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百家争鸣,稷下学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5章 百家争鸣,稷下学宫

 

孔丘开始周游列国后不久,庄周也离开了自己的故土。

庄周少时博览群书,他在周游列国时,提出了内圣外王思想。

内圣,即内心通达,是对个人人格理想和主体心性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到仁、圣境界为极限。

外王,即对外做帝王,指的是个人在政治理想、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王道、仁政为目标。

魏国,有一稚童同名唤李悝,他长大以后,周游列国,主张变法,提出了法是一切的源头,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一时间,李悝之法,得到了魏国国君的赞赏。

陈国,则是出了一位名唤孙武的奇才,孙武通晓兵事,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

化外之地,玉鼎化名墨翟,以自创的平衡大道为根基,创造墨家学派,高喊:“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

大能们一个接一个来到人族国度创立学派,诸子百家正式登场,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为立下道统作进一步准备。

不知不觉间,十余年过去,诸子百家纷纷登场,各个学派互相论道,传播思想,一举将战国乱世,推向了顶峰,已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当前正是齐国第三位国君田午在位之时。

有大臣上书曰:“大王,诸国之中,诸子百家互相传播思想,但却无统一交流之地,不如在齐国都城,建一座巨大的学宫,令诸子百家前来交流,收天下之下,齐聚齐国,齐国必定能大兴。”

齐王闻言觉得此计甚妙,当即采纳,命人在齐国都城临淄,修建学宫。

学宫占地近万亩,亭台楼阁,宫殿林立,环境清新优美,恢弘大气。

学宫建造了三年终于完工。

建成之后,齐王亲自题名,将学宫取名为:稷下学宫。

在稷下学宫建好的当天,齐王正式发布了诏令:“凡诸子百家之人,皆可齐至学宫论道交流,期间吃,住所需的一切费用,均由齐国王室承担。”

齐王的王令,如一阵风般,吹遍了战国乱世。

无数诸侯王顿时想到了齐王的用意,脸上纷纷露出了懊悔,连忙命人在都城修建学宫。

但稷下学宫之名,已传遍战国大地,再新的修学宫,俨然再也无法超越稷下学宫。

秦国境内,一处羊肠小道上,李耳坐于青牛背上,向齐国都城临淄赶去,他须发皆白,双目有神,口中有道音响起。

“道可道,非可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李耳周游列国数十年,今年已有六十岁,此时的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家思想。

几句真言,便将道家思想的精华,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通天,玄都则是一直跟着李耳。

青莲子于十五年前便离开了,金灵也是在同时离开的。

青莲子下落通天并不关心,他倒是掐算了一番金灵的行踪。

在得知金灵加入了兵家之后,通天顺手推算了一番这孙武的来历,这一算,通天都愣住了,因为这孙武竟是与金灵同根同源的先天庚金之气转世。

“看来金灵早就有自己的谋划了啊!”通天感叹道。

随后通天又掐算了一下无当的行踪。

“咦?无当不是去有琴玥玥那里了吗?为何会与龟灵一起创立医家呢?”

这下通天来了兴趣,开始深入推算,然后他便感觉到天机被搅乱了,出手的还是两尊圣人。

通天呵呵一笑,没有在继续。

此时晋国境内,龟灵突然说道:“无当道友,刚刚有圣人推算我们,我师弟帮我们挡回去了。”

“龟灵道友,神农圣人都给了你医家传承了,他还在一直关注你吗?”

“对啊!我与神农师弟的关系可是最好的。”

无当闻言心想:“难怪玥玥让我与无当一起创立医家,还让我以自己的药理知识,补全医家体系,原来是因为神农。”

......

鲁国境地,因常年战火,偷盗打劫之事愈发猖獗。

宽敞的官道上,身材健硕,两米多高,三百来斤的孔丘,骑在一头大象上。

孔丘身后,跟着数十弟子,徒步行走,边走边讨论着一些学问。

忽然,官道前方,一阵阵哭喊声伴随狞笑声传来。

孔丘的大弟子颜回闻言立马走出,去前面探了探路,然后跑回来说道,“老师,前方似有山匪打劫......”

战国本就纷乱,各国之间早就已经掀起战火,鲁国国力贫弱,国中早已乱了起来,打家劫舍之事,屡有发生,官府已无力制止。

宰予沉思片刻后说道:“老师劫匪人数众多,且手持利器,下手狠辣,且吾等距离齐国路途尚远,老师吾等还是换一条路走吧!”

仲由闻言眉头一皱,语气严肃的说道:“师弟何出此言?老师曾教导我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吾认为,吾等应该上前,助人一臂之力。”

众弟子你一言我一语,孔丘只是静静的听着,并未打乱他们。

等到众人讨论的差不多了,孔丘义正言辞的说道:“吾等周游列国,传播思想,不就是为了天下长治久吗,几个山匪而已,交给为师便是。”

说完孔丘下了大象,两米身高,浑身腱子肉,再加上背负的大剑,极具压迫感。

孔丘,率众弟子,向前行了百余步,便见有上百山匪,团团围住了一个商队。

商队管事走出,脸上闪过一丝肉疼之色,他咬咬牙,一招手,立刻有人搬来一小箱子。

箱子中,是码的整整齐齐的各国钱币。

管事挤出一丝笑容道:“这是孝敬各位大爷的,各位大爷换些酒肉吃,不成敬意。”

为首的悍匪一挑眉头,抬脚踢翻了箱子:“就这点钱币,打发叫花子呢?所有箱子留下,人滚蛋,慢上片刻,吾手中的刀可不认得你。”

管事脸上立马露出哀求之色:“各位大爷,出来一趟不容易......”

“给脸不要脸是吧!”说着悍匪一拍腰间,长刀落于手中。

不远处,孔丘匆匆赶来,见动到了,连忙大喝:“住手。”

悍匪却是恍若未闻,狞笑一声,随手一挥,刀锋,划过了管事脖颈,一抹滚烫飞出,管事两眼变得无神,身子,跌倒在地。

商队众人顿时吓的惨叫连连,簇拥在一起,头也不敢抬。

悍匪这时转身,看向孔丘一行人,眼中满是兴奋之色:“今日真是撞大运了,又来这么多肥羊。”

孔丘一脸严肃的走到悍匪跟前,直接质问道:“吾刚刚让你住手,你没听到吗?”

领头的悍匪还没说话,一山匪便走出大骂道:“娘的,你算什么东西,也敢用这般语气和我们老大说话?信不信.....”

山匪话还没说完,孔丘已是毫不犹豫的一脚踹出!

孔宣两米的身高,三百多斤的体格,结结实实踢在山匪胸口。

山匪只感觉自己撞在了一座大山上,直接倒飞了出去,在半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重重落地。

“噗~”破碎的内脏混合着鲜血从口中喷出,不到一息的时间,头一歪,断气了。

悍匪见状吓的浑身打了个寒颤,立刻大声喊道:“来人啊!”

周围草丛里一下钻出上百悍匪,把孔丘团团围住。

孔丘背后,众弟子欲上前相助,却被孔丘拦住。

“你们不必出手,不过是些小蟊贼,为师一人足以。”说着孔丘脱下了长衫,露出一身鼓鼓囊囊的腱子肉。

孔丘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道:“吾不善斗,却善以理服人,诸位可愿听吾讲一讲道理?”

悍匪见着孔丘这副模样,心直突突,一咬牙,大喊一声:“听你娘,给我上!”

众土匪闻言一拥而上,但他们在两米多高的孔丘面前,却如蚍蜉撼树。

孔丘挥舞手中长剑,剑锋所过之处,必有一人倒下。

仅半刻钟的时间,所有山匪已尽数倒下,官道被血液染红,孔丘身上,滴血不染,风轻云淡。

颜回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结结巴巴道:“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猛啊。”

单人屠百人,放眼诸国,也没有这样的猛将吧?老师若从军,定能成一国上将军,无敌统帅。

其余一些后拜师的弟子,不知孔丘勇猛,此时嘴巴张开,足足能塞进一个大碗,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你.....你不是人。”悍匪吓的面无人色,向后退去,孔丘脸色平淡,步步紧逼。

很快,悍匪就跑到了悬崖处,孔丘重重把剑插在地上,冷冷的看着他。

悍匪吓的浑身一颤,面无血色,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哀求道:“大侠,大侠饶命啊,我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

“够了!吾不想听你这些废话,吾也不是什么大侠,吾只是一个读书人而已。”

“读,读书人?”悍匪看着孔丘高大魁梧的身躯,和印象中清瘦的读书人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

孔丘看出了悍匪眼中的怀疑冷着脸问道:“怎么,吾看起来不像读书人?”

悍匪使劲咽了口唾沫连忙说道:“像,太像了,没谁比您还像读书人了,如果读书人不是您这样,那一定是他们的问题。”

孔丘平淡扫了一眼悍匪继续问道:“吾问你几句话,你要是能回答出来具体意思,吾便饶你一命。”

悍匪结结巴巴道,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您,您问吧!”

孔丘身后,众弟子一脸郑重,新入门的弟子甚至掏出了小本本,随时准备记录。

孔丘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什么意思?”

山匪睁大眼睛,脑子运转到极致,努力回忆年少时在学堂学习的内容,片刻后,试探着问道:“学到了东西,并时常复习它,不是很快乐吗?”

孔丘摇头:“回答错了。”

“错了?”悍匪瞳孔猛的睁大,下一秒眼前有剑光闪过,悍匪左臂已被削了下来,血如泉涌,痛的他哀嚎大叫。

孔丘语气严肃的说道:“吾这话的意思,打架的招式,一定要经常实践,这样才能让人很快乐。”

悍匪痛的满地打滚,听不清孔丘在说什么。

孔丘命弟子中懂医道的为山匪包扎下,等弟子给悍匪止血之后,才继续问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何意?”

新入门的弟子暗暗猜测,按刚刚老师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早上知道了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这悍匪显然也是这么想的结结巴巴道:“早上知道了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孔丘闻言勃然大怒大怒:“一派胡言,吾乃是读书人,怎能天天把打打杀杀挂在嘴边?这次你又答错了,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早上明白真理,晚上死了也愿意。”

说完孔丘毫不犹豫,手中巨剑一挥,又把山匪另一只胳膊削掉,臂膀齐根而断,滚烫的鲜血喷出,溅在大地上。

“啊!”痛彻心扉的惨叫声升起,山匪这回直接昏死了过去。

“老师,还是莫要耽搁了,我们距离齐国路程还远啊!”一名弟子有些于心不忍上来劝说道。

孔丘闻言没有多说什么,直接一剑将匪首的头斩下,穿好衣服,率众弟子离开了。

宋国,庄周一身布衣,风尘仆仆,向齐都赶来!

魏国,李悝已成了魏王的座上宾。出行时,六匹雪白骏马拉车,不带半根杂毛。

马车后,随从上百,声势浩大,不弱于一些小国国君出行了。

马车中李悝一身锦缎,脸色平淡,看向远方:“乱世,当以法治国,法不容情,此乃天道也。”

墨翟带着数十位墨家弟子,奔向临淄,墨家弟子一路上好人好事做了一大堆,践行着自己的道。

陈国,孙武满脸沧桑,浑身发出锋锐的气息,如一柄出鞘的宝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身边的金灵,看着自己的作品眼中尽是满意之色。

时间一晃,三月过去,诸子百家,于今日尽数齐聚于稷下学宫。


    (http://www.wmfxsw.com/book/304839-3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