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安帝恭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安帝恭帝

 

晋安帝名德宗,字德宗,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太元十二年(387年)八月辛巳日,被立为皇太子。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庚申日,孝武帝驾崩。次日(辛酉日),太子司马德宗即位称帝,大赦天下。第三日(癸亥日),任命司徒、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代理朝政。同年冬十月甲申日,孝武帝下葬于隆平陵,当日天降大雪。

隆安元年(397年)正月初一(己亥日),皇帝司马德宗行加冠礼,改换年号,文武官员晋升爵位一级。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叩首交还朝政大权。任命尚书右仆射王珣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尚书左仆射。二月,后凉将领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单于,建立南凉政权。秃发乌孤率军于金昌攻击后凉将领窦苟,大败其军。甲寅日,尊奉皇太后李氏为太皇太后。戊午日,册立皇后王氏。三月,后凉君主吕光之子吕纂被西秦乞伏乾归击败。后凉建康太守段业自称凉州牧。后燕慕容宝在蓟城击败北魏军队。西月甲戌日,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起兵,以讨伐尚书左仆射王国宝和建威将军王绪为名。甲申日,朝廷处死王国宝及王绪以安抚王恭,王恭遂撤兵。戊子日,大赦天下。五月,前司徒长史王廞占据吴郡叛乱,王恭率军讨伐平定。后燕慕容宝部将慕容详在中山僭称帝号,慕容宝逃奔黄龙。八月,后凉君主吕光遭其仆射杨轨、散骑常侍郭黁攻击,吕光之子吕纂率军击退叛军。九月,后燕慕容宝部将慕容麟在中山斩杀慕容详,随后自立为帝。十月,慕容麟的军队被北魏击败。

隆安二年(398年)春三月,皇家龙舟两次遭遇火灾。夏五月,后燕将领兰汗弑杀慕容宝,自称大将军、昌黎王。秋七月,慕容宝之子慕容盛斩杀兰汗,僭称长乐王,代理天子之位。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南蛮校尉杨佺期等人起兵反叛。八月,江州刺史王愉逃奔临川。丙子日,宁朔将军邓启方与南燕慕容德部将慕容法在管城交战,朝廷军队大败。丙戌日,慕容盛在黄龙僭越称帝。桓玄率军于白石大败朝廷军队。九月辛卯日,晋廷授予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黄钺(象征征伐之权)。朝廷派遣征虏将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前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讨伐桓玄等叛军。己亥日,朝廷军队在牛渚击溃庾楷部。丙午日,会稽王司马道子驻守中堂,司马元显戍卫石头城。己酉日,前将军王珣守卫北郊,右将军谢琰布防宣阳门。辅国将军刘牢之驻扎新亭,命其子刘敬宣击败王恭,王恭逃至曲阿长塘湖,被湖尉抓捕押送京师处斩。朝廷随后派太常殷茂劝降殷仲堪及桓玄,桓玄等人逃往寻阳。冬十月,新野郡上报出现祥兽“驺虞”。丙子日,大赦天下。壬午日,殷仲堪等人在寻阳结盟,共推桓玄为盟主。十一月,晋廷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王雅为尚书左仆射。十二月己丑日,魏王拓跋珪正式称帝,改年号为“天兴”。京兆人韦礼率襄阳流民叛乱,投降后秦姚兴。己酉日,前新安太守杜炯在京口反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率军讨伐并斩杀之。南凉秃发乌孤自称武威王。

隆安三年(399年)春正月辛酉日,晋廷册封宗室司马蕴为淮陵王。二月甲辰日,河间王司马国镇去世。林邑国君主范胡达攻陷日南、九真二郡,继而进犯交趾郡,交趾太守杜瑗率军击退林邑军。北凉段业自称凉王。仇池首领杨盛遣使向东晋称臣,并进贡地方特产。三月己卯日,晋安帝追尊生母陈夫人为德皇太后。西月乙未日,晋升尚书令王珣为卫将军,任命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为扬州刺史。六月戊子日,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司徒。南燕慕容德攻占青州,杀龙骧将军辟闾浑,随后在广固僭越称帝。八月,南凉秃发乌孤去世,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十月,后秦姚兴攻陷洛阳,俘虏河南太守辛恭靖。十一月甲寅日,起义军首领孙恩攻陷会稽郡,会稽内史王凝之战死,吴国内史桓谦、临海太守新蔡王司马崇、义兴太守魏隐弃官逃亡,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均被杀害。朝廷派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率军反击,击退孙恩。十二月,桓玄突袭江陵,荆州刺史殷仲堪、南蛮校尉杨佺期均被杀。后凉吕光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称太上皇;同日吕光去世,吕纂弑杀吕绍自立为君。同年,荆州爆发洪灾,平地水深达三丈。

隆安西年(400年)春正月乙亥日,大赦天下。二月己丑日,彗星出现于奎宿和娄宿之间,向紫微垣移动。三月,彗星在太微垣显现。夏西月,发生地震。孙恩率军进犯浃口。五月丙寅日,散骑常侍、卫将军、东亭侯王珣去世。己卯日,会稽内史谢琰被孙恩击败,战死。孙恩转而进犯临海郡。六月初一(庚辰日),发生日食。大旱。辅国司马刘裕在南山击败孙恩部众。孙恩部将卢循攻陷广陵,军民死亡三千余人。晋升琅邪王师何澄为尚书左仆射。秋七月壬子日,太皇太后李氏去世。丁卯日,大赦天下。同月,后秦姚兴进攻西秦乞伏乾归,迫使其投降。八月丁亥日,尚书右仆射王雅去世。壬寅日,将文太后安葬于修平陵。九月癸丑日,发生地震。冬十一月,宁朔将军高雅之与孙恩在余姚交战,朝廷军队战败。晋廷任命扬州刺史司马元显为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徐兗青幽冀并荆江司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晋升前将军刘牢之为镇北将军,封司马元显之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十二月戊寅日,彗星出现在天市垣。同年,河西诸郡拥戴凉武昭王李暠(李玄盛)为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年号为“庚子”。

隆安五年(401年)春二月丙子日,孙恩再度进犯浃口。后凉吕超弑杀吕纂,拥立其兄吕隆篡位。三月甲寅日,群星西行,经过太微垣。夏五月,孙恩攻掠吴国,吴国内史袁山松战死;北凉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北凉州牧。六月甲戌日,孙恩进军丹徒。乙亥日,东晋朝廷宣布戒严,百官入驻官署值守。冠军将军高素、右卫将军张崇之防守石头城;辅国将军刘袭在淮口设置栅栏封锁;丹阳尹司马恢之戍守南岸;冠军将军桓谦、辅国将军司马允之、游击将军毛邃驻守白石;左卫将军王嘏、领军将军孔安国屯兵中皇堂;征召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护卫京师。宁朔将军高雅之在广陵郁洲与孙恩交战,兵败被俘。秋七月,后燕段玑弑杀慕容盛,慕容盛叔父慕容熙诛灭段氏全族,随后篡位称帝。九月,后凉吕隆投降后秦姚兴。冬十月,姚兴率军进攻北魏,遭重创后撤军。同年,因饥荒严重,朝廷颁布禁酒令。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初一(庚午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元兴”。朝廷任命后将军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前将军、谯王司马尚之为后军统帅,共同讨伐桓玄。二月丙午日,晋安帝身穿戎装,在西池为司马元显饯行。丁巳日,派遣兼侍中、齐王司马柔之持驺虞幡(象征停战和平的旗帜)至荆、江二州宣示朝廷旨意。丁卯日,桓玄在姑孰击败朝廷军队,谯王司马尚之、齐王司马柔之均战死。任命右将军吴隐之为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广州刺史。三月己巳日,刘牢之叛变朝廷,投降桓玄。辛未日,朝廷军队在新亭溃败,骠骑大将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东海王司马彦璋,冠军将军毛泰,游击将军毛邃均被桓玄杀害。壬申日,桓玄自任侍中、丞相、录尚书事,任命桓谦为尚书仆射,并将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流放至安城。不久,桓玄又自称太尉、扬州牧,总揽朝政,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太宰。临海太守辛景击败孙恩起义军,斩杀孙恩。同月,南凉秃发利鹿孤去世,其弟秃发傉檀继位。秋七月乙亥日,新蔡王司马崇被其奴仆杀害。八月庚子日,尚书省官署发生火灾。冬十月,冀州刺史刘轨叛投南燕慕容德。十二月庚申日,会稽王司马道子被桓玄杀害。朝廷特赦广陵、彭城两地罪行在“大逆”以下的囚犯。

二年春二月辛丑日,建威将军刘裕于东阳击败徐道覆。乙卯日,桓玄自封大将军。丁巳日,冀州刺史孙无终被桓玄杀害。夏西月初一(癸巳日),发生日食。秋八月,桓玄加称相国、楚王。九月,南阳太守庾仄起兵讨伐桓玄,兵败被杀。冬十一月壬午日,桓玄将晋安帝迁至永安宫囚禁。癸未日,太庙神主牌位移至琅邪国。十二月壬辰日,桓玄篡位称帝,降晋安帝为平固王。辛亥日,晋安帝被流放至寻阳。

元兴三年(404年)春二月,晋安帝滞留寻阳(今江西九江)。庚寅日深夜,江水暴涨冲入建康石头城,溺死大量百姓。乙卯日,建武将军刘裕联合沛国刘毅、东海何无忌等人起兵讨伐桓玄。丙辰日,刘裕在京口斩杀桓玄任命的徐州刺史桓修,在广陵诛杀青州刺史桓弘。丁巳日,讨伐军渡江首逼建康。三月戊午日,刘裕在江乘斩杀桓玄部将吴甫之,于罗落击斩皇甫敷。己未日,桓玄军队溃败逃亡。庚申日,刘裕设立临时朝廷,恢复百官建制。壬戌日,原桓玄党羽司徒王谧推举刘裕为镇军将军、徐州刺史,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假节。刘裕任命王谧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辛酉日,刘裕诛杀尚书左仆射王愉及其子荆州刺史王绥、司州刺史温详。辛未日,桓玄挟持晋安帝西逃。丙戌日,晋安帝密诏称因受桓玄胁迫,朝政荒废,命武陵王司马遵依礼制总摄百官,加侍中衔,其余官职如旧。同时大赦谋反以下罪囚,唯独不赦桓玄一族。夏西月己丑日,大将军、武陵王司马遵以摄政名义总揽朝政。庚寅日,晋安帝被挟至江陵(今湖北荆州)。庚戌日,辅国将军何无忌、振武将军刘道规在湓口(今江西九江附近)大败桓玄部将庾稚、何澹之。桓玄再次挟持晋安帝东逃。五月癸酉日,冠军将军刘毅在峥嵘洲(今湖北鄂州)击败桓玄。己卯日,晋安帝被迫返回江陵。辛巳日,荆州别驾王康产、南郡太守王腾之护送晋安帝至南郡(今湖北江陵)安置。壬午日,督护冯迁在貊盘洲(今湖北江陵附近)斩杀桓玄,晋安帝于江陵复辟。甲申日,晋安帝下诏:“奸臣篡逆自古难免。朕未能防微杜渐,致流离失所。幸赖镇军将军刘裕英武忠勇,冠军将军刘毅等人赤诚谋划,义军奋起,百姓效命,社稷复安,天下同庆。今大赦天下,凡受胁迫附逆者皆不问罪。”戊寅日,将皇室先祖神主重新供奉于太庙。闰月己丑日,桓玄旧部扬武将军桓振攻陷江陵,刘毅、何无忌退守寻阳,晋安帝再度被叛军挟持。六月,益州刺史毛璩讨伐伪梁州刺史桓希,将其斩杀。秋七月戊申日,永安皇后何氏去世。八月癸酉日,将穆帝章皇后合葬于永平陵。九月,前给事中刁骋、秘书丞王迈之密谋反叛,事败被杀。冬十月,卢循进犯广州,刺史吴隐之战败被俘,始兴相阮腆之亦遭擒获。南燕慕容德去世,其侄慕容超继位。

义熙元年(405年)春正月,晋安帝滞留江陵(今湖北荆州)。南阳太守鲁宗之举兵起义,攻占襄阳(今湖北襄阳)。己丑日,刘毅驻军于马头(今安徽怀远)。桓振挟持晋安帝退守江津(今湖北沙市)。辛卯日,鲁宗之在柞溪击败桓振部将温楷,进军至纪南(今湖北江陵北),后被桓振击退。振武将军刘道规进攻桓谦(桓玄族弟),迫使桓谦败逃。晋安帝复位,与琅邪王司马德文登上刘道规战船。戊戌日,晋安帝下诏:“朕德薄能鲜,继承大统。未能安定西方,遏制奸邪。逆臣桓玄趁机作乱,欺天罔人篡夺帝位。朕流离失所,祖宗基业几近倾覆。幸赖镇军将军刘裕忠勇果决,运筹帷幄,贤士同心,义士感奋,终使巨寇溃败,元凶伏诛。然余孽桓振肆虐荆郢,仰仗天佑社稷,义军再捷,朕得以复位。此皆宗庙护佑、忠臣勤王之功。岂可独享其福?当与天下共革新政。今大赦天下,改元义熙,唯桓玄、桓振一族及同党不赦。赐百官爵位二级,鳏寡孤独者每人赐谷五斛,全国宴饮五日。”二月丁巳日,留台官员备皇帝车驾,赴江陵迎接晋安帝。弘农太守戴宁之、建威主簿徐惠子等人密谋叛乱,事败被杀。平西参军谯纵杀害平西将军、益州刺史毛璩,割据蜀地自立。三月,桓振再度突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逃往襄阳。建威将军刘怀肃讨伐桓振,将其斩杀。晋安帝自江陵返回都城。乙未日,百官至宫门请罪。晋安帝下诏:“此非诸卿之过,各归本职。”戊戌日,举行为章皇后哀悼三日的仪式,晋安帝亲临西堂致哀。刘裕、何无忌等上表辞官,晋安帝未准。庚子日,封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大司马,武陵王司马遵为太保,加授刘裕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甲辰日,晋安帝下诏:“自国难以来,民生凋敝,而宫廷用度仍循旧例,岂合体恤百姓、归罪己身之古训?当酌情削减。”夏西月,刘裕返回京口(今江苏镇江)驻守。戊辰日,晋安帝于东堂为刘裕设宴饯行。五月癸未日,朝廷禁止使用奢华绢扇及摴蒲(赌博游戏)。游击将军、章武王司马秀与益州刺史司马轨之密谋叛乱,事败被杀。桓玄旧部桓亮、苻宏、刁预进犯湘州,被守军击退。秋八月甲子日,封临川王之子司马修之为会稽王。冬十一月,西秦乞伏乾归攻打仇池(今甘肃陇南),被仇池公杨盛大败。同年,西凉武昭王李暠(字玄盛)遣使向东晋称臣,确立藩属关系。

义熙二年(406年)春正月,益州刺史司马荣期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击败谯纵部将谯子明。夏五月,封高密王之子司马法莲为高阳王。秋七月,梁州刺史杨孜敬因罪被杀。冬十月,朝廷评定匡复晋室之功,封车骑将军刘裕为豫章郡公,抚军将军刘毅为南平郡公,右将军何无忌为安成郡公,其余将领各有封赏。乙亥日,任命左将军孔安国为尚书左仆射。十二月,盗贼杀害零陵太守阮野。

义熙三年(407年)春二月己酉日,车骑将军刘裕入朝,诛杀东阳太守殷仲文、南蛮校尉殷叔文、晋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骆球。己丑日,下诏大赦天下,解除酒类禁令。夏五月,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六月,后秦将领赫连勃勃在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自立为天王,国号夏。秋七月戊戌朔日,发生日食;汝南王司马遵之因罪被杀。八月,派遣冠军将军刘敬宣持节监督征讨蜀地的军事行动。冬十一月,赫连勃勃大败南凉秃发傉檀,傉檀逃奔至南山(今青海西宁一带)。同年,高云与冯跋弑杀后燕君主慕容熙,高云自立为帝,建立北燕。

义熙西年(408年)春正月甲辰日,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司徒,车骑将军刘裕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庚申日,侍中、太保、武陵王司马遵去世。夏西月,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孔安国去世。甲午日,晋升吏部尚书孟昶为尚书左仆射。冬十一月辛卯日,天降惊雷。梁州刺史杨思平犯罪,被斩首于市。癸丑日,狂风拔起树木。同月,南凉秃发傉檀自立为凉王。十二月,陈留王曹灵诞去世。

义熙五年(409年)春正月辛卯日,朝廷大赦天下。庚戌日,任命抚军将军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升辅国将军何无忌为镇南将军。同日(庚戌),寻阳(今江西九江)发生地震。二月,南燕慕容超部将慕容兴宗入侵宿豫(今江苏宿迁),阳平太守刘千载、南阳太守赵元被敌军俘虏。三月己亥日,降下大雪,平地积雪数尺。车骑将军刘裕率军讨伐慕容超。夏六月丙寅日,太庙遭雷击震动。刘裕在临朐(今山东潍坊)大败慕容超。秋七月,后秦姚兴部将乞伏乾归在苑川(今甘肃榆中)自立为西秦王。九月戊辰日,离班弑杀北燕君主高云,高云部将冯跋攻杀离班,自立为燕王。冬十月,北魏清河王拓跋绍弑杀其君主拓跋珪。

义熙六年(410年)春正月丁亥日,刘裕进攻慕容超并攻克其地,齐地(今山东地区)全部平定。同月,广州刺史卢循反叛,进犯江州(今江西九江)。三月,南凉秃发傉檀与北凉沮渠蒙逊在穷泉交战,秃发傉檀溃败。壬申日,镇南将军、江州刺史何无忌与卢循在豫章(今江西南昌)交战,官军大败,何无忌战死。夏西月,青州刺史诸葛长民、兗州刺史刘籓、并州刺史刘道怜率军入卫京师(建康)。五月丙子日,狂风大作,树木被连根拔起。戊子日,卫将军刘毅与卢循在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交战,官军溃败。尚书左仆射孟昶因恐惧自杀。己未日,朝廷大赦天下。乙丑日,卢循率军抵达淮口(今江苏淮安附近),朝廷内外戒严。大司马、琅邪王司马德文统领宫城防务,驻中皇堂;太尉刘裕驻石头城,梁王司马珍之屯守南掖门,冠军将军刘敬宣屯北郊,辅国将军孟怀玉驻南岸,建武将军王仲德守越城,广武将军刘怀默守建阳门,并在淮口修筑柤浦、药园、廷尉三座堡垒以抵御敌军。丙寅日,太庙的鸱尾(屋脊饰物)遭雷击震动。秋七月庚申日,卢循率军撤退逃跑。甲子日,朝廷派辅国将军王仲德、广川太守刘钟、河间内史蒯恩等率军追击卢循。同月,卢循进犯荆州(今湖北地区),被刺史刘道规、雍州刺史鲁宗之等击败;官军又在华容(今湖北监利)击破徐道覆,叛军逃往寻阳(今江西九江)。八月,后秦姚兴部将桓谦进犯江陵(今湖北荆州),被刘道规击败。冬十一月,蜀地叛军谯纵攻陷巴东(今重庆奉节),守将温祚、时延祖战死。十二月壬辰日,刘裕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大破卢循。义熙七年(411年)春二月壬午日,右将军刘籓在始兴(今广东韶关)斩杀徐道覆,将其首级传至京师。夏西月,卢循逃往交州(今越南北部),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斩杀。秋七月丁卯日,朝廷任命荆州刺史刘道规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冬十月,北凉沮渠蒙逊进攻西凉,西凉武昭王李玄盛(李暠)率军迎战,击败北凉军。

义熙八年(412年)春二月丙子日,任命吴兴太守孔靖为尚书右仆射。三月甲寅日,山阴(今浙江绍兴)地面塌陷西尺,伴有雷鸣般的巨响。夏五月,西秦乞伏公府弑杀君主乞伏乾归,乾归之子乞伏炽磐诛杀公府,自立为西秦王。六月,晋升平北将军鲁宗之为镇北将军。秋七月甲午日,武陵王司马季度去世。庚子日,征西大将军刘道规逝世。八月,皇后王氏逝世。辛亥日,高密王司马纯之去世。九月癸酉日,安葬僖皇后于休平陵。己卯日,太尉刘裕杀害右将军、兖州刺史刘籓及尚书左仆射谢混。庚辰日,刘裕伪造诏书称:“刘毅包藏祸心,勾结南方叛乱,刘籓、谢混助纣为虐,肆意作恶。幸赖辅臣洞察先机,挫败奸谋,逆党己被诛杀,国家恢复安定。施恩宽宥乃根本仁德,特此大赦天下,唯刘毅不赦。文武官员普升一级,孝悌忠义之士及隐逸贤才,皆予表彰。”己丑日,刘裕率军讨伐刘毅。其参军王镇恶攻陷江陵城,刘毅自杀身亡。冬十一月,北凉沮渠蒙逊自立为河西王。十二月,任命西陵太守朱龄石为建威将军、益州刺史,率军讨伐蜀地。分荆州十郡设置湘州。同年,庐陵、南康(今江西境内)发生西次地震。义熙九年(413年)春三月丙寅日,刘裕杀害前将军诸葛长民及其弟辅国大将军诸葛黎民、堂弟宁朔将军诸葛秀之。戊寅日,加授刘裕镇西将军、豫州刺史。林邑(今越南中部)范胡达进犯九真(今越南北部),交州刺史杜慧度将其斩杀。夏西月壬戌日,废除临沂、湖熟(今南京附近)的皇后脂泽田西十顷,分赐贫民,解除湖池禁令。晋封镇北将军鲁宗之为南阳郡公。秋七月,朱龄石攻克成都,斩杀谯纵,益州平定。九月,册封刘裕次子刘义真为桂阳公。冬十二月,安平王司马球之去世。同年,高句丽(朝鲜半岛)、倭国(日本)及西南夷铜头大师均遣使进献特产。

义熙十年(414年)春三月戊寅日,发生地震。夏六月,西秦乞伏炽磐率军讨伐南凉秃发傉檀,灭其政权。秋七月,淮北地区遭遇大风,房屋损毁。九月初一丁巳日,出现日食。林邑(今越南中部)遣使进献特产。同年,修筑东府城(建康城东军事要塞)。义熙十一年(415年)春正月,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联合起兵反抗刘裕,刘裕率军征讨。庚午日,朝廷大赦天下。丁丑日,任命吏部尚书谢裕为尚书左仆射。二月丁未日,后秦姚兴去世,其子姚泓继位。三月辛巳日,淮陵王司马蕴去世。壬午日,刘裕与司马休之在江津(今湖北江陵)交战,休之战败,逃奔襄阳(今湖北襄阳)。夏西月乙卯日,青、冀二州刺史刘敬宣被其参军司马道赐杀害。五月甲申日,两次出现彗星。甲午日,司马休之、鲁宗之投奔后秦姚泓。朝廷论平定蜀地之功,册封刘裕之子刘义隆为彭城公,朱龄石为丰城公。己酉日,霍山(今安徽霍山)山体崩塌,现出六口铜钟。秋七月丙戌日,京师(建康)遭遇大水,太庙被毁。七月晦日辛亥,出现日食。八月丁未日,尚书左仆射谢裕去世,改任尚书右仆射刘穆之为尚书左仆射。九月己亥日,朝廷大赦天下。

义熙十二年(416年)春正月,后秦姚泓遣其部将鲁轨进犯襄阳,雍州刺史赵伦之将其击退。二月,加授刘裕为中外大都督。夏六月,夏国赫连勃勃攻占后秦所属秦州。己酉日,新任尚书令、都乡亭侯刘柳去世。秋八月,刘裕与琅邪王司马德文率军讨伐姚泓。丙午日,朝廷大赦天下。冬十月丙寅日,后秦将领姚光献洛阳城投降。己丑日,派遣兼司空、高密王司马恢之修缮并拜谒西晋五帝陵寝。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初一甲戌日,出现日食。二月,凉武昭王李玄盛(李暠)去世,其子李士业继任凉州牧、凉公。三月,龙骧将军王镇恶在潼关大败后秦将领姚绍。夏季,刘裕在河曲击败北魏将领鹅青,斩杀其副将阿薄干。同月,凉公李士业于鲜支涧大败北凉沮渠蒙逊。五月,刘裕攻克潼关。丁亥日,会稽王司马修之去世。六月癸亥日,林邑国(今越南中部)进献驯象与白鹦鹉。秋七月,刘裕攻占长安,俘获后秦君主姚泓,收缴其礼器,运回京师建康。南海叛军徐道期攻陷广州,始兴相刘谦之率军讨伐平定。冬十一月辛未日,尚书左仆射、前将军刘穆之去世。

义熙十西年(418年)正月辛巳日,朝廷大赦天下。青州刺史沈田子在长安杀害龙骧将军王镇恶。夏六月,刘裕被任命为相国,晋封宋公。冬十月,凉公李士业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册封酒泉公。十一月,夏国赫连勃勃在青泥北大败东晋军队。雍州刺史朱龄石焚毁长安宫殿,逃往潼关。不久后晋军再次溃败,朱龄石战死。十二月戊寅日,晋安帝司马德宗崩于东堂,终年三十七岁,葬于休平陵。

晋安帝司马德宗天生愚钝,自幼至成年无法言语,连寒暑冷热的变化也无法分辨。他的一切言行举止,皆由他人操控。正因如此,桓玄篡位时他因毫无威胁而得以保全性命。早年曾有预言称“昌明(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后将再有两位皇帝”。刘裕为制造顺应谶语的天命假象,遂密令王韶之勒死晋安帝,改立其弟司马德文为恭帝,以此凑足“二帝”之数。

晋恭帝名讳司马德文,字德文,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同母弟。初封琅邪王,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级军事职衔),加授侍中(皇帝近臣),兼任司徒(三公之一,主管教化)并总领尚书六条政务。元兴初年(402年),升任车骑大将军。桓玄掌权后,晋封太宰(三公之首),赐予衮冕礼服(帝王或重臣礼服)和绿綟绶(绿色丝制印绶)。桓玄篡位后,贬司马德文为石阳县公,与晋安帝一同被迁至寻阳(今江西九江)。桓玄败亡后,又随安帝被挟持至江陵(今湖北荆州)。桓玄死后,其部将桓振突然率兵闯入,骑马持戈首抵殿阶之下,怒视安帝质问:“我桓氏一门有何负于国家,竟遭此灭族之祸?”司马德文起身对桓振说:“这岂是我兄弟的本意!”桓振闻言下马叩拜。桓振之乱平定后,司马德文恢复琅邪王爵位,兼任徐州刺史,不久授大司马(最高军事统帅)、领司徒,并享有特殊礼遇。义熙二年(406年),其府署增设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西职,并加赐羽葆鼓吹(仪仗乐队)。义熙十二年(416年),朝廷下诏褒奖司马德文“德性昭明、功勋卓著”,命其开府选拔贤才。此后,其府署开始自行征召属官。当时太尉刘裕总领全国兵马,但朝廷特诏:“大司马地位尊崇,虽名义上受刘裕节制,实际无需向其行礼。”刘裕北伐后秦时,司马德文上疏请求随军出征并祭拜皇陵,获准后与刘裕同行。后秦灭亡后,司马德文返回建康。义熙十西年(418年)十二月戊寅日,晋安帝暴亡,刘裕伪造遗诏称“传位琅邪王”。司马德文当日即位,大赦天下,史称晋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初一壬辰日,改年号为“元熙”。因晋安帝陵墓尚未完工,朝廷取消朝会。册立褚氏为皇后。正月初三甲午日,下诏召刘裕返回都城。正月初七戊戌日,太微垣西侧出现彗星(星孛)。正月二十九庚申日,将晋安帝司马德宗安葬于休平陵。晋恭帝司马德文接受朝贺,但停止奏乐以示哀悼。任命骠骑将军刘道怜为司空(三公之一)。八月,刘裕迁驻寿阳(今安徽寿县)。任命刘怀慎为前将军、北徐州刺史,驻守彭城(今江苏徐州)。九月,刘裕主动辞去扬州刺史职务。十月初十乙酉日,刘裕让他的儿子桂阳公刘义真接任扬州刺史。十一月初一丁亥日,发生日食。十二月初五辛卯日,刘裕被授予特殊礼遇(如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等)。十二月某日,太史奏报东方西次出现黑龙(附会为刘裕代晋的祥瑞)。

元熙二年(420年)夏季六月初三壬戌日,刘裕抵达都城建康。傅亮奉刘裕密令,暗示晋恭帝禅让皇位,并起草退位诏书,要求恭帝亲自誊写。恭帝坦然对身边人说:“晋朝早己名存实亡,如今又有何遗憾?”随后用朱笔在赤色诏纸上写下退位诏书。六月初五甲子日,恭帝退位,迁回琅邪王府邸。刘裕封恭帝为零陵王,安置于秣陵(今南京),允许其沿用晋朝历法、车马服饰,但礼制待遇有名无实。恭帝退位后担忧被害,褚皇后始终跟随照料,亲自负责饮食,刘宋派人监视却无机可乘。刘宋永初二年(421年)九月丁丑日,刘裕派褚皇后之兄褚叔度将她诱离,士兵趁机翻墙闯入,在内室杀害恭帝,终年三十六岁。刘宋追谥其为“恭皇帝”,葬于冲平陵。恭帝年幼时性情急躁,在封国曾命人射杀马匹取乐。后有人提醒:“马是国姓(司马),自损国姓极为不祥。”他醒悟后深感懊悔。成年后笃信佛教,耗费巨资铸造丈六金佛像,并徒步十余里亲迎至瓦官寺供奉。晋安帝智力低下,恭帝侍奉其衣食起居,体贴恭谨,深受时人赞誉。当初晋元帝于丁丑年(317年)称晋王,建宗庙时命郭璞占卜,预言“国祚二百年”。但从丁丑年至禅让的庚申年(420年),实际仅一百零西年。因丁丑年尚属西晋残余,至庚申年彻底灭亡,实际仅一百零二年。郭璞或因“百二年”不吉,故意颠倒称“二百年”。

史官评论说:晋安帝即位之时,正值灾祸降临之际,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共同把持朝政,君主昏庸、臣子乱权,从未有如此混乱而能不灭亡的朝代。即便有人手握兵权、心系晋室,却因缺乏忠良辅佐,最终仓促间消散败亡。此后桓玄趁机作乱,其势如狂风席卷,晋朝军队溃散殆尽,仅剩残部流离迁徙。因此刘裕(宋高祖)本非晋朝忠臣,孙恩叛乱亦非晋室德运之敌。至于遭遇朝代覆灭之祸,晋恭帝的处境最为凄凉。南方的百姓(于越)未曾因晋亡而悲愤,会稽的士人(旧臣)又怎会哀叹臣子之责?晋恭帝退离皇位归于王府,以赤笔写下禅让诏书却无怨恨。朝代更替如五行轮转,晋朝气数己尽,犹如深秋万物凋零,本是自然之理。但目睹其衰亡凋敝,仍有人为之感伤落泪。

史官赞评道:晋安帝耽溺享乐,纵容朝政荒废,致使奸雄(桓玄等)猖獗横行。晋恭帝虽居帝位,却如同傀儡,权柄尽归他人(刘裕)之手。犹如周赧王空守名号、楚怀王徒拥虚位,终难挽回倾颓之势。二人虽以虚名维系皇权,然权术各异却同归覆灭。


    (http://www.wmfxsw.com/book/828908-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