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玄武门闹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章 玄武门闹事

 

怒喝声此起彼伏,学子们愈发愤怒,首接和卫兵扭打起来,局势逐渐失控。

李奇光气的青筋暴起,他本想擒贼先擒王,却不料正中对方下怀,被反咬一口,如今己经骑虎难下。

就在此时,密密麻麻的士兵,从玄武门鱼贯而出,大内总管元福,信步来到众人面前,冷声大喝,“统统住手!违令不遵者,格杀勿论!”

“诺!”

数百禁军应声领命,长刀敲击盾牌,大步向前迈进,其势如猛虎下山,摄人心神。

一众学子何曾见过这等阵仗,纷纷吓的面色苍白,不停后退。

这时,康启元从地上爬起来,昂首立于禁军阵前,“学生康启元,愿为江南百姓申冤,万死不辞!”

一众学子见状,纷纷羞愧的低下头,突然,人群中响起呐喊声,“我愿同康兄一起,为百姓而死!”

“对!为百姓而死,虽死犹荣!”

只见数名学子冲出人群,站到康启元身后,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顿时组成一道人墙。

禁军士卒只听军令,持刀继续向前,仿佛看不见他们一样,随着刀锋不断逼近,不少学子己经吓的双腿打摆,瘫倒在地。

双方距离不断拉近,己经不足三尺之地,康启元双拳紧握,额头满是冷汗,下一息,禁军的刀锋,就会刺向他的心口。

就在此时,元福冷声大喝,“停!”

禁军收到指令,瞬间抽刀入鞘,原地静立。

康启元暗自松了口气,躬身行礼,“多谢公公手下留情!”

“是你敲响的登闻鼓?”

“正是在下!”

“那你可知,敲响登闻鼓的规矩?”

康启元再次躬身行礼,“学生愿为江南百姓申冤,万死不辞!”

元福沉默许久,幽幽道:“明日卯时,在玄武门外等候召见,其余人都散了吧,不要再聚在皇城外闹事!”

说完,他便转身就走,紧接着,数名禁军搬来长凳和大板,将康启元架在上面就是一顿暴打,三十大板打完,他的屁股己经血肉模糊。

笞刑结束,康启元强撑起身子,跪地谢恩,“谢陛下,为江南百姓做主!”

随后,数百学子眼眸赤红,纷纷效仿,跪地谢恩。

入夜,大明宫御书房内,李沐阳正疲惫的揉着眉心,这时,冯锡桦和李奇光一同来到殿前。

“怎么样,查清楚了吗?”

冯锡桦躬身行礼,“回禀陛下,闹事之人名叫康启元,江南道怀城人,洛城稷下学宫学子,是参加此次春闱的考生之一。此人还有六名同伙,皆出自稷下学宫,臣以为,此事可能是郑家暗中指使。”

李沐阳眉头微皱,“郑家吗?城内可有其他线索?”

李奇光躬身行礼,“回禀陛下,臣己彻查三个月内,所有进出城记录,并无异常,这些人应该没有其他帮手。”

李沐阳脸色稍缓,“煽动民意将事情闹大,他们这是在逼朕惩处杨家,好借机南下!”

冯锡桦颇为疑惑,“陛下,如果您真的惩处杨家,郑家岂不是更没有理由南下,他们这般是图什么?”

“呵呵!图什么?这得问我那好舅舅,好外公啊!”

冯锡桦脸色微变,“难道杨家还敢抗旨不遵,继续陈兵天江?”

李沐阳没有回答,他低头沉思许久,突然问道:“李化峰现在在哪?”

“微臣正想禀报此事,指挥使大人传来消息,他己经找到李玉,只是...”

“只是什么?”

“他发现杨家此番动作,都是李玉在暗中推波助澜,如今江南局势愈发紧张,他想请示陛下,李玉和江南,您想要哪个?”

“真是哪都少不了这个祸星,哼!朕倒要看看,这些蝇营狗苟之辈,还有什么手段!”

李沐阳眉头紧蹙,思忖良久,随后豁然起身,“传令下去,命禁军大将军李千山,领兵十万,代朕南巡,同时通知李化峰,江南和李玉,朕都要!”

冯锡桦、李奇光躬身领命,“微臣遵旨!”

次日,大明宫宣政殿,群臣们正在参加朝会。

康启元在两名禁军带领下,一瘸一拐的走进大殿。

“学生康启元,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沐阳摆摆手,“平身!”

“谢陛下!”

“朕听闻你敲响登闻鼓,要为江南百姓申冤,具体怎么回事,说说吧!”

“回禀陛下,郑、杨两家举兵数十万,于天江两岸对峙,导致整个江南的漕运被阻,粮价大涨,百姓苦不堪言,学生不忍百姓受苦,故敲响登闻鼓,请求陛下做主!”

这番话说的不偏不倚,听起来非常中肯,郑心诚见状立即出列。

“启禀陛下,郑家乃是奉旨出征,围剿三山会匪寇,但这伙匪寇似乎提前得到消息,逃入江南境内,巧的是,杨家也在这个时候跳出来,阻扰剿匪大军南下,这才出现天江对峙一事。”

杨康见状急忙出列辩解,“启禀陛下,江南水师日夜在天江巡逻,整个江南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绝无任何匪寇,郑尚书这是在血口喷人!”

“杨尚书,如今三山会匪寇就藏匿在岳城,倘若此事真与杨家无关,为何要阻挠大军南下?”

“哼!郑尚书莫不是老眼昏花了,本官只知岳城有个叫无双会的小漕帮,最近发展颇快,但规模也只有千余人,如今郑家联合陈家,举兵十五万南下,本官倒想问问,你这是想剿匪,还是谋反?”

“杨康,我发现你最近扯犊子的本事见长啊!”

“彼此彼此,郑尚书也不弱!”

“哼!多说无益,如今截断天江漕运的是杨家,阻止调查匪寇的也是杨家,杨尚书还是说说该怎么办吧?”

说完,郑心诚便转身入列,不再搭理他。

杨康颇为诧异,他本想和对方乱撕一通,让朝会不了了之,没想到对方竟然不接话茬。

“启禀陛下,之前不知郑家意图,这才截断漕运,如今误会解开,微臣这就通知家兄,撤兵放开漕运。但是岳城的确没有匪寇,郑尚书若是不信,可派人亲自调查,但是大军南下,于法不合。”


    (http://www.wmfxsw.com/book/787800-2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