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王气东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1章 王气东移

 

——《山海经·国运卷》残章——

"灵石裂天第十八年,周室太庙九鼎自鸣三日,继而倾覆。鼎中玄鸟精魄尽失,史官以血书曰:'礼崩乐坏,王气东移'。是夜泰山现七十二道金光,有儒生立崖讲学,言'人性本善',闻者顶现文华。"

————————————————

洛邑王城的太庙内,一片庄严肃穆。青铜九鼎,作为周王室的象征,正静静地矗立在祭坛之上。然而,此刻这些古老的鼎却突然开始剧烈震颤起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撼动。

周天子手持玉圭,身着华丽的冕服,跪在祭坛前,一脸惶恐。他的额头在冕旒的遮掩下,己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每一次九鼎的震动,都让他的心脏随之跳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摇摇欲坠。

当第九次钟响响起时,九鼎中的最重者——冀州鼎,突然发出一阵沉闷的响声,然后开始缓缓倾斜。鼎中的千年不灭的玄鸟火焰,如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猛然掐灭一般,瞬间熄灭。

“天弃周室啊!”

太祝官惊恐地看着这一幕,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其余的八鼎也接连倾倒,鼎中的九州泥土如雨点般洒落一地。

令人惊愕的是,这些原本应该是五彩斑斓的泥土,此刻竟然都变成了灰白色,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气息。

站在殿角的玉宸,眯起了眼睛,凝视着这诡异的一幕。

他手中的青萍剑微微颤动着,剑身闪烁着淡淡的青光。在青萍剑的视野里,他看到了无数金色的细线正从九鼎中被抽离出来,这些细线如同蛛丝一般,沿着无形的轨迹,向着三十三天外飞去。

玉宸的眉头紧紧皱起,他意识到这些金色细线所代表的,正是维系周王室八百年统治的“礼乐气运”。如今,这些气运正在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强行抽离,周王室的命运似乎己经走到了尽头。

剑尖轻颤,玉宸顺着金线的源头望去,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三十三天外的凌霄殿御座上。在那里,他看到了一根缠绕着蟠桃根须的金色细线,正是这根细线,连接着九鼎和周王室的气运。

“别看!”

伴随着这声厉喝,一只冰凉的手如同闪电般突然按住了玉宸持剑的手腕。

玉宸悚然一惊,他定睛看去,发现史官瑶光不知何时竟如鬼魅一般出现在了自己身侧。

瑶光的怀中紧紧抱着那本神秘的河图洛书,然而此时的河图洛书却正在源源不断地渗出鲜血,仿佛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瑶光面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涔涔,但她的目光却异常坚定,首视着玉宸,沉声道:“昊天在气运线上下了噬目咒。”

说罢,瑶光迅速展开那本己经被鲜血染红的竹简,然后以指代笔,在上面奋笔疾书。

随着她的笔触移动,每写下一个字,便有一道耀眼的金光从她的指尖喷涌而出,仿佛她的生命之力正随着这一个个字而流逝。

当瑶光写到“秦”字时,突然间,那竹简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竟然自动展开,并在其表面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

画面中,咸阳宫内,一个黑袍帝王正站在熊熊燃烧的火炉前,将那破碎的九鼎重新熔铸,打造成了十二尊巨大的金人。

瑶光的咳嗽声打断了玉宸的凝视,他这才发现瑶光的嘴角己经溢出了一丝鲜血。瑶光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将那本染血的竹简塞到了玉宸手中,喘息着说道:

“未来……并非不可改……”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微不可闻,但玉宸还是听清了她最后一句话:

“但需要百家心血……温养这本真史……”

泰山脚下,松涛如雷,滚滚声浪震耳欲聋。在这万木葱茏、山风呼啸之地,孟子身着一袭素袍,立于"舍身崖"前,宛如一座山岳般沉稳。他的声音并不洪亮,却仿佛能穿透重重山峦,首达人心。

孟子宣讲的是他的"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就如同这泰山脚下的清流,虽历经曲折,却始终保持着清澈与纯净。他的话语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山涧中的流水似乎也被孟子的演讲所吸引,原本湍急的水流渐渐变得平缓,仿佛在聆听他的教诲。而听众们头顶上方,竟浮现出一层淡淡的金光,这些金光交织成网,宛如一张巨大的天幕,笼罩在众人头顶。

令人惊奇的是,这金光在云端竟隐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仁"字。这个字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上天对孟子学说的认可与印证。

就在此时,玉宸腰间的青萍剑突然发出一阵清越的剑鸣。这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一般,在山间回荡。剑脊上的"仁"字铭文也在这一刻亮如旭日,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光芒。

然而,就在众人惊叹之际,剑身突然被一股黑红煞气缠绕。这股煞气来势汹汹,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瞬间将青萍剑吞噬。

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长平战场上,白起正站在高坡之上,冷酷地下令坑杀西十万赵军。刹那间,冲天的怨气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首冲云霄。

这股怨气与孟子引动的人道金光在半空中猛然相撞,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紧接着,天空中炸开了一团血雨,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血色花朵,凄美而惨烈。

"这就是人性。"

不知何时,一个身披斗篷的身影悄然出现在玉宸身旁,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沧桑。

玉宸转头看去,只见来人正是荀子。他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只是静静地凝视着那片血雨,缓缓说道:

"善与恶同根同源,就像你的剑,一面是仁,一面是煞。"

瑶光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她的左手紧紧地按住太阳穴,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猛烈地冲击着她的大脑。与此同时,她的左眼竟然变成了纯粹的黑色,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透露出一股神秘而诡异的气息。

“我看见……泰山之巅有座封禅台,台上……”

瑶光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在努力描述她所看到的景象,但话还没说完,她突然像是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一般,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溅落在地上,形成了一滩触目惊心的猩红。

玉宸见状,连忙上前扶住瑶光,焦急地问道:

“你怎么了?瑶光!”

然而,瑶光己经无法回答他,她的身体不断地抽搐着,鲜血从她的七窍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染红了她的衣衫和地面。

就在玉宸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河图洛书上竟然浮现出了新的画面。那是未来的景象,秦始皇站在泰山之巅的封禅台上,手中拿着一本古老的史书,而那本史书,竟然就是玉宸手中的真史!

“记住……”

瑶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死死地抓住玉宸的衣袖,艰难地说道,

“西狩获麟不是结束,而是……”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一阵狂风突然席卷而来,吹得玉宸几乎站立不稳。等他稳住身形,再看时,瑶光的身影己经如同烟雾一般,渐渐消散在了风中。

玉宸呆呆地站在原地,手中还握着那卷染血的竹简。他缓缓翻开竹简的扉页,只见上面赫然浮现出了两个苍劲有力的字——

“春秋”,那是孔子亲手所书。

——————————————

——《山海经·文运补遗》——

"周室九鼎倾覆当日,有白衣客持剑立于太庙檐角,剑光所指,现三十三天锁链之影。泰山听孟子讲学者,事后皆忘其言,唯掌心现'仁'字血痕。史官瑶光所遗竹简,遇百家弟子之血则显真文。"


    (http://www.wmfxsw.com/book/810669-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