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足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24章 足够了

 

第1624章 足够了

麟德殿内,女帝武曌凝视着八大世家家主离去的背影,鎏金殿门在他们身后缓缓闭合,最后一缕寒风在门缝中消逝。

她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指尖无意识地着龙椅扶手上镶嵌的夜明珠。

这些盘踞大周数百年的门阀世家,终究还是在她与楚宁联手的棋局中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你说,他们会不会出尔反尔?”

武曌忽然转头,凤冠垂下的十二道玉旒在她眉宇间投下摇曳的阴影。

她看见楚宁正倚在蟠龙金柱旁,玄色龙袍上的暗纹在宫灯映照下若隐若现。

楚宁闻言轻笑:“他们没有这个胆子。”

“朕的锦衣卫早已摸清他们的底牌,陇西李氏藏着三万私兵,清河崔氏在江南有二十六处盐场,但这些不足以成为他们出尔反尔的理由!”

话音才落,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楚宁眼神骤冷,浑身气势一爆。

这时,殿外传来赵羽的声音:“陛下,八大世家家主离开皇宫之后朝同一个方向而去,似乎是朱雀大街的醉仙楼。”

“朕知道,继续盯着他们!”楚宁淡然道,对此并不意外。

可武曌闻言瞳孔微缩,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担忧道:“他们私下密会,莫非是想密谋什么?”

她想将大周王朝并入楚国,无非就是不想让周朝生灵涂炭。

加上她和楚宁的私人关系,能让楚国善待大周百姓。

可若是这些世家不同意,甚至是出尔反尔,这反而会惹怒楚宁。

她甚至楚宁脾气性格,一旦楚宁动怒,那必定会是雷霆之怒,这些世家之人将有可能会统统消失。

担忧之际,却见楚宁将手放在鎏金兽首香炉上烤,腾起的火焰映得他眉目如刀。

“女帝陛下可知他们商议什么?”

他俯身凑近女帝耳畔,温热气息拂过她颈间龙鳞状的珠链:“他们在争抢未来楚国盐铁专卖的份额。”

“商人终究是商人。”武曌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线终于松弛。

她望着这个七年间横扫五国的男人,眼中闪过一抹柔情。

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个男人的掌握之中,她彻底放下了悬着的心。

只要世家之人唯利是图,那这件事将不会再有任何波折。

楚宁忽然握住她冰凉的手指:“你们周人总爱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在楚国,不服管束的世家,朕对付他们只有一种办法!”

他另一只手做了个抹喉的动作,冷笑道:“陇西李氏的族长现在坟头青草都三尺高了。”

李家的私兵有三万,若是换做在楚国,他断然不可能让世家之人有这么多私兵的。

一旦有世家佣兵,唯一的下场就是灭族

这时,殿外更漏声遥遥传来,武曌瞥见铜壶滴漏显示卯时将尽。

“好吧,反正此事你赢了,怎么说都行。”

说完,她正要唤侍女准备朝服,却猝不及防被拦腰抱起。

织金裙摆扫过案上堆积的奏折,哗啦啦落了一地。

“楚宁,你……你要做什么!”

她压低声音呵斥,却被他含住耳垂:“一个时辰,足够我们来一次了!”

随后,殿内传来不足为让外人道的声音。

拂晓时分,武曌对着青铜镜看楚宁为她绾发。

他握惯刀剑的手指意外灵活,将乌黑长发挽成高耸的朝云髻。

“都怪你,害得朕现在时间都不够了。”武曌皱眉,脸上还带着几分晕红。

楚宁哈哈一笑:“也不知道是谁刚才如此配合……”

话音戛然而止,因为武曌已将胭脂盒砸在他胸口,嫣红粉末在衣袍上绽开如血。

楚宁轻笑一声,继续为她挽发。

片刻之后,金銮殿内,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

当女帝武曌踏着辰时钟鸣步入大殿时,群臣敏锐地发现今日不同寻常——女帝罕见地着了正红色龙袍,而本该在客位的楚宁竟端坐在龙椅右侧新设的紫檀宝座上。

“朕决定将大周并入楚国。”武曌开门见山的声音在殿内炸响。

玉阶下顿时如冷水入油锅,绯袍玉带的朝臣们顾不得礼仪,纷纷交头接耳。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臣踉跄出列,象牙笏板在手中颤抖:“陛下!此事关乎国本,岂能……”

“王大人莫非忘了?”

武曌漫不经心地转动拇指上的墨玉扳指:“您嫡孙正在楚国太学就读。”

老臣顿时面如土色,踉跄退回队列。

这是威胁!

年轻气盛的御史中丞却梗着脖子出列:“八大世家绝不会答应!没有他们支持,各州府税赋开支谁来承担?”

武曌眼睛一眯,冷声道:“怎么,你们现在不敢反对,要将责任推到八大世家头上,等着他们为你们出头吗?”

这分明就是嘲讽群臣没有胆子自己开口反对!

女帝武曌的话音刚落,殿内便如炸开了锅一般。

大臣们面面相觑,随即纷纷出列,跪伏在地,言辞激烈。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一位年迈的尚书颤巍巍地拱手,声音沙哑却坚定:“大周乃高祖所创,岂能轻易并入他国?此乃背弃祖宗基业啊!”

另一位年轻的御史更是直接叩首,额头抵地,高声道:“陛下若执意如此,天下臣民必生异心!届时江山动荡,社稷危矣!”

“楚国虽强,但终究是外邦!”

又一位大臣愤然道:“若并入楚国,我大周子民岂非沦为楚人附庸?陛下三思!”

武曌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平静,唯有指尖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的节奏微微加快。

她目光扫过群臣,见他们情绪激昂,甚至有人眼眶泛红,显然并非作伪。

有人见女帝沉默,转而向站在首列的丞相狄英投去求助的目光:“狄相!此事关乎国本,您难道就无话可说?”

“是啊,狄相德高望重,还请劝谏陛下!”

然而,狄英只是微微垂眸,双手拢袖,神色淡然,不发一言。

殿内一时陷入诡异的寂静。

武曌的目光缓缓落在狄英身上,唇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冷笑。

她知道,这位老丞相的沉默,已是最好的回答。


    (http://www.wmfxsw.com/book/173655-16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