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兵在精不在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5章 兵在精不在多

 

郑畋说完,满脸期盼的望着顾昊,然而顾昊面色始终如常,古井无波。

“郑相公的意思我己经听明白了,只可惜,虽然我们一起并肩作战过,但你我不可能一条心。”

大唐早就积重难返,成了宰相,即便掌控了这个烂船,想要转向耗费的力气比新建一个王朝多十倍。

而且顾昊也不想头上多个会指手画脚的皇帝。

他想要的,自己会去拿,不需要所谓的圣人来赐予。

自古以来,糊裱匠就没有好下场的,成了大唐的糊裱匠,不仅要应对财政问题,藩镇问题,宦官问题,还要应对外族入侵问题。

相比这诸多问题,我另起灶炉不不轻松的多?

说句不好听的,顾昊己经成了气候,不需要看谁的脸色了,那个还在蜀中的圣人,能给他的也就一个名义了。

事实上,顾昊己经成了拯救大唐的英雄。

率领数千兵马从绥州南下,在大唐最为难的时候,多次打败黄巢军队,最后更是在朝廷联军收服长安失败,被黄巢大军追杀,节节败退的时候,义无反顾以少打多,在战场上一锤定音,击败了黄巢军主力,于万军从中斩杀黄巢。

扶狂澜于既倒,挽大厦之将倾!

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

这些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郑畋长长叹息,满脸失望,两人算是不欢而散,不过还不至于撕破脸皮,相互之间的交情还在,但立场以后便是相对的了。

战争还没打完,黄巢虽然死了,主力也是逃的逃,死的死,被俘的俘,但黄巢之前派出去衔尾追杀的黄巢军却回到了长安据守。

唐宏夫、朱玫等差点死在追杀中的军头也带着自己的军队重新回到了长安之外,本来己经分崩离析的朝廷联军又组建了起来。

围困长安的时候,黄巢的头颅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蜀中,圣人大喜过望,封赏像是雨点一样砸了下来。

朱玫之前的邠宁节度使其实只是自封的,和王重荣的河中节度使一样,都是没有得到朝廷承认的,虽然贸然进入长安遭遇了大败,但还是得到了正式的名分,成为朝廷册封的邠宁节度。

王重荣这厮要是不贪泼天大功,死在长安中,他的河中节度使也必然会得到承认。

唐宏夫本就是朔方节度使,不需要正式册封,这厮属于心向大唐的,给他加了个中书门下平章事。

郑畋、王处存也各有封赏。

几乎所有来长安参与讨伐黄巢的军头,都得到了封赏。

唯有顾昊,这一次没有任何册封,但大家都明白,不是朝廷不册封,而是在憋大的。

准确的说就是顾昊的功劳太大,大到朝廷为他的封赏而头痛。

偏向于顾昊的,自然是想着封赏越大越好。

看不惯他的,自然想把功劳往下压。

大家都吃到了讨伐黄巢这个蛋糕,而佣兵近十万却按兵不动,不来勤王的高骈倒了大霉,朝廷和他彻底撕破脸皮,罢免他他身上的一切职务。

从朝廷层面上来说,他己经没了兵权,如果接下来他无法掌控局面,下面的人来个以下克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后世大家总调侃小日子喜欢以下克上,实际上在晚唐,藩镇中以下克上也是家常便饭。

朝廷给的大义,大部分时候都没用,相当于废纸。

可这玩意用好了,也是能减少许多麻烦的,能压制住手下的野心家。

代表人心的大义,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反正杀了黄巢,大家名义上都升官或者转正了,只有顾昊没有得到封赏,他在好奇,朝廷会给他鼓捣出什么样的封赏。

反正给少了他不答应。

围城的这段时间内,顾昊听到了李克用率领一万骑兵千里迢迢赶到京兆府的消息,比历史上提早了一年多,大概是看到这块蛋糕快被啃完,匆忙率兵赶来。

不过李克用在北边,顾昊在东边,虽然对李克用和他麾下的李存孝很好奇,但顾昊正忙着整合黄巢军降兵,没闲心去做杂事。

主力六万余人,伤亡两万人,逃走了一万五千人,被俘虏了两万五千人,数量比较平均。

顾昊一个人就挑走了一万五千人,还是最精锐的那批人,剩下那批人就让郑畋和王处存去挑选了。

决战之前,他麾下近五千人,一半都是降兵,收了这一万五千降兵,他麾下绝大多数都是降兵了,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

离开绥州手下就两千八百人,现在加上辅兵,奔两万去了,膨胀的速度委实惊人。

最重要的是顾昊麾下全是精锐,别看高骈麾下有个七八万兵马,除了河北三镇,天下各藩镇也就高骈的兵马数量最多了。

至于河北三镇,最强的魏博镇,兵力稳稳的超过十万,达到十五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成德镇也应该达到了十万。

就算是最弱的卢龙镇,兵力也超过了五万。

说回高骈,他麾下七八万兵马,都拉不出顾昊麾下这般精锐的两万兵马,拉出一万就顶天了。

顾昊和手下诸多将领再三强调,短时间内决不能在扩兵了,先把手下这近两万兵马练好。

兵在精不在多,供养兵马的粮食消耗非常惊人,顾昊的地盘粮食产量本就不多,这就决定他目前只能走精兵路线。

顾昊己经想好了,麒麟军自然要保留,不过会从麒麟军中拉出一部分老人,结合全忠军,新建一支军队,就叫做镇武军。

所谓的全忠军终归只是顾昊之前的戏言,朱全忠都被顾昊斩杀了,顾昊想了想还是改名吧。

但这些想法这回去的事情。

与此同时,顾昊的‘移民’政策还在继续,他竖起的大旗吸引了很多饱受战争之苦的京兆府百姓。

从实施这个计划开始,前往绥州的百姓己经超过了万人。

顾昊还细化了一下‘移民’政策,对有一技之长的工匠、马夫、大夫、兽医等等有优待政策。

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移民到绥州,短时间内看不出明显的变化,两三年后就能看到明显的变化了。


    (http://www.wmfxsw.com/book/824125-1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