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父与子的第一次冲突,太子vs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1章 父与子的第一次冲突,太子vs皇帝

 

“为何如此慌忙?”

胡翊难得见到许公公这样急切,满头俱是汗水,跑的前襟都被打湿,一张脸憋成了猪肝色。

他急切无比,此时更是口吃起来,就连说话都开始结巴:

“驸马爷,您快…快进宫吧!”

他凑在胡翊的耳边,阴柔且焦急的声音里面带着哭腔:

“皇上和太子爷闹翻了,如今太子爷性命危如累卵,娘娘特差我赶紧调您入宫。

去晚了,恐生出大事端啊!”

胡翊都懵了,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朱元璋、朱标父子闹矛盾,为了常婉的事吗?

那也不对啊,最近常婉的心疾已有治愈的希望,这一点朱元璋自己也是知晓的。

他甚至还有意与朱标缓和父子关系,最近不正在做出调和吗,两人怎能又闹起来呢?

但现在事态紧急,胡翊也没时间过问了,何况宫外说话也不方便。

翻身上了赤鬃黑狮子,胡翊快马直奔奉天门,在他距离奉天门还有几十步开外的距离,赤鬃黑狮子那扬起的马蹄都还未落地之时。

远远地,司礼监洪公公已经恭候在那里,尖细的声音开口便道:

“陛下有旨,准许驸马骑马进后宫,特开此例!”

胡翊心头一脸懵比,简直全都是雾水。

什么情况啊?

朱标的身体,他这几日也曾看过,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怎么就突然危如累卵了呢?

一想到朱元璋今日竟然逾规逾矩,叫自己骑马进后宫,事态之大令胡翊也开始心惊肉跳。

坤宁宫。

胡翊远远地便看到了李贞,这位姑父大人此刻也是一脸的急切,站在那里急的团团转。

“快,翊儿,你先进去!”

李贞伸手接过赤鬃黑狮子,亲自去拴马。

胡翊顺他手指着的偏房,快步进院。

宫苑之中,朱元璋站在枇杷树下,黑沉着一张脸,如一尊煞神要吃人。

在见到女婿进来时,他那杀人般的目光猛然瞪过来了一眼,而后又立即收回去,看向了墙脚处的几株芍药花,没有再言语。

但这份冲击力和肃杀之气,还是令人一凛。

胡翊心说,刚一进门就撞见了煞神一般的朱元璋,今日必须小心又小心了。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提气迈步往里走。

“娘,姐夫来了!”

他一脚还未跨过门槛,朱樉立即叫了一声。

马秀英顿时泪如涌泉,从偏房出来,看到这个主心骨女婿时,激动的直点头:

“翊儿,快!

你快进屋去看看标儿,他刚刚跌了一跤,人一下就昏迷不醒了。”

“老二,跟我进屋。”

胡翊点了朱樉跟他进去,把朱棡留下照顾马皇后。

二人快步往里面走时,便看到坤宁宫中这一排排的木架上,竟然还有棍棒猛砸过的痕迹。

地上是洒落一地的木屑。

这些原本盛放朱元璋战利品的木架,他向来极为珍视爱惜,马皇后每日也都要腾出空来,擦拭上面的灰尘。

夫妻二人自大明开国的这三年来,一直如此爱护,今日却将这木架劈烂了两处。

胡翊眼尖,很快便看到静静躺在地上,被帷幕遮挡住半截的手臂粗细的木棍。

这木棍打人的事儿,自然是朱元璋干的,以朱标的性格,绝对不会破坏坤宁宫中的一草一木,这也不是他的作风。

唯一可以提棍追打,大闹坤宁宫的人,唯有朱元璋自己。

究竟是如何激怒了这位洪武帝?

以朱标的性格,这实在不应该啊!

胡翊本想细细询问朱樉几句事情的根由,但转念一想,如此巨大的事,该自己问的问,不该知道的就别主动去招惹。

若是朱元璋真要说,他事后必然会主动告知自己实情。

迈步进偏房,此时的朱标躺在一张红木雕花宝床上,身上盖着蓝色仙鹤锦缎被,双目紧闭,牙关紧咬,脸上和手上甚至还能看到跌倒时候的血污。

胡翊拿绢帕为朱标擦拭着下巴上的血迹。

只是破了一层皮,这倒不严重,再细一看他,呼吸还算均匀,这就是好迹象。

“老二,你大哥何时摔倒的?又是何时昏迷的?”

胡翊一边问话,丝毫不耽误他手上正在做着的事情。

“大约在一刻钟前,爹持着一根棍在后面追,大哥跑的急了,突然跌倒下去,两口气没有喘上来,人便倒下了。”

朱樉叹了口气,同时眼角也带着几分,他从小到大难得流几次眼泪,至今日悄无声息的落下泪水来,他还十分想不通的说道:

“大哥平日里是那样仁孝宽厚的个人,唉,我实在想不明白怎会闹到这个地步。”

朱樉也很诧异,怎么往日都很和谐温馨的家,今日就变成了这样?

一份不安令他也开始忧心忡忡,当一向温馨的港湾突然变得支离破碎时,难免让人为之神伤。

胡翊点点头。

他没再细细追问下去。

便在此时,他听到庭院里面传来的声音,朱元璋的声音低沉之中还夹带着怒火:

“将今日知道此事的所有人,一个不留!”

那个声音虽然低沉,却是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的传到了屋里。

胡翊搞不清楚为什么隔着间屋子,还能听到朱元璋下令杀人的话。

随即,院子里便传来夫妻两个剧烈争吵的声音。

“朱重八,你怎么乱杀人?那些人也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就因为看到今日之事,就要被你恼怒的杀掉吗?”

“你们朱家的面子就比别人家的性命都重要吗?你昏了啊!”

马皇后的声音里面带着质疑,和几分难以理解。

她实在是想不明白,今日的丈夫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这样?

胡翊也想不通,老丈人怎么就提前黑化的这么快?

这确实是他的脾气,但应该是多年以后他的脾气作风,现在应该不至于这样极端才是啊。

夫妻二人的争吵声音越来越大,朱元璋愤怒的声音再度开口道:

“今日不要与朕争犟,你若不想更多人送命,你就大声的张扬,把这些家丑都给张扬出去,哼!”

说罢,院子里朱元璋将大袖一挥,转身便要走。

适时地,李贞的声音也响起,似乎这二人都在劝他少些杀戮。

胡翊皱起了眉头。

坤宁宫里的几个小丫鬟,都是脾气极好、且心地善良的人,几个小黄门也都是较为机灵的穷苦人家出身,本身进宫就是无奈之举,若因为这一句话就被杀,何苦呢?

想到此处,胡翊对朱樉说道:

“太子体内有邪气入侵的征兆,去告诉岳丈,希望能够减少杀戮,祭祀祖先,清理鬼神,以助太子早日醒来。”

听到姐夫的话,朱樉虽有几分畏惧朱元璋,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这就是胡翊为何进屋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朱樉进来的原因。

老二脾气直爽,敢作敢为,许多事带上他做起来就利索,这也是在医局相处的多了,胡翊从他身上发现的优点之一。

待到朱樉出去了一会儿,争吵终于停止了。

看来是胡翊顺嘴胡诌的几句话起了作用。

中医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因为那一套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的东西作为中医的基础框架,所以你要是把鬼神之事加入进去,那也能说的通。

胡翊虽然不信这些,但在关键时刻,他并不介意把这些玩意儿搬出来,做些解危救难、利好他人的举动。

管他朱元璋会不会识破,先把人救下来再说吧。

既然外面的争论已经平息了,胡翊便安下心来,仔细替朱标诊脉。

切了左手脉搏后,脉象其实还很平稳,只是其中带有几分阻涩。

换手再一诊,朱标近来有些体虚,外加急火攻心引发了一连串的身体反应。

这应该是一种合并症。

肺痨有一点复发的症状,应该是那夜跟常婉分别后,被朱元璋调回宫中禁足,后来感染风寒引发的。

加上他最近这段时日,一直心不在焉,想来睡的必然也不好,由此引发了体虚。

加之今日父子二人的一通大闹,急火攻心后,猝然倒地。

这种猝然间倒地的事,最怕的是心疾,这也是最要命的。

好在朱标不是,胡翊仔细问他切过心脉后,排除了心疾症状,这才放下心来。

呃……等等!

胡翊突然发现不对劲,朱标虽然是急火攻心的脉象,但也不严重。

他回头看了一眼屋外,见一个人都没有,便故意在肩膀上拍了拍,心道一声你们这对父子还真是世所罕见啊。

胡翊已经发觉了异样,但是看破不说破。

既如此,这病症倒是不难治了。

病症不难治,难的是政治觉悟。

皇帝和太子闹成这般模样,你一个驸马夹在这其中,要扮演个怎样的角色?

朱元璋连坤宁宫里知道今日此事的人,全都要下狠心除之。

胡翊也相信,以自己老丈人那个狗屎脾气,今日即便答应了不杀这些人,来日等到太子康复后,再翻出旧账,偷偷的把人杀了。

这种事也是他能干得出来的。

那他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之一!

思来想去,避讳这件事,止口不谈,这似乎不是什么好主意。

但若直接参与进来,就更加不行了,那是人家父子之间的矛盾,你毕竟只是个外戚。

所以,胡翊这个外戚,是个不亲不近的中间人角色。

他能做的就是当个桥梁,是缓和父子关系的纽带。

是皇帝和太子之间的那块缓冲区域。

这样夹在中间,半参与又不参与,起到一些纽带桥梁的作用,大抵上就不会出问题。

既不显得逾矩和僭越,又带有一丝家人的亲情参与和责任感,应当来说是比较讨喜的。

胡翊很快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知道该如何做了。

他便突然开口,试探着问朱樉道:

“你大哥摔倒时,你在跟前吗?”

胡翊没有明着问发生了何事,而是尝试从旁敲侧击之中找寻答案。

朱樉就回答道:

“我也是刚回来,就看到爹在后面追着骂,大哥跑出院子,慌张间就摔了一跤,而后就倒地不醒了。”

好吧。

看来朱樉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既然旁敲侧击不出什么来,那就算了。

在看过朱标的病症之后,胡翊想好了说辞,走出去直面着马秀英,开口道:

“岳母,太子病症略有棘手,但更多的是静养调息,请您放心。”

胡翊张口就开始胡说八道。

他选择夸大了朱标的病症,这属实是欺君大罪。

但作为大明医圣、大明第一国医,胡翊的诊断在医界的地位,几乎等同于朱元璋的圣旨。

医术造诣到了他这个份,就算是指鹿为马,只要说的不是过于破绽百出,也不会露怯。

即便太医院的同行们过来诊治,明知道病症被夸大,也不会有人站出来质疑胡翊的。

因为没有人愿意牵扯进这种要命的事情中来。

自保都还来不及,况且朱元璋也信任他,既有胡翊这个女婿诊断,也就无需去请别人了。

胡翊便在这帝后都不说话的坤宁宫,开口对朱棡说道:

“老三,去把你大姐从公主府接来,叫她陪岳母消消气。”

对于女婿的这一举动,朱元璋并未阻止,他只是依旧站在那颗枇杷树下面,如同一头倔驴一般,瞪着两只牛眼。

胡翊把朱静端接进宫来,自然是为缓和矛盾来的。

她只要往这里一站,朱元璋和马秀英之间的战火就可以止住些,还能帮助掌控一下坤宁宫中事务。

而胡翊现在要做的,便是将朱标从坤宁宫带出去。

最好是带回东宫,这是现在迫切需要的。

父与子之间的矛盾,现在不要叫他们在最激烈的时刻直面,而是要先冷静。

都回去想一想,冷静冷静,完事儿之后就好办多了。

在跟马皇后说过话后,看到院子里依旧瞪着牛眼的朱元璋,胡翊一阵头大。

他这位老丈人的火气太大了,现在还在生着闷气,也不知道怒火发泄完了没有。

为了保险起见,他便跑去和姑父李贞站在一起,也不说话。

就这么拖着,然后等来了朱静端。

“爹。”

朱静端刚一进院,就感知到了气氛不对劲,但还是过去请安见礼。

朱元璋对别人有气,对于朱静端却是没有的。

何况女儿现在还怀有身孕,本想再端着架子接着生闷气,但一想,为了女儿的身子骨,不能表现的太过冷脸。

“起来吧,去屋里见过你娘。”

见这头老倔驴终于开了口,朱静端转过身来,悄悄冲胡翊使了个眼色。

李贞这个姑父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道还得是这两个孩子,三下五除二,一个眼神交换信息,就解决了问题。

朱静端使过了眼色,进屋里去拜见马秀英。

胡翊一见这位老丈人说话了,此时也就凑了上去,开口道:

“岳丈,太子的病情虽有些棘手,但更多的是以静养为主,但…小婿想请您最近去祭祀一下列祖列宗。”

“怎么?”

朱元璋拿斜眼一瞪,疑惑地问道:

“这与祖宗何干?”

胡翊就明说道:

“按说,太子不会跌这一跤就昏迷不醒,若按着古书上的载写,该当是邪气入侵,恐有鬼神侵染,这就需要祭祀列祖列宗,请祖宗们将那些邪气赶出去。”

朱元璋略一琢磨,而后点头道:

“咱知道了,今夜先去奉先殿祭祀,令陶安写好祭文,明日一早咱再去太庙向列祖列宗们告罪。”

瞧瞧,这不还是疼爱儿子的吗?

祭祀太庙乃是大礼仪,朱元璋能想都不想就说出明日还要去祭祀太庙,可见他对于太子,心里实际上有多在乎!

这种严格的冷脸大家长角色,便是朱元璋这个父亲所扮演的底色。

见到他如此反应,胡翊就知道这个矛盾虽大,但调和起来有望了。

胡翊用列祖列宗和邪气入体来做挡箭牌,既是支了个幌子,夸大了朱标的病情。

又给了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台阶。

太子与你作对,乃是鬼神邪气入体,这就说明了不是太子本身的错。

实际上今日这个事情,能够闹腾到提棍打人的地步,足以说明朱元璋的过错更多一些。

至少是他过于冲动!

找了这么个借口,无论朱元璋信不信,反正台阶是有了。

下不下,胡翊猜自己这位老丈人一定会下!

事实也确实如此。

胡翊的这番说辞,令朱元璋神色稍微没那么板着了,他也借着这个理由化解着尴尬,而后点了点头,说道:

“你要给太子好好治病,咱配合你,尽快将入体的邪气褪去,此事辛苦你了。”

“不辛苦。”

胡翊转而便说道:

“岳丈,我还是将太子送回东宫去调养,想来今夜您在奉先殿祭祀过祖宗们,我再施以针灸,应该就可以醒来。”

“允。”

很快,车驾前来,胡翊带着朱标回东宫,朱樉和朱棡因为担心大哥的病情,也都跟随而去。

朱静端就留在坤宁宫里捏合着老两口,给他们化解矛盾。

回了东宫,不久后,朱棣和朱橚也来了。

兄弟四个就等候在外面,老二、老三就给老四、老五偷偷讲述着今日发生在后宫中的事情,一边担心着大哥的安危。

胡翊来到太子的寝宫,关上了门,这才来到他身边坐下,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这里没有人了。”

朱标轻轻把左眼睁开一条缝,借着光亮细看之下,见面前就只有一个姐夫坐在这里。

他这才把两眼都睁开,看了一眼姐夫,随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看向了天花板。

胡翊看出他心里很烦,现在是需要安静缓息的时候,便开口道:

“行了,自己静静地待一会儿,我和你几个弟弟们就在屋外,隔一会儿我会进来探视一遍,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说。”

胡翊轻轻地走出寝宫,又轻轻地带上门。

寝宫之中,此刻只留下一个朱标。

看到姐夫离去的身影,朱标的心里充满感激。

他从头至尾都从未昏迷,不过是借着摔了一跤,正好佯装昏迷,以此来躲避暴躁且蛮横的父亲罢了。

父子的冲突,到了今日这个地步,这个时候谁也无法面对谁。

他躺在坤宁宫的偏房,姐夫明明诊出了他的症状,却撒了个谎。

而且还贴心地将他带离坤宁宫,离开父亲的眼皮子底下,使他化解了许多尴尬。

如今,又适当的退出去,留下一个安静的环境。

一时间,朱标开始回想起今日发生的事……

他越发看不惯这个父亲,觉得他做事不择手段,完全的不可理喻!

即便今日闹到这般境地,到现在,躺在床上,他依旧这样觉得……

而在寝宫外,几个弟弟们现在也在讨论今日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其实胡翊也很想知道事情发生的经过,不过还是那句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元璋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就在胡翊带着朱标离开后,立即便焚香沐浴,然后和姐夫李贞一起赶到奉先殿。

朱静端也搀着马皇后一起过去,为朱标祈福。

那边皇帝在祭祀祖先,小黄门立即过来禀告:

“驸马爷,陛下已然到奉先殿开始祭祀了。”

胡翊就开始盘算着,估摸起了时间。

他利用这段时间,提笔开了些安神的药,正好身上还携带了几颗惠民祛痨丸。

朱标的肺疾转痨病,才刚刚开始发作。

这几颗药丸下去,大体无差,应当就解症了。

帝后便领着长公主和恩亲侯,一直在奉先殿跪拜到了子时。

胡翊也是心疼媳妇,毕竟是怀着身孕呢,哪儿能叫她一直在里面跪着?

见得也快到子时了,觉摸着时间已够,就又进了一趟寝宫。

此时的朱标,已经擦过了眼角的泪水,但明显还在想事。

胡翊看到他这幅模样,心里其实也挺心疼的。

史书上的记载,朱标也和父亲朱元璋发生过多次矛盾,曾将满是倒刺的荆条扔在他面前,叫他当面抓起。

野史之中,朱元璋也曾提剑在后面狂追,吓唬着要砍这个儿子。

尤其越到后期,朱标对于父亲的残酷施政做法极为不满,多次当面顶撞,甚至在父亲的强势之下,被裹挟在内,多次违心做事。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就是整个人愈加的抑郁,据传说还因为压抑跳过宫中的内湖,想过自尽,用一死来解决问题。

但这本该是十几年后才会发生的事,缘何就提前了呢?


    (http://www.wmfxsw.com/book/717120-19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