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又逼走了一个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六章:又逼走了一个儿子

 

林王氏被二儿媳妇堵得一口气上不来下不去的难受,她看到老二和林明正都站在赵氏身后面无表情的看着她,她第一次明白的感受到,老二一家对她的不满。

“你们,你们忤逆不···”

林二柱猛地走了过来看着他娘,眼里都是伤心和失望:“娘,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忤逆不孝,这样的话传出去,您是想要我们一家子都去死吗?

您就算看不起我,我就算没有大哥有本事,这些年我累死累活的干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我们也罪不至死吧,您就算看重大哥,难道我就是臭水沟里捡来的吗?您这么说考虑过我和我的孩子以后要怎么做人嘛?”

林王氏被林二柱字字泣血的质问逼的哑口无言,她看着老二的眼睛忽然有些承受不了的后退一步。

林明正看着他爹那难受的样子,心里憋得难受,猛地站了出来:“看来阿奶眼里我们都是无关紧要的人,只有大伯一家才是你的亲人。

爹,娘,咱们搬出去吧,现在就搬,没有房子咱们就先搭个草棚子,咱不在这受窝囊气,以后就算吃糠噎菜,就算要饭,饿死,我们也绝不会要到阿爷,阿上。”

这最后一句话是对着走出来的林老头吼出来的。

林明正是林家的长孙,在林老头心里他是不一样的,林大柱和小王氏结婚后孩子怀了几个,但都莫名其妙的流了,老林头那时候很担心老大会不会绝后

林明正出生就很壮实,他那时候很喜欢这个孙子的,但随着大房林明宗的出生,他对这个大孙子的喜欢渐渐偏移了,这时候长孙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因为林老头和林王氏都更看重长子一家,对于长孙没有出生在大房很是失望,对林明正这个长孙,也渐渐的只当成普通孙子。

林老头在林王氏冲出去的时候就知道要坏菜,这个老婆子蠢得啊,真要把老二给得罪死啊。

等他出来想要阻止的时候,就听到了长孙的这句话,林老头眼里闪过错愕,闪过一丝后悔,在见到林明正的眼神后,他知道,这个孙子也恨上了他们。

林老头心里越来越难受,先是老三一家,再是老二一家,他的西个儿子被折腾的没了俩,他万分后悔,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更后悔的还在后面呢。

林二柱和赵氏对视一眼后咬牙道:“好,搬家,你们在家收拾东西,我去找空房子,咱们先租村里的空房子住着,咱不靠任何人,宁愿饿死,也不当这个窝囊废。”

林二柱当即就走了出去,林王氏气的追上去就捶了他两拳:“老二啊,老二,我是你娘,你就是这么对你娘的,当娘说你两句都说不得了吗?

你可真是白眼狼啊,娶了媳妇就忘了娘,你,你简首不孝。”

林二柱眼睛通红,看着林王氏崩溃道:“我不孝,我白眼狼?这些年家里的重活累活是谁拼死拼活的干的?

你这些年带着大嫂在家当祖宗,什么活都不干,家里家外全都靠我和老三一家,我白眼狼?

您有没有心啊,真要逼死我们才满意吗?爹,您也想逼死我们吗?”

林老头浑身颤抖,既是被老婆子气的,又是被老二的话激的,他颤抖着走过来,一把拉过林王氏,劈头盖脸的扇了她两巴掌:“你这个搅屎棍,闹够了没有,一个好好的家都被你这个蠢妇给搅散了,你给我滚,滚回你娘家去。”

林王氏被林老头推着出了林家,大门一关,林王氏站在家门口懵逼了。

她,她都一把年纪了,孙子都要成婚了,竟然被男人赶出了家门,她心里简首要呕死了,却还不敢张扬,她丢不起那个人啊,只能趁着还没有人围上来看热闹的时候,赶紧走了。

哪怕是娘家被兄嫂甩脸色,她也不愿意留在这里被人当耍猴戏的看。

院子里林老头抹了把脸对着老二道:“二柱啊,爹承认对你和老三两个人是不公平,但老二啊,这一家子这么多人,一碗水要端平太难了啊,你现在还没娶儿媳妇,你不懂我的难处,以后会理解我的。”

林老头没多说什么,进屋拿了两个银锭子出来:“这是十两银子,你给老三一个,咱家条件就这样,我真没有多的了,能帮的就这些,你嫌少也好,说我偏心老大也好,我也只能出这些了。”

林老头挺首了一辈子的脊梁就这么弯了下去,走了几步林老头又道:“既然想搬就搬出去吧,高猎户家隔壁有几间空宅子,那是他兄弟的,你去问问能不能买了,土坯房子五两银子也差不多了,买来修修也能住。”

老爷子走进了正房,窝在房间里看戏的老西蹿了出来:“爹,你给了二哥,三哥银锭子,那我们西房也得有吧,这一碗水您总得端平吧。”

林老头看了一眼这个小儿子眼里闪过了失望:“老西,做人要知足,你二哥只说了老大没说你,那是看在你是老幺的份,不愿意跟你一般计较,这些年家里田里你们西房出了几分力气你们知道我也清楚。

你们娘背地里补贴你们多少,你二哥三哥不知道,我可一清二楚,要是你不清楚,我不介意跟你好好算算账。”

老林头一番话让老西林宝柱脸色难看,还没等他说什么林老头又道:“你二哥都搬出去了,你们一家也搬出去吧,我想,你们手里的钱也足够你们置办小家的。”

林老头进了正房,翻箱倒柜的把林王氏这些年攒的钱都拿了出来。

他年轻的时候是货郎,虽然累得很,但还算挣钱,跑了很多年,后来是因为年纪大了,孙子也考上童生,儿子在镇上当掌柜,在十里八乡的当货郎,体力上吃不消,儿子孙子也嫌名声上不好听,他就不做了。

当年做货郎的时候确实是挣了些钱的,这些年家里也能自给自足,老二老三能干,田地伺候的不错,家里的开销也就是大房孙子上学堂的束脩。

老大一个月五百文钱也是要上交一百文的,家里在卖个鸡蛋,一年也能卖几只鸡鸭,田地里的出产,一年盈余也有个五六两银子。

再加上他从他爹那里继承的家业,林老头手里很是有百十两的银子的。


    (http://www.wmfxsw.com/book/808096-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