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文和,此举有伤天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文和,此举有伤天和

 

令众人意外的是,曹丕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用手挡剑的司马懿也没有受到任何奖赏,这件事好像就这么过去了,问题是夏侯惇现在还在刘备手里,曹操根本没说到底赎不赎回。

现在曹操卧室里只有荀彧一人照顾,作为曹操真正的合伙人,曹操有些话只能跟他说。

“明公,夏侯惇之事您是怎么打算的?”

躺在床上的曹操坐了起来,眯着眼睛,眉头紧锁。

“元让之事我倒是不担心,玄德也不会伤害元让,无非就是让他讹诈点钱粮罢了,现在让我担心的是,刘备新拜的两位军师能文能武,这荆州之地一旦被刘备占据,只怕要鲤鱼跃龙门啊。”

荀彧点了点头,刘备本身就是一块钱能花出两块钱的人,加上这两位军师,荆州一地怕是要打的南阳不解甲,中原不释鞍,再给其机会左征右战,跟曹操隔江而望,两分天下大有可为。

“明公,此刻好就好在,刘表还活着,刘备还没法统御荆州,我们还有时间,就算刘备真占据荆州,也不算什么,明公兵马胜他十倍,大汉人才胜他百倍。”

听到荀彧嘴里的大汉人才西个字,曹操略皱眉头。

文若居然还在想让我和汉室和平共处,是想让我当周公?还是想让我当霍光?

掌握如此权力者,历史上有谁全身而退了?

可笑,我想退,曹家夏侯家能退?

文若不堪用了,钱粮征税之事交给他,对外不能指望他了,他的军功就是汉室的军功,他的谋划就是汉室的谋划,决不能再用他了。

想到此处,曹操虚弱的躺了回去,闭上眼紧皱眉头,用手扶着额头,好似头风病又发作了。

“荀令君,我要是此刻率五十万大军,征讨刘备、刘表,钱粮可还支撑的够?”

荀彧知道曹操不爱听大汉朝廷,大汉人才之类的字眼,但是他不得不提,如果曲意逢迎,只说曹操爱听的,那他就不是朝野人人尊敬佩服的荀令君了。

面对曹操的询问,他粗略算了一下,摇了摇头。

“再发十万大军的话,朝廷还能供应,二十万大军,我左支右绌也能应付过去,五十万大军,至少得攒三年,一定要这么多吗?”

曹操点了点头:“不能再派偏师了,否则刘备越打越强,必须雷霆之力于万钧,彻底镇压刘备。”

荀彧知道劝不了,一旦曹操拿定主意后,他需要的只是尽力去配合,于是他做出来最大的保证。

“两年,两年时间,我给你攒出五十万大军一年的钱粮,争取毕东南于一役。”

曹操激动的看着荀彧:“吾之萧何,拜托了。”

荀彧拜别曹操,转身出门布置工作去了。

曹操缓缓从床上爬起,连鞋袜也不穿,静悄悄的贴在门上,听见荀彧的脚步声渐行渐远,这才轻轻的打开房门,虚声招呼侍从。

“把贾诩、杨修给我叫来,老规矩。”

(大段白描,诸君细品)

戊时丞相府。

杨修乘坐马车,停到丞相府正门,侍从把下车凳摆在车架下,杨修身穿雪白长衣,从马车一步一步的走下来。

身上环佩叮当,腰上还佩着镶嵌宝石的佩剑。

丞相府出来一个侍卫,手里拿着一支蜡烛,来接杨修。

杨修看见来人手里只有一支蜡烛,宛然一笑,对着蜡烛轻轻一吹。

侍从诧异,但见他回身从车里拿出一顶精美的手提灯笼,灯笼上写着文人雅客的诗词歌赋。

“我有这个。”

侍从没有多说什么,把他引入丞相府,带到曹操卧室。

杨修迈步就往里进,此刻曹操内室中传出莺歌之音。

“臣杨修来访。”

听到杨修的声音,莺歌之声戛然而止。

曹操光着膀子,披着睡衣,从内室出来。

“今日之事可曾听说?”

杨修昂首走到曹操身边,刚要坐下,发现佩剑没摘,于是把佩剑摘掉放到桌子上,坐下来再回曹操问话。

“听说了,子恒冲撞了丞相,但是他此举乃是利用丞相,用意是邀买世家和客将之心,丞相无奈,假借头疼,这才脱身。”

曹操的表情看不出任何变化。

“哦?你的意思是孤被子恒利用了?”

“丞相此刻应该还是用我、吾这等字眼为好,毕竟尚未封王,若有一日脱嘴而出,引汉臣不快,容易发生事端。”

“是‘吾’疏忽了,你的意思是‘吾’被子恒利用了?”

“正是,子恒此举看似明智,实则得罪了曹、夏侯两家的将军们,这无异于自断根基,子恒用心颇深,您还在,他都敢这么拉拢世家、客将,您要是出征不在家,大家还不把他当丞相了,哈哈哈哈哈。”

曹操赔笑:“哈,‘吾’请你来,不为此事,夏侯惇之事,‘吾’该如何处理?”

杨修当即给出回答:“不救他,反正刘备也不会杀他,等一日王师远征,刘备自会献出夏侯将军。”

“万一‘吾’征讨刘备之时,刘备拿夏侯惇祭旗呢?”

“那丞相正好为夏侯惇将军发丧,以此壮三军战心。”

曹操笑了笑:“祖德果然聪慧,‘吾’知道了,你退下吧。”

杨修转身要走,曹操突然提醒。

“你的剑。”

说着把杨修的剑递了过去,杨修笑了笑,接过佩剑,别在腰上,告礼而走。

亥时,

一位身穿黑色斗篷,盖住头拄着拐杖的人,从后门进入丞相府。

只有一位侍从引路,引路侍从手里只一支摇摇欲坠的蜡烛,但是并不影响两个人行进的速度,尽管光找不见地上的台阶,但是两个人总是在适当的地方抬脚,适当的时候迈过去。

看起来不是第一次了,应该是经常这么出入,否则不会这么熟悉。

那人走到曹操卧室门前,门外的侍卫草草的对其搜身,然后进去一个侍从,好像是去通报。

没一会侍从领出两位,黑袍人等里面的人传唤,把拐杖放在门口,这才进去。

屋内的曹操看见来人,首接了当。

“文和,今日之事可听说了?”

那黑袍人脱去斗篷,正是贾诩,他点了点头。

“听说了。”

曹操的表情看不出任何变化。

“哦?你都听说什么了?”

贾诩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听说丞相头风病发作,诩十分挂念。”

“哈哈哈,文和,你也以为孤的头风病发作?”

“难道......丞相是装的?”

“文和,此乃孤的金蝉脱壳之计也。”

“哎呀,我竟然没看出来,我还白白替明公担心呢,老朽今日晚饭都没吃,就是在担心丞相的安危。”

“让文和担忧了,是孤错了。”

“不,不,不,大汉十三州都在丞相的肩膀上担着,所思所虑自非常人所能及也。”

“不过,孤此刻唤你前来,并非头风一事,子恒之事你可听说?”

“哎呀,此乃丞相家事,我一外臣,岂可插言。”

“文和但说无妨,丞相家事也是天下事。”

“那老朽粗鄙,试为丞相析之,子恒以公心论天下事,自得天下人助之,老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子恒是正论,望丞相纳之。”

“还有一事,夏侯惇我救还是不救?”

“这还是丞相家事,老朽还是不言了吧。”

“文和,夏侯惇是替朝廷出兵,剿杀刘逆,怎么成家事了呢?”

“既然不是家事,那依老朽看来,要救。国之柱石要花重金赎,要大张旗鼓的花重金,要让军中所有夏侯家、曹军的将军们知道丞相财政之艰难,赎金之巨大,主公决策之艰辛。”

“可是,孤现在财政真的艰难,孤三年后要亲征刘备,举八十万大军,所有财政都要节流,孤现在真没钱去赎元让。”

“臣还有一计,用徐庶去换夏侯将军。”

“徐庶有天纵之才!你知道不知道!一个徐坤、一个诸葛亮就够孤头疼的了!你还送回去一个徐庶!”

“慢性毒药,七日发作,到了新野,人己经没了,他刘备只不过得到徐庶的一具尸体罢了。”

“文和,此举有伤天和吧。”

“丞相如天之仁,然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曹操撇了撇嘴,

跟文和比,我还是太善良了。

“孤知道了,你回去吧。”

贾诩低头弯着腰,岣嵝着身子,一步一步退着走了出去。

临走的时候小心翼翼拿着拐杖,怕弄出一点声响。


    (http://wmfxsw.com/book/749229-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