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成全太子,胡翊的折中之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3章 成全太子,胡翊的折中之法

 

当然,在疗效未证实以前,还不能盲目乐观。

诊断过了大的,旁边还有个小的。

常森的情形更加不容乐观,只一贴上脉搏,那种细若游丝、断断续续的心脉症状,便令胡翊更加是一惊。

这孩子的情况,更加像是先天心脉受损,他才是真真正正的危急。

若不加以干预的话,可能随时都会夭折。

看着这个历史上记载便早夭的孩子,胡翊想了想,忽然问了他一句:

“小弟,若叫你跟着姐夫学医术,你愿学吗?”

一听说可以跟着姐夫学医术,常森抬起的双眸,突然变得雪亮。

他开心且用力地点点头,郑重地道:

“嗯,我愿意!”

胡翊不知道的是,他现在在这帮孩子们的心里,已经是一个医武双修的神仙人物了。

即便不似神仙,那也是属于半仙般的存在,他的话孩子们都会听。

太原城下叫阵,元兵闻之丧胆。

声阵破城,如神兵天降。

追击扩廓三百里,逼得扩廓割须弃袍,如入无人之境。

后来又力挽狂澜,将常遇春这样的大明开国之将强行从阎王爷手里夺了回来。

这些流传甚广的事件,令他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形象高大且神圣。

可以说,胡翊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这帮孩子们对医道的看法。

甚至于,他还改变了许多世人们的刻板印象。

就连朱樉、朱棡这样只崇尚于打仗的孩子,都幻想着可以跟他学一点医术。

造成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常氏夫妇听说胡翊愿意收下这孩子,并亲自教他医术,自然是喜不自胜。

他们也都知道这孩子孱弱,今生怕是难以做个骑在马上打仗的将军。

沙场立功就别想了,若能有些安身立命的本事傍身,能够一生无虞,这也是好事。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长大,稳稳当当的度过一生呢?

大家似乎都这样想。

唯独胡翊与他们不同。

胡翊就真的只想着如何救命。

无论常森这孩子是不是个学医的材料,也得教教他,叫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自救。

心脏病这种病,一旦突发起来就要命。

他这个驸马不可能时刻照应着常森,这就需要常森自己学会应对措施,在出现一些疾病前兆时,就早早的开始防范和注意。

尤其像常森这样大的孩子,他们对于病症几乎是毫无意识的,这就更加需要深入强化这些概念才行。

诊治完成后,胡翊对常家这三个小子说道:

“赶紧去收拾收拾,等下就到医局去,今日就要开始训你们。”

三个孩子听说姐夫要教自己学本事了,一个个的,全都激动的又蹦又跳。

看着这三个活泼天真的货,常遇春心里不禁生出几分羡慕。

要能回到儿时,无需面对这么多的坏事,该多好?

支走了三个淘气的,此时此刻,常遇春声音低沉的问道:

“大侄子,老三究竟咋样啊?”

胡翊开口道:

“老三极易夭折,我带他在身边学医术,是为了叫他学医自救。

至于他的病,我确实没有太多的办法,难度还在婉儿之上,抱歉。”

说到此处,胡翊提笔开始写方,独留下常氏夫妻和常婉沉默在原地。

他先是为常婉开了一副治疗气血两虚的药,顺带固肾精,开心窍。

而后,按着常森的症状,在常婉药方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改进。

改进的地方主要是促心脉,然后将固肾精的药物删了。

“一人先开一副药,吃完两日后,应该能够诊断出疗效。”

胡翊说罢,将药方递给常遇春。

常遇春把药方怔怔地接在手上时,想起常森的病,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

胡翊就又对常婉嘱咐道:

“吃完这药,体内可能会燥热,夜里要是因此睡不着觉,也不可更换凉被,切记不要着凉。”

除此之外,胡翊又叫他们多吃阿胶。

阿胶,说白了就是补充多一点的蛋白质,补充蛋白质提高免疫力比啥都强。

华夏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农耕文明,吃不起肉,绝大多数底层甚至连米面都吃不到,所食者碳水甚至占了一日三餐的百分之九十。

这个时代,最容易补充蛋白质的方法便是吃鱼。

但大家又都不爱吃鱼,因为鱼腥,而香料贵。

去不掉腥味的清蒸鱼异常难吃,这便形成了个死循环。

除了鱼肉,要补充蛋白质的另一个法子就是牛奶,胡翊也告诉常家,乳牛所产下的牛乳也是好东西,多喝对身体有益。

“就这样吧,明日早上我再来一趟,现在就带那三个小子去医局了。”

临出门时,常遇春似乎也记起了什么似的,对常蓝氏说道:

“你也派人给你弟弟带个口信,这个时候就叫他在族里待着,不要回来了,不然这只会添乱。”

对于此事,胡翊深以为然。

就蓝玉那个口无遮拦,又多少脑子带一点不正常属性的家伙,什么事他都敢到外面去嚷。

嘴上没个把门的可不行,尤其常婉的身子骨儿,又关系到了皇家的颜面。

这可是不兴说的。

从常家离开时,胡翊去了医局,朱静端到宫里去探听消息,为朱标和常婉的婚事做斡旋。

胡翊刚一翻身上马,常茂立即是兴起的很,一鞭子抽在马臀上,就在那匹宝马吃痛,要奋蹄之际,他立即是将丝缰一拉。

这匹马立即便扬起前蹄,高高跃起,发出嘶鸣,坐在马背上的常茂便得意至极的看着弟弟们道:

“老二、老三,说来上回赛马我还赢过姐夫呢,不如今日再来跟姐夫比比,你们且看我赢他!”

话音还未落,常茂刚一落地,胡翊一把过去揪住他的耳朵将他拎过来。

“哎呀,姐夫轻点,疼疼疼!”

“疼就对了,街上到处都是行人,你们既无甚官职,又没什么紧要的事,还想在大街上撒野?”

说罢,胡翊举起常遇春送的那根鞭子,便说道:

“我可告诉你们,在街上冲撞行人、惊吓百姓这种事,以后最好都给我戒了!

也不怕明说,前几日皇二子想要骑马冲街,都被我喝止住了,我连皇子都管,可别以为我管不得你们。”

见胡翊突然严肃下来,常茂这个刺儿头这才安生了些。

他这个刺儿头一安生了,跟在身后头有样学样的常升也就安生多了。

四人缓行至医局试点时,诊断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朱樉今日还在做导引,朱棡在分类药材。

朱橚在里面按药方抓药,徐允恭立在一边,左看看、右瞧瞧,还在增长见识。

胡翊的目光左右扫了半天,才找到胡承佑这小子。

这个混账!

他到街那边去买了点糖水回来,就着几个喷香的肉包子,给朱樉、朱棡、朱橚还有徐允恭都递送过去。

论别的本事他没有,巴结人的本事倒是门儿清。

胡翊看到这个堂弟,只觉得一阵头疼。

别的不说,就叔父总提到的那个发展宗族势力的计划,就算他做得起来,用不了几年也得被他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给败光了。

有人过来送殷勤,又是饿了半日,皇子们自然吃的很开心,胡承佑这番雪中送炭的操作居然还受到了好评。

与皇子们相比,徐允恭则一定执着于把钱给胡承佑,他才肯接受这些食物。

由此可以看出,徐达家教之严厉。

常家三兄弟来了,常茂、常升都是搅屎棍子,又因为常婉和朱标的关系在,朱樉他们几个也早就把他们当做自己人了。

也是在见到几位皇子后,常茂这个刺儿头看上去才改了些性子。

他倒是不再刺儿头了,却反倒像个狗头军师,哪里看着都给人一种没憋着好屁的既视感。

胡翊算是看出来了,只要这两个货在这里,皇子必定会被他们带坏。

还真就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由此,他就把朱棡分拣药材的事停了,换了常茂去做。

失去大哥这根搅屎棍子做榜样,常升也就显得不那么活泛了,有道是狼狈为奸,没了狼狈也就没那么坏了。

胡翊就把常升派去跟朱橚在一起,一个抓药,一个铡药、研磨药粉,磨他的性子。

对于解放出来的朱樉和朱棡,胡翊也有事情叫他们去做。

有些病人需要回访一番,这既是了解他们后来的病情,也可以顺便询问他们的满意度情况。

尤其是一些医士们还不甚纯熟,断症、对症时候可能存在不准的情况,后续容易出岔子。

还有一些疾病比较特别,这些疾病很少见,导致对症下药的经验不多。

病人们若是吃过药后,后面没有再来,则需要去询问结果,以此记录进医案里,增加该稀有病症的诊疗经验以供后人参考。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这个道理。

每日这些看诊过的药方会都送到胡翊手中,他要亲自再审一遍,把其中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找出来。

这就需要朱樉和朱棡去跑一趟了。

叫他们跑这一趟,办事都还是其次。

见惯了百姓们的穷苦相,再叫他们到这些贫苦人居住的地方去看看,多一些了解。

不求他们能改变什么,只要眼睛里见过了,心里知道民生是怎么一回事。

把这颗种子种下,就总能结出点东西来,这就是意义。

在把这些家伙都安排完毕后,胡翊看着还在一旁站着的徐允恭。

他这时候走过来,问胡翊道:

“姐夫,您看我能做些什么?”

胡翊笑了,反问他道:

“我见你在这里站了一早上,东看看,西看看的,有没有什么是你感兴趣的?”

徐允恭开口说道:

“我对铡药有兴趣,但姐夫已经叫人去做了,别的我好像也看会了一些,总之姐夫叫我做什么我便去做什么。”

胡翊点点头道:

“那就去做二皇子做过的事,在导医台做导引,你不会的,旁边的医士会教你。

如此一来,也能够在实操中背记一些医术常识。”

“好。”

徐允恭立即便去帮忙,既无推辞,也没有任何的烦躁和不满。

看着这个孩子,他才7岁啊,比常森还小两岁。

但这个性格,确实是个稳定踏实、能够成事的人。

安排完了徐允恭,现在就剩下常森了,胡翊叫常森去找朱橚,带他一样一样的熟悉药材。

因为考虑再三,能够跟常森玩下去的人,这里面大概就剩一个朱橚了。

一则他们年纪相差最小,有共同话题。

二则朱橚的性格也极好,且富有耐心和同情心,他们应该可以相处和睦,在这样的环境下,常森也能够学到一点东西。

胡翊特地对朱橚做了叮嘱:

“这是你大哥未来的妻弟,他也叫我一声姐夫,身子骨比较弱,你要好好跟他相处。”

朱橚点了点头。

他主动走过来跟常森打招呼。

说起来常森还大朱橚一岁呢,但他如同一只受惊的小兔,在朱橚过来打招呼时候,有些羞怯,又有几分生涩和害怕。

“不要怕,他是弟弟,你还是哥哥呢。”

胡翊轻轻拍了常森肩膀一下,以示安慰。

朱橚立即投来善意的目光,伸手过来拉住常森的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但胡承佑该怎么分,胡翊确实想不到,他决定再观察这个堂弟几日。

给胡承佑派活,就是什么都叫他干一点试试,先看看情况吧。

安排完这帮二世祖后,胡翊才开始今日的诊治。

许老汉拉着板车,带着妻子许氏吃力地进入痨病科。

老两口这次一见了胡翊,立即拱起手来作揖,就要下跪给胡翊磕头。

“快起来,快起来,如此大礼就不必行了。”

许氏夫妇执意要向他道谢,胡翊见状,只好指了指脚下的石灰,搪塞道:

“你们看我脚下撒的这些石灰,这是为了杀死病虫预备的,你们跪在地上磕了头,不就把我的石灰搅乱了吗?”

他这样说,才把许氏夫妇劝住。

许老汉搀扶着妻子坐下来后,胡翊开口问道:

“近来觉得如何?”

许氏脸上难得的洋溢出了笑容,开口便显得轻松了不少,答道:

“多谢驸马爷一双圣手,老婆子我只觉得夜里睡觉时候,胸口没有那么堵得慌了,就连咳嗽也少了一半,浑身都舒坦了不少呢。”

许老汉跟着点点头,看到妻子难得能够露出笑脸,得了这种要命的病还反倒轻松了些。

这也是苦尽甘来。

再一想到这么多年为了治病而家徒四壁,这份坚持,到了今日终于有所得。

他转过身去,悄悄用衣襟擦了擦泪水,怕妻子看到自己的眼泪,他一回过头来又立即切换出一副笑吟吟的面孔出来。

胡翊看着这对老夫妻。

人都说老来伴、老来伴,他们就是此中的典范吧。

得知许氏有了好转,胡翊再一诊脉,确实发现她这肺经通畅了一点。

肝熟练度肝出来的法子果然有用,胡翊开始针对许氏肺经通畅的情况,做进一步的治疗。

温补加上舒肺,这一次的药方应该可以进一步促使她的身体变好。

对了,营养也要跟上!

穷人补充营养的最好方式,就是吃河鱼,再恶心也得吃,因为真的有效啊!

想到此处,胡翊便在药方里面,故意加上了一味药引。

这个药引上面写着:每日早、中、晚,河鱼各一条,一日不少于半斤,一斤则更佳。

南京城的水域众多,何况鱼价也贱,许氏定然是吃得起的。

开完了药方,胡翊叫他们去抓药。

便在此时,他的熟练度一下又增长7点!

果然,药方是有效的!

可是到这里,胡翊就有些想不通的点。

为何自己给许氏他们医治肺痨,可以触发熟练度,然后进行肝熟练度攻克病症的行为。

今日给常婉还有常森开过药方后,就没有触发“心疾”这个版块,开启这个分支的熟练度触发呢?

真是奇怪了!

胡翊来不及想,因为身后还有病患等着医治。

不出所料,那个卖菜老头再来时,病症也减轻了一些,得以好转。

只是,之前给医局捐了五十两银子的那位脂粉女子,最近都没有再过来了。

胡翊有信心,现在可以大大缓解她的病症,为之延命。

但却再未见过她。

即便如此,这一日下来,熟练度增加了36点。

【医术*痨病:86/100(略窥门径)】

不出意外,明日再来坐诊一次,就又可以升阶了。

到时候又会触发什么新的体悟,胡翊很期待。

下午。

胡翊同三个皇子回宫,朱元璋口谕,叫驸马胡翊到恩亲侯那里去一趟。

许久没见姑父了。

如今,因为胖嘟嘟的大明战神在,李贞时常要抱孩子,就把种地的事儿搁置下了。

尽管如此,庭院里还是整整齐齐地种着一些菜,总还是要种些什么,要不然李贞心里总是不踏实。

“翊儿,你来了?”

李贞面带笑意,开口便说道:

“保儿近日来了家信,还在信中问你好呢。”

胡翊点点头,问道:

“姑父,保儿哥该出兵应昌了吧?”

“是啊,保儿即日就要兵出大同,这一战是千里奔袭,只要成了,我大明北方数年内便无隐患矣。”

对于此事,朱元璋也持同样看法,唯独是对千里奔袭有一点点担忧。

胡翊心中感慨起来,从开国前一年的七月到洪武三年,李文忠已是三年多没有回家了。

如今大明战神都快三岁多了,已经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地上奔跑,朱静端正在跟着他玩闹,旁边站着闷闷不乐的朱标。

本来刚才提到北元全线溃败一事,朱元璋的脸上还带有几分喜悦,但现在一看到这个儿子,他的脸色又重新拉下来。

“你去劝劝吧。”

朱元璋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胡翊,他自己不好说,就叫女婿去说。

胡翊先看了一眼边上的马皇后,她正抱着小女儿在那里哄孩子,朱元璋又是这幅表情。

胡翊的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李贞身上。

李贞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摊了摊手。

看来他也无法说动朱标,胡翊只好自己过去了。

但他去跟朱标交谈,并非是去劝朱标的,反倒是去给朱标出主意支招来的。

胡翊忽然问朱标道:

“如果婉儿的病真的治不好,你又想和她在一起,有一个折中的法子,你要不要听?”

折中的法子?

听到这个消息,朱标立即是眼前一亮,就好像风干的咸鱼瞬间又被水注满,充满了活力一样!

“姐夫快说,是何方法?”

这一刻的朱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动。

他双手紧紧攥着胡翊的胳膊,仿佛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简直激动的无以复加。

他愁这个事,实在愁了太久。这两日几乎没有入睡,整个人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萎靡下去。

别说是朱元璋他们看到心疼了,连朱标自己都感知到了这份异样,再若这样长时间下去,消极就会化作洪水猛兽,对身体和精神造成双重摧残。

胡翊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得背对着朱元璋说。

他就拉着朱标,又伸手招了招朱静端。

朱静端这边看到胡翊在招手,连忙把李景隆送回姑父的怀抱,赶紧跟过来。

三人找了个角落,胡翊开口便说道:

“我有个法子成全你们的婚事,但并非一定就能成功。”

朱标和朱静端全都激动起来,目不转睛地望向了他。

胡翊此时便说道:

“岳丈所虑者,便是大明后继之君的健康问题,江山要稳定的传续,又担心将来的新皇后倘若过早故去,后宫又生乱子,这些事确实在史书上都有例子。

但,若娶婉儿为侧妃呢?”

胡翊的这句话刚一出口,朱静端和朱标俱都是一愣!

侧妃?

便在这时候,胡翊又说起道:

“若娶婉儿为侧妃,则大明江山的传续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无需担心其他。

但此事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婉儿会承受委屈,常家未必就肯同意,标弟你将来和婉儿的后代便是庶出,当然,总比不能在一起要强些。”

说到此处,胡翊不禁又表态道:

“我也可以让你们先把这一关渡过去,再找机会治愈婉儿的病,这样娶婉儿的难度会小一些,岳丈也更容易答应。”

“当然,这岳丈也只是更容易答应,究竟是否会答应,还要看他的意思。”


    (http://wmfxsw.com/book/717120-1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