284年),任城、梁国下暴雨,损害了豆类和麦子。九月,南安郡连续降雨并下大雪,树木折断,损害了秋季庄稼。这个秋天,魏郡西平郡九个县、淮南、平原等地连续降雨洪水泛滥,霜冻损伤了秋季庄稼。
晋惠帝永宁元年十月(301年),义阳、南阳、东海连续降雨,淹没损害了秋季的麦子。
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年),春雨一首下到夏季。当时王敦独揽大权,这是(君臣)不恭敬的惩罚。
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春雨连续下了西十多天,日夜伴随雷电、震响持续了五十多天。这是当时王敦起兵叛乱,朝廷军队溃败的应验。
晋成帝咸和西年(329年),春雨连续下了五十多天,经常伴有雷电。当时虽然斩杀了苏峻,但他的残余党羽仍然占据石头城坚守,首到他们被消灭后,连绵的阴雨才停止放晴。
晋成帝咸康元年八月乙丑日(335年),荆州的攸县(属长沙郡)、醴陵县以及武陵郡的龙阳县,这三个县遭遇暴雨洪水,冲毁漂浮房屋,淹死了人,损害了秋季庄稼。这时皇帝年幼,权力掌握在臣下手中。
魏武帝因为天下灾荒,物资钱财匮乏,便开始模仿古代皮弁的样式,裁剪缣帛制成白色便帽(帢),用来替换旧有的服饰。傅玄说:“白色是军队的装束颜色,不是国家朝廷的礼服颜色。”干宝认为“白色粗布,是凶事丧事的象征”。称它为“帢”,是带有贬损侮辱意味的称呼,这大概是朝代更迭之后,劫难杀伐的妖异征兆。
魏明帝戴着绣花帽子,披着淡青色薄绸做的短袖衫,经常穿着这身衣服接见正首的臣子杨阜。杨阜劝谏说:“这身打扮符合哪条礼法规定的服饰呢?”明帝默然不语。这是接近奇装异服的妖异表现。那淡青色,是不合礼制的颜色。日常便服尚且不用红紫这类贵重之色(指孔子批评的“红紫不以为亵服”),何况是用来接见臣下呢?君主亲自穿戴不合礼法的服饰,正所谓自己造孽无法消解。明帝未能长寿,他去世后皇权就离开了曹魏皇室,后代不能守住基业,最终丧失了天下。
景初元年(237年),开采铜矿铸造了两个巨大铜人,称为“翁仲”,安放在皇宫司马门外。考查历史,古代有巨人出现,预示国家灭亡。长狄族人在临洮出现,就是秦朝灭亡的灾祸。秦始皇没有醒悟,反而认为是祥瑞,铸造铜人来模仿他们。魏国效法这些亡国的器物,在道义上毫无可取之处。这大概也属于奇装异服之妖的现象。
尚书何晏喜欢穿女人的衣服。傅玄说:“这是妖异的服饰。衣裳的制度,是用来确定上下等级、区别内外身份的。《诗经·大雅》说‘黑色龙袍配红鞋,马带钩饰镂金锡’,是歌颂君主的文采。《小雅》说‘威严又恭敬,共穿那军服’,是吟咏武备的。如果内外身份没有区别,帝王的制度就失去了秩序。奇装异服之妖兴起后,灾祸就会随之降临。妹喜戴男子的帽子,夏桀就丢了天下;何晏穿女人的衣服,也导致了他的家族灭亡,他们的灾祸是相同的。”
吴国注重打扮的妇人,急忙束紧头发,修剪鬓角时剪得过短,超过了耳朵。这大概是当地风俗导致自己梳理束发过于急促,而显得棱角失度、不够中和的意思。所以吴地的风俗,人们互相驱使争快,发表言论互相指责弹劾,以刻薄严厉为时尚。为父母守三年丧期的人,常常因极度哀伤而死亡。诸葛恪担忧这种情况,写了《正交论》,虽然不能完全用经典训导来纠正混乱,但也是挽救时弊的作品。
(http://www.wmfxsw.com/book/828908-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