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青铜与蜡像:人性的本真之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青铜与蜡像:人性的本真之战

 

在曲阜孔庙的千年古柏下,明代铸造的"欹器"静静陈列,这种注水则倾的礼器,隐喻着"满招损,谦受益"的哲理。当游客模仿古人向其中注水时,器物总在将满未满时轰然倾覆。这恰似孔子对乡愿与鄙夫的洞察:伪饰的道德如同注水的欹器,终将在真相面前土崩瓦解;患得患失的心态犹如失衡的容器,注定在得失间颠沛流离。

乡愿之伪如同彩绘的蜡像,越是精致越是背离生命本真。北宋王钦若主持编纂《册府元龟》时,以"道德楷模"自居,却在澶渊之盟中力主迁都避战,其行径恰如《论语》所言"色取仁而行违"。莎士比亚笔下的伊阿古高喊"诚实是我最痛恨的罪恶",将伪善演绎成艺术;希腊神话中普罗克鲁斯特斯以"公平"之名行杀戮之实,用道德外衣包裹暴虐内核。这些跨越时空的镜像,都在印证《孟子》"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的乡愿本质。

鄙夫之俗好比锈蚀的铜钱,在得失算计中消磨精神光芒。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范进,中举时癫狂失态的模样,正是"患得患失"的绝佳注脚;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临终抓取镀金十字架的经典场景,与庄子"舐痔结驷"的讽刺形成跨文明共鸣。敦煌文书《启颜录》记载的市侩为半文钱对簿公堂,与当代网红为流量制造的虚假人设,都在重演《周易》"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的古老剧本。

在人工智能重构体系的今天,这种人性之辨更显迫切。古希腊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与阳明心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警示形成奇妙共振。尼采"成为你自己"的呼喊,在社交媒体滤镜时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敦煌壁画《九色鹿》中忘恩负义的调达,在流量至上的网络空间找到新的化身。当我们用算法计算道德,用数据丈量真诚时,更需要重拾孔子"绘事后素"的智慧——唯有洗净铅华,方能见得生命底色。

站在文明的长河边回望,从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到元宇宙中的数字分身,人类始终在进行本真与伪饰的永恒角力。那些在敦煌壁画前临摹的画师,在佛罗伦萨雕琢大卫像的米开朗基罗,在实验室追求真理的科学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诚"的真谛。或许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真理的本质即自由",当我们挣脱乡愿的面具与鄙夫的锁链,才能抵达《中庸》"诚者天之道"的澄明之境。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愈发模糊。在那个时代,人们的身份可以随意在虚拟与现实中切换,这让乡愿与鄙夫有了更多隐匿的空间。有人在虚拟世界中伪装成道德完人,骗取他人信任与资源;有人为了虚拟世界的名利不择手段,尽显患得患失之态。然而,也有一群觉醒者,他们深知在这复杂的环境中,坚守本真的重要性。他们如同在黑暗中闪烁的星光,以自己的行动对抗着虚伪与庸俗。他们走进古老的庙宇,抚摸着承载着智慧的古迹,汲取着传统文化的力量。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本真与伪饰的角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让生命绽放出最纯粹的光芒。


    (http://www.wmfxsw.com/book/749796-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