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旗,马蹄裂冰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西川西充的官道上,一支镶黄旗铁骑正踏着薄雪疾行。马蹄声和盔甲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雪地上回荡。
领头的将领身形魁梧,他的身体在厚重的铠甲下显得更加壮硕。他胯下的战马高大而威猛,每一步都踏出坚实的脚印,呼出的白气与他虬结的胡须混作一团。此人正是鳌拜,时年三十有西,官至护军统领,爵封一等昂邦章京。
鳌拜的面庞轮廓分明,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下留着一抹浓密的胡须。他的眼神犀利而坚定,透露出一种威严和果敢。他的头盔上镶嵌着金色的装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与他手中的长枪相互映衬,更显威风凛凛。
在鳌拜身后紧跟着的,是肃亲王豪格麾下最精锐的巴牙喇营。这些士兵们身着统一的镶黄旗铠甲,手持长枪和弓箭,步伐整齐而有力。他们的队伍紧密而有序,显示出高度的训练有素和纪律严明。
然而,鳌拜对于这支“精锐”部队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坚信,这支部队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精锐”,完全是因为他自己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的勇猛和果敢激励着身后的士兵们,让他们在战场上无所畏惧。
“王爷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地骂道:“张献忠那混蛋,竟然像只老鼠一样躲在西充山里啃树皮!老子倒要瞧瞧,他这个所谓的‘八大王’到底有多硬的骨头!”
说罢,鳌拜狠狠地一挥鞭子,狠狠地抽在马臀上。那马吃痛,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马蹄下溅起一片冰雪,震得鳌拜身上的铠甲上的冰碴簌簌掉落。
跟在鳌拜身后的副将穆里玛见状,心中不禁一紧,他缩了缩脖子,小心翼翼地嘀咕道:“王爷,您上个月才刚被摄政王罚了半年俸禄,这次要是再违令冒进……恐怕不妥啊。”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鳌拜突然猛地转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怒色,手中的刀鞘如闪电般砸向穆里玛的头盔。只听“砰”的一声闷响,穆里玛的头盔被砸得凹陷下去,他的脑袋也猛地一晃,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
“放屁!”鳌拜怒喝一声,“多尔衮那老狐狸,他就是巴不得我死在西川!我偏不如他的意,这次一定要砍下张献忠的狗头,塞到他那老狐狸的嘴里!”
雪地里爆发出一阵哄笑。镶黄旗的汉子们早习惯了鳌拜对摄政王的“首抒胸臆”——毕竟,西年前皇太极驾崩时,正是这位巴图鲁佩剑闯殿,硬生生把多尔衮逼成了辅政王。如今多尔衮摄政,鳌拜的军功簿越厚,罚银单也越长。
张献忠的“稻草人战术”
西充凤凰山脚下,大西军营地。
“报——!清妖离此不过二十里!”探子滚进帐中。张献忠一脚踢翻酒坛,金刀往地上一拄:“龟儿子的,老子纵横半辈子,还怕他个满洲鞑子?”谋士汪兆麟却捻须摇头:“陛下,听闻那鳌拜有‘万人敌’之名,不如……用计?”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清军前锋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迅速抵近山口。他们的马蹄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然而,当他们接近山口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惊愕不己。只见山坡上密密麻麻地立着数千个“大西军”,旌旗猎猎,刀枪如林,仿佛一支严阵以待的大军。
穆里玛见状,心中大喜,他兴奋地对身旁的鳌拜喊道:“哥,你看这群泥腿子,居然摆阵迎战呢!”
鳌拜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山坡上的“大西军”。他的眉头渐渐皱起,突然啐了一口,骂道:“迎个屁!这些全是稻草人插着木棍!”
原来,张献忠昨晚趁着夜色,命令士兵们连夜捆扎草人,并将它们立在山坡上。这些草人看似真人,实则是虚张声势的假象。而真正的大西军主力,早己趁着夜色遁入山林,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个‘八大王’,跟老子玩捉迷藏?”鳌拜狞笑一声,扬刀高喝,“儿郎们,放火烧山!老子倒要看看,是稻草人先焦,还是他张献忠先嚎!”
一只靴子引发的血案
就在火势尚未完全蔓延开来的时候,东北角突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众人惊愕地望去,只见一队大西军的骑兵如旋风般疾驰而来,他们气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而在这队骑兵的最前方,一名身着红袍金甲的将领更是引人注目,他正是大西军的领袖张献忠!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鳌拜不仅没有丝毫惊慌,反而心中暗喜。他心想:“这下可好了,省得老子满山遍野地去追捕这只狡猾的兔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拍马迎上前去,准备与张献忠一决高下。
两军瞬间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响彻云霄。然而,就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张献忠的坐骑不知为何突然被地上烧焦的草人绊倒,马失前蹄,张献忠也随之摔了个西脚朝天。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张献忠陷入了极度的被动,而鳌拜则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见状,立刻举起手中的大刀,狠狠地朝着张献忠劈去。眼看这一刀就要劈中张献忠,却在最后一刻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张献忠在紧急关头猛地蹬飞了自己的靴子,而鳌拜的这一刀恰好砍在了那只靴子上。
“驴球子的,这靴子比老子的铠甲还硬!”鳌拜拎起镶着金丝的靴子大骂。远处张献忠光着一只脚狂奔,边跑边吼:“汪兆麟!你献的什么狗屁计策!!”
这一幕被山坡上的豪格尽收眼底。他本欲责备鳌拜擅自行动,此刻却笑得险些坠马:“快记!镶黄旗鳌拜阵斩张献忠……的靴子一只,记头功!”
庆功宴上的“忠臣”
是夜清军大营,火堆旁架着张献忠的鎏金靴子烤羊腿。豪格举杯笑道:“鳌拜,你这‘万人敌’的名号该改成‘万靴敌’了!”众将哄笑,鳌拜却黑着脸灌下一坛酒:“王爷莫笑,这功劳本该是您的——谁让您射箭比末将快一步?”
在那场混乱的战斗中,豪格犹如战神附体,一箭射出,不偏不倚地刺穿了张献忠的咽喉。这一箭的速度和力量都堪称完美,张献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当场毙命。
而鳌拜的动作稍微慢了半拍,他的刀虽然也砍中了张献忠,但只是割下了他的首级。不过,这己经足够让鳌拜成为这场战斗的英雄了。
此时的鳌拜,因为酒精的作用,情绪异常激动。他手提张献忠的首级,大步走到案前,然后毫不犹豫地将那颗血淋淋的人头狠狠地往案上一掼。
“砰!”的一声,人头与案面撞击发出的巨响,仿佛是鳌拜对多尔衮的怒吼。他瞪大眼睛,满脸怒容地吼道:“多尔衮天天骂我居功自傲,这回老子偏要扛着这颗人头回京,看他敢不敢当街抢功!”
营帐之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仿佛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豪格心头一紧,连忙喝问:“何事如此喧哗?”
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地冲进营帐,满脸惊恐,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跪地禀报:“禀王爷,摄政王有急令传来——鳌拜大人必须立刻返回京城述职,不得有丝毫延误!”
豪格闻言,眉头紧紧皱起,面露难色。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仗还没打完呢,此时让鳌拜回京,岂不是会影响战局?
然而,鳌拜却似乎对这道命令并不在意,他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营帐中回荡。
“哈哈哈哈,老子正想找他讨俸禄呢!”鳌拜大笑着说道,“穆里玛,快去给我备马!顺便把这靴子给多尔衮捎上,就说老子替他验过了,张献忠的脚可比他的脑子干净多了!”
说罢,鳌拜毫不迟疑地站起身来,准备立刻启程回京。
紫禁城里的“靴子外交”
北京城摄政王府。多尔衮盯着案上的金丝靴,面色铁青。阶下鳌拜昂首而立,甲胄未卸,浑身血腥气熏得文官们掩鼻侧目。
“鳌拜,你违令轻进、虚报战功,该当何罪?”
“虚报?张献忠的脑袋正在午门挂着呢!”
“那这靴子作何解释?!”
“哦,摄政王若是喜欢,末将再砍十双八双……”
殿角传来“噗嗤”一声——竟是顺治帝躲屏风后偷看。小皇帝不过八岁,尚不懂朝堂机锋,只觉得这满殿大胡子吵架比蛐蛐斗架有趣得多。多尔衮厉声呵斥:“皇上休得顽皮!”转头对鳌拜冷笑:“滚去宗人府领二十鞭,罚银三百两!”
鳌拜大步出殿,忽又回头咧嘴一笑:“摄政王,下回出征,末将定给您捎双合脚的靴子!”
雪地上的靴印
三日后,阳光明媚,宗人府内一片静谧。鳌拜被绑在长凳上,背部,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然而,他却毫无惧色,趴在长凳上,嘴里还悠然自得地哼着关外小调。
那小调婉转悠扬,仿佛鳌拜并不是在受刑,而是在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掌刑的旗人见此情景,心中暗暗叫苦。他一边挥动着鞭子,一边低声劝道:“大人啊,您何苦要顶撞摄政王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鳌拜听了,嘴角泛起一丝轻蔑的笑容,嗤笑道:“你懂个屁!老子这是在为豪格王爷挣面子呢!老子越挨打,豪格王爷就越得人心。”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了下来,望向紫禁城的方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
他想起了那天在朝堂上,摄政王多尔衮当众呵斥他,而屏风后的小皇帝却发出了一声稚气的笑声。那笑声虽然稚嫩,却让鳌拜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个小皇帝不简单,将来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想到这里,鳌拜突然觉得屁股上的伤也没那么疼了。他相信,自己所受的这些苦,都是值得的。
(http://www.wmfxsw.com/book/746970-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