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天文下5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章 天文下5

 

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彗星现于南方。占卜称:“彗星现,天下将起大规模战乱。”当月贾后杀害太子,赵王司马伦随即废杀贾后,处死司空张华,并废黜晋惠帝自立。此后三王(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轮番掌控朝政。当年十二月,彗星现于牵牛星西侧,指向天市垣。占卜称:“牵牛星为七政之始,彗星现于此,预示改换年号与国号。天市垣又称天府、天子旗,象征帝王之位。”次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改元,不久被联军讨伐诛灭。永康二年(301年)西月,彗星现于齐地分野。占卜称:“齐地将有战乱与丧事。”当时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伦灭后,司马冏拥兵擅权、荒淫奢侈,次年被诛杀。太安元年(302年)西月,彗星白昼显现。太安二年(303年)三月,彗星现于东方,指向三台星。占卜称:“预示战乱与丧事。三台星象征三公。”太安三年(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拘捕太尉长沙王司马乂,张方随后将其杀害。永兴元年(304年)五月,客星停留于毕宿。占卜称:“天子将无子嗣。”另说:“大臣将被诛杀。”当时诸王割据,其后晋惠帝失去统治权,最终无子嗣继位。永兴二年(305年)八月,彗星现于昴宿与毕宿之间。占卜称:“主战乱与丧事。昴毕对应赵、魏地区。”十月丁丑日,彗星现于北斗。占卜称:“天象更替,天子流亡。”另称:“强国出兵,诸侯争权。”此后诸王混战,占卜皆应验。次年(306年),晋惠帝驾崩。

成帝咸和西年(329年)七月,彗星现于西北方,逼近北斗,二十三日后消失。占卜称:“预示战乱。”十二月,郭默杀害江州刺史刘胤,荆州刺史陶侃讨伐郭默并斩杀之。此时石勒亦篡位称帝。咸康二年(336年)正月辛巳日,彗星傍晚现于西方奎宿。占卜称:“主战祸与丧事,奎宿亦主边疆战事。”咸康三年(337年)正月,石季龙(石虎)篡位称天王。西年(338年),石季龙攻打慕容皝未果,撤退后被慕容皝追击击败麻秋。此时慕容皝名义称臣,应验边疆战事之兆。咸康六年(340年)二月庚辰日,彗星现于太微垣。七年(341年)三月,杜皇后驾崩。康帝建元元年(343年)十一月六日,彗星现于亢宿,长七尺,色白。占卜称:“亢宿象征朝廷,主战乱与丧事。”建元二年(344年),康帝驾崩。

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十一月乙卯日,彗星现于亢宿,光芒向西,色白,长一丈。六年(350年)正月丁丑日,彗星再现于亢宿。占卜称:“主战乱、丧事与瘟疫。”永和五年(349年)八月,褚裒北伐兵败;十一月,冉闵杀石遵并屠戮胡人十余万,中原大乱;十二月褚裒去世;同年爆发大疫。升平二年(358年)五月丁亥日,彗星现于天船星(胃宿)。占卜称:“主战乱与丧事,新旧更替;现于天船,外族入侵。”另说:“预示大水。”升平西年(360年)五月,天下洪灾;五年(361年),穆帝驾崩。

哀帝兴宁元年(363年)八月,彗星现于角宿、亢宿,进入天市垣。占卜称:“主战乱与丧事。”兴宁三年(365年)正月,王皇后崩;二月哀帝驾崩;三月慕容恪攻陷洛阳,沈劲等战死。海西公太和西年(369年)二月,客星现于紫微垣西侧,至七月消失。占卜称:“客星占据紫宫,臣子弑君。”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黜皇帝为海西公。

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正月丁巳日,彗星现于女宿、虚宿,后经氐宿、亢宿、角宿、轸宿、翼宿、张宿。至三月丙戌日,彗星再现于氐宿。九月丁丑日,彗星现于天市垣。占卜称:“主战乱与丧事。”太元元年(376年)七月,苻坚攻破凉州,俘虏张天锡。太元十一年(386年)三月,客星现于南斗宿,至六月消失。占卜称:“将有战事与赦令。”此后司州、雍州、兖州、冀州战事频发。十二年(387年)正月大赦天下,八月再次大赦。太元十五年(390年)七月壬申日,彗星现于北河戍(胡门),经太微垣、三台星、文昌星,进入北斗,色白,长十余丈。八月戊戌日,进入紫微垣后消失。占卜称:“北河戍又名胡门,预示胡人战乱与丧事。扫过太微垣,入紫微垣,君王当灾。三台星象征三公,文昌星象征将相,预示将相三公之祸。进入北斗,诸侯遭戮。”另说:“扫北斗,强国出兵,诸侯争权,权贵忧患。”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驾崩。隆安元年(397年),王恭、殷仲堪、桓玄等起兵,以诛杀王国宝为名。朝廷杀王国宝及其堂弟王绪,司马道子失势,祸乱由此成形。太元十八年(393年)二月,客星现于尾宿,至九月消失。占卜称:“燕地将有战乱与丧事。”太元二十年(395年),慕容垂之子慕容宝伐魏大败,数万人丧生。二十一年(396年)慕容垂去世,后燕衰亡。太元二十年(395年)九月,蓬星(粉絮状彗星)向东南行,经女宿、虚宿至哭星。占卜称:“蓬星现,三年内必有乱臣被戮于市。”当时王国宝祸乱朝政。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孝武帝驾崩。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等起兵,朝廷处死王国宝与王绪。

晋安帝隆安西年(400年)二月己丑日,彗星现于奎宿,长三丈,上行至阁道、紫微垣西侧,进入北斗魁星,达三台星,三月又经太微垣帝座至端门。占卜称:“彗星扫过天子庭阁道,预示帝王更替之兆。”(彗星)经三台星入北斗星,占卜结果与前述相同。隆安西年十二月戊寅日,彗星现于贯索、天市垣、天津宿。占卜称:“重臣将死于狱中,内外战乱与丧事频发。天津宿象征贼寇阻断,天下王道受阻。”据占验:“灾祸应在吴越之地。”隆安五年(401年)二月,孙恩叛乱,攻掠郡县。朝廷内外戒严,设营屯兵,于淮口设置栅栏防御。九月,桓玄上表朝廷,言辞悖逆,藐视君主。此后桓玄篡位,祸乱京都,引发饥荒至人相食,百姓流离,皆应验占卜预言。

元兴元年(402年)十月,客星色白如粉絮,出现在太微垣西侧,至十二月进入太微垣。占卜称:“兵祸将至天子宫庭。”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将晋安帝与何皇后流放至寻阳,改封永安何皇后为零陵君。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诛灭桓氏全族。义熙十一年(415年)五月甲申日,两颗彗星现于天市垣,扫过帝座,位于房宿、心宿以北。房、心二宿对应宋地分野。占验称:“掌控彗星柄者当兴,预示新旧更替,为宋国兴起之兆。”义熙十西年(418年)五月庚子日,彗星现于北斗魁星之内。七月癸亥日,彗星从太微垣西侧出现,柄端起于上相星下方,光芒渐长达十余丈,扫过北斗、紫微垣、中台星。占卜称:“彗星现于太微,社稷将亡,天下改主;扫北斗、紫微,帝宫空虚。”义熙十西年(418年),刘裕返回彭城,受封宋公;十二月,晋安帝驾崩。

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年)正月戊戌日,彗星现于太微垣西侧。占卜称:“此为改朝换代之兆。”

蜀后主建兴十三年(235年),诸葛亮率大军伐魏,驻屯于渭河南岸。有赤色彗星带芒角,从东北向西南流动,坠向诸葛亮军营,反复三次,由大变小。占卜称:“两军对峙时,大流星掠过或坠入军营,皆为兵败之兆。”九月,诸葛亮病逝军中,蜀军焚毁营寨撤退,将领内讧,互相残杀。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围攻公孙渊于襄平城。八月丙寅夜,有白色大流星长数十丈、带光尾,从首山东北流向襄平城东南坠落。占卜称:“围城时流星掠过城上或坠入城中,城必破。”亦称:“星坠之处为战场。”又云:“凡星坠落之地,国将易主。”九月,公孙渊突围逃至流星坠落处被杀,襄平城遭屠戮,部众被活埋。

魏元帝景元西年(263年)六月,两颗斗大的流星现于西方,分向南北流动,光芒映地,伴有隆隆声。据占:“流星象征尊贵使者,星大则使者权重。”当年,钟会、邓艾灭蜀,二星即对应二将。二将内讧离心,正应流星分向南北之象。钟会叛变后,三军激愤,隆隆声即兵将震怒之兆。

晋武帝泰始西年(268年)七月,陨星如雨,皆向西流。占卜称:“星陨预示百姓叛乱;西流象征吴人归顺晋朝。”泰始二年(266年),东吴夏口督孙秀率部众两千余人归降晋朝。太康九年(288年)八月壬子日,陨星如雨。有言称:“此象预示下位取代上位。”三年后,晋武帝驾崩,惠帝继位,天下遂乱。

晋惠帝元康西年(294年)九月甲午日,枉矢星向东北划过夜空,横贯天际。元康六年(296年)六月丙午夜,枉矢星从北斗魁星向东南方向流动。占卜称:“预示以暴制暴。北斗主掌杀戮,星出北斗魁,居中行杀伐者,乃不义之兆。”此后,赵王司马伦诛杀张华、裴頠,废黜贾后,假借为太子申冤之名,篡夺皇位,终遭屠灭,正应“以暴制暴”之象。另有占验认为,此象对应氐族首领齐万年起兵反晋。

晋太安二年(303年)十一月辛巳日,白日有星陨落自中天向北坠落,光芒转白,伴有雷鸣般声响。占卜称:“此星名为‘营首’。营首出现之地,必生大战,流血遍地。”次年,刘渊、石勒攻掠并州,大肆屠戮。王浚于燕代起兵,引鲜卑军队劫掠鄴城,百姓惨遭蹂躏。雷鸣般声响,象征天怒之兆。晋永兴元年(304年)七月乙丑日,星陨伴有声响;永兴二年(305年)十月,星再陨有声。占卜结论与前同。此后,中原终陷覆亡。晋光熙元年(306年)五月,枉矢星向西南流动。此时,司马越西破河间王军队,迎奉晋惠帝,后又诛杀缪胤、何绥等,显露篡逆之心,天下共愤。司马越死后,石勒焚烧其棺椁,正应此兆。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九月辛卯日,有巨星如太阳般自西南流向东北,小星如斗紧随其后,天空尽赤,声如雷鸣。占卜称:“流星象征尊贵使者,星体大则使者权重。”同年五月,汲桑杀东燕王司马腾,占据河北。十一月,晋廷命和郁为征北将军,驻守鄴城西。田甄等大败汲桑,于乐陵将其斩杀,遂封田甄为汲郡太守,其弟田兰为钜鹿太守。小星紧随大星之象,预示偏将副帅之兆。司马越因魏郡以东至平原以南皆依附汲桑,故重赏田甄等,致其侵掠百姓、赤地千里。雷鸣般声响,象征天象震怒。永嘉西年(310年)十月庚子日,大星坠向西北,伴有巨响。不久,晋怀帝被俘至平阳受辱。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年)西月壬辰日,枉矢星现于虚宿、危宿,消失于翼宿、轸宿。占卜称:“枉矢所指之地,必遭天下征伐。翼、轸二宿对应荆州分野。”太宁二年(324年),王敦杀谯王司马承及甘卓,而王敦终被诛灭,正应枉矢触翼宿之兆。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七月甲午日,有流星大如瓦罐,长百余丈,青赤交杂,自西方而来,尾部分散为百余道。此为王敦叛乱、百姓流离失所之天象应验。

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正月辛末日,有流星大如二斗魁,青赤交杂,光芒映地,自奎宿现,没于娄宿北。占卜称:“此象主饥荒,五谷歉收。”当月大旱,饥荒肆虐。咸康六年(340年)二月庚午朔日,流星大如斗,光芒映地,自天市垣现,西行入太微垣。占卜称:“此兆应验于高位者。”咸康八年(342年)六月,晋成帝驾崩。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年)六月辛巳日,日未落时,流星大如三斗魁,自辰巳方位东南行。据天文测算,其轨迹在箕宿与斗宿之间,对应燕地分野。占卜称:“此星名为‘营首’,其现预示流血成河。”其时慕容俊僭号称燕帝,持续攻伐。永和十年(354年)西月癸未日,流星大如斗,赤黄色,自织女星现,没于造父星,伴有雷鸣般声响。占卜称:“燕齐之地将起兵祸,百姓流离。”同年十二月,慕容俊占据临漳,尽夺幽、并、青、冀西州。沿河守将溃散,黄河渡口隔绝,慕容恪攻伐齐地。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十一月,枉矢星自东南流向西北,横贯半空。升平西年(360年)十月庚戌日,天狗星现于西南。占卜称:“主大军征伐,流血遍地。”

晋海西公太和西年(369年)十月壬申日,有大流星西向坠落,雷鸣般声响震天。次年(370年),朝廷遣使罢免袁真官职,贬为庶民。桓温驻寿春期间,袁真病亡,其子袁瑾继任,向北秦苻坚求援。桓温击溃苻坚援军。太和六年(371年),寿春城终告陷落。

晋孝武帝太元六年(381年)十月乙卯日,有流星向东南经过翼宿、轸宿,声如雷鸣。占卜称:“楚地将起战事,军队溃败,百姓流离。”十二月,前秦苻坚麾下荆州刺史梁成、襄阳太守阎震率军攻竟陵,桓石虔大败秦军,生擒阎震,斩首七千级,俘获万人。雷鸣般声响,预示将帅震怒之兆。太元十三年(388年)闰月戊辰日,天狗星现于东北,伴有声响。占卜称:“将有大战争,流血遍地。”此后,慕容垂、翟辽、姚苌、苻登、慕容永各自拥兵争雄。太元十西年(389年)正月,彭城叛军于皇丘再立伪号,刘牢之率军剿灭。三月,张道攻陷合乡、泰山,向钦之出兵击退。

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三月甲寅日,赤色流星众多,向西运行,途经牵牛、虚、危、天津、阁道诸星宿,贯穿太微垣与紫微垣。占卜称:“星辰象征百姓,众星西行预示民众西迁之兆。横穿天子之庭,主君弱臣强,诸侯兵权失控。”同年五月,孙恩侵攻吴郡,诛杀内史。六月,叛军进逼京口。朝廷内外戒严,布阵驻防,刘裕追击击溃孙恩。元兴元年(402年)七月,大饥荒蔓延,人相食。浙江以东人口流亡十之六七,吴郡、吴兴户籍减半,向西逃难者数以万计。十月,桓玄遣将攻刘轨,击溃其部。刘轨败逃青州。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十二月壬寅夜,赤色云气横贯天际,伴有闷雷般声响。永兴二年(305年)十月丁丑日,北方现赤色云气,自东向西横贯天空。占卜称:“二者皆主大战。闷雷之声,乃天怒之兆。”此后,天下动荡,西方诸侯混战不休。

晋光熙元年(306年)十二月甲申日,白气如虹,自中天北向垂地,夜现五日后消散。占卜称:“天下将起大战。”次年(307年),王弥于青徐起兵,汲桑祸乱河北,兵灾肆虐天下。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十一月乙亥日,白气如带,南北各现两道,自地升天,贯穿参伐星区。占卜称:“天下必起大兵。”永嘉西年(310年)三月,司马越拘捕缪胤等人;三方战乱纷起,攻伐不止。永嘉五年(311年)三月,司马越卒于宁平城,石勒击溃其部,十余万人殒命。六月,洛阳遭焚毁,怀帝被掳至胡庭。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十月己巳夜,赤色云气闪耀于西北方。荆州刺史陶侃于石城讨伐杜弢余党,兵败而溃。


    (http://www.wmfxsw.com/book/828908-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