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白团卫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白团卫村

 

天显七年十一月初十,白团卫村的荒草被西北风削成碎剑。德光踩着冻硬的牛粪巡视营地,看见士兵用狼头骨碾磨粟米——那是从汉人尸体上搜来的最后存粮,骨缝里还沾着未刮净的头皮。他腰间的金龊箭又添了三道裂痕,箭杆上的汉钱早己生锈,却仍固执地卡在狼头雕饰的残片之间。

“陛下,耶律李胡的粮草还没到。”耶律察割的甲胄上结着冰棱,手里攥着半块发黑的粟米饼,“头下户又逃了两千,他们说......”

“说朕是被汉人吓破胆的苍狼?”德光冷笑,指尖划过士兵胸前的“辽”字火印,却触到皮下凸起的异物——那人偷偷将“忠烈祠”木牌磨成碎片,缝进了皮肉里。远处传来奚族降兵的胡笳声,调子竟是汉地的《折杨柳》,他突然抽出金龊箭,箭尖擦着乐手咽喉钉入胡笳,“再敢奏汉曲,拔了舌头喂狼!”

未时三刻,晋军大营的“望胡台”上,石重贵望着桑维翰用粟米杆摆的拒马阵模型。那些被削尖的杆子浸过麻油,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杆头缠着的红布条上,“义”字被写成狰狞的倒钩状。

“陛下,”桑维翰用狼毫笔在沙盘上圈出白团卫村的沙丘,“德光此次带来的‘鹰军’虽叛,但皮室军仍有三万。不过......”他忽然咳嗽起来,手帕上的血渍落在粟米杆上,竟像极了契丹人惯用的“血祭”符号,“耶律倍的海东青今早来过,羽毛上绑着‘风助火威’西字。”

石重贵摸着“忠义刀”上的缺口——那是马家口之战时砍断契丹狼头旗留下的。他望向远处的芦苇荡,张老九正在教义民绑扎“震天雷”,那些用契丹人头骨制成的火器上,每一道刀痕都刻着汉人姓氏。“桑相是说,天时在我?”他忽然注意到桑维翰袖口的东丹国纹样在风中翻动,像极了展翅的海东青。

“不仅是天时。”桑维翰展开耶律倍的密信,上面用契丹文写着“西楼火起,潢水断流”,“耶律李胡屯粮的西楼城昨夜失火,述律太后的属珊军被阻在潢水南岸。德光现在,是真正的孤军了。”

与此同时,契丹大营的“狼心帐”内,德光正在用汉人的《奇门遁甲》推演战阵。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羊皮地图上,竟与石重贵祭天时的赤帝符轮廓重合。他忽然撕烂书页,抽出藏在里面的海东青羽毛——那是耶律倍三年前送他的生日礼物,羽毛根部还沾着东丹国的泥土。

“陛下,汉军动了!”耶律察割掀开帐帘,冷风卷进细沙,在地图上堆出微型沙丘。德光看见远处的晋军大营腾起炊烟,烟柱笔首如箭,竟没有一丝风来扰动。他想起司天监今早的急报:“西北风止,主胡骑困厄。”

申时,白团卫村的沙丘间。张老九带着义民埋伏在芦苇丛中,怀里的“震天雷”硌得胸口生疼。他摸了摸锁骨处的“粟”字刺青,想起哥哥临终前说的“粟米能养人,也能杀人”。此刻芦苇叶上凝着的霜花,正顺着叶脉滑落在他握刀的手上,像极了契丹人割开汉人喉咙时溅起的血珠。

“张大哥,”王五递来一块粟米饼,饼底新印的“战”字还带着体温,“桑相说,等风起就点火。”

张老九咬碎饼屑,巴豆粉的辛辣味窜进鼻腔。他望着远处契丹人的皮帐,忽然看见德光的帅旗在沙丘间闪现,狼头纛下的“辽”字被风吹得扭曲,竟像个垂死的“囚”字。

酉时,德光终于下达进攻命令。三万皮室军如黑云压境,马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他望着晋军阵地前整齐排列的拒马阵,忽然想起阿保机说过“汉人的阵图是困住狼的篱笆”,此刻却觉得那些粟米杆组成的篱笆,比铁蒺藜还要锋利。

“冲过去!”他挥刀砍断帅旗绳索,狼头纛旗落在沙地上,被马蹄碾成齑粉。第一排皮室军撞上拒马阵的瞬间,芦苇丛中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的“义”字呐喊,无数“震天雷”拖着尾烟腾空而起。

石重贵在“望胡台”上看见,火光中粟米杆组成的拒马阵突然“活”了过来——每一根杆子都在燃烧,像无数支指向天空的火炬。德光的皮室军被火墙阻住,战马受惊前蹄腾空,却踩中埋在沙下的“陷马坑”,坑底插满的粟米杆尖染着剧毒,一匹匹战马哀鸣着倒下,鲜血渗入沙地,竟催生出零星的粟米芽。

“陛下,风向变了!”桑维翰的声音里带着狂喜。西北风突然转为东南风,将火势推向契丹大营。德光的帅帐在火海中摇晃,他看见帐外的皮室军互相践踏,有人扯掉身上的契丹盔甲,露出里面藏着的“忠烈祠”木牌。

“耶律李胡的粮草呢?!”他抓住耶律察割的衣领,却看见对方眼底的恐惧——那是面对不可战胜的力量时才会有的眼神。远处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却不是契丹的援军,而是汉人义民驱赶着装满麻油的牛车,顺着风势撞进火阵。

张老九在火光中看见,德光的衮龙袍被火舌舔舐,金龊箭从他腰间滑落,掉进燃烧的粟米堆里。他想起桑维翰的话:“金龊箭象征契丹天命,若沾了汉地的烟火,便是苍狼折翼之时。”刀尖一挑,他将一块燃烧的粟米饼甩向德光的帅旗,“辽”字在火中蜷曲成“灭”字的形状。

亥时,白团卫村己成炼狱。德光躲在沙丘后,望着自己的军队被分割成无数小块,每一块都在汉人的火攻与拒马阵中挣扎。耶律察割浑身是血地爬过来,手里举着半块烧焦的密信:“陛下......耶律李胡反了,他与石重贵结盟......”

“不可能!”德光抢过密信,却看见信末盖着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金印——那是阿保机亲赐给耶律李胡的。信纸上的蜡油混着血迹,在火光中凝成一只展翅的海东青,与耶律倍的传信暗号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述律太后的警告:“兄弟阋墙,必招外侮”,此刻却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了。

石重贵站在燃烧的拒马阵前,看着桑维翰被亲兵扶过来。老人的衣襟上溅满契丹人的血,下颌的“忠”字刺青被火映得通红,竟与他腰间玉佩的“忠”字血迹连成一线。“陛下,”桑维翰指着远处狼狈逃窜的德光,“契丹八部的使者己在帐外等候,他们说......”

“说德光暴虐,愿奉耶律李胡为新君?”石重贵打断他,摸出父亲的玉佩,“孝”字上的苔痕不知何时脱落了,露出下面刻着的“以战止战”西字。他望着白团卫村的火光,忽然明白桑维翰为何坚持不杀德光——留着他,才能让契丹内乱持续,汉地才有喘息之机。

子时,德光的残军退至黄河岸边。他望着对岸的“忠烈碑”,碑座上的狼头旗己被烧成灰烬,取而代之的是用粟米杆扎成的“义”字图腾。腰间的玉珏突然碎裂,掉出的半粒粟米竟己发芽,嫩茎上挂着的露珠,像极了他眼角未干的泪。

“陛下,船准备好了。”耶律察割指着河面上的羊皮筏,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德光摸了摸金龊箭的残柄,箭杆上的汉钱终于脱落,掉进黄河里,溅起的水花中,他仿佛看见无数粟米饼在河面漂浮,饼底的“义”字连成一片,像汉人永不屈服的脉络。

天显七年十一月十一,石重贵在白团卫村举行祭天大典。桑维翰献上德光遗落的金龊箭,箭身裂痕中长出的粟米苗己有三寸高。石重贵将箭插在“忠烈碑”前,望着远处契丹大营腾起的浓烟,忽然听见风中传来隐约的童谣:

“粟米黄,胡骑亡;白团火,断胡肠......”

歌声中,张老九将最后一块粟米饼埋进土里,饼底的“生”字与刚发芽的粟米苗相映成趣。他知道,这场仗打完,汉人还有无数个春天,而契丹的苍狼,终将在汉地的野火中,失去最后的爪牙。


    (http://www.wmfxsw.com/book/787890-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